回歸測試(淺談)
什么是回歸測試?
解答:回歸測試就是對軟件產品的基線版本的改變所做的測試。
為什么要做回歸測試?
解答:
驗證開發人員所承諾修復的軟件缺陷是否已被正確修復;
驗證新的軟件修改是否影響了原有穩定模塊的正確性和穩定性;
驗證新的軟件修改是否引入了新的缺陷;
驗證新的軟件版本是否可以歸檔,從而成為新的基線版本,以備后續開發使用。
什么時候開始做回歸測試?
解答:軟件產品必須形成了基線版本,另外,必須要有對基線版本的修改。
這時候軟件配置管理人員會將修改后的代碼編譯成新的版本,然后分發給測試部門進行回歸測試。
怎么做回歸測試?
解答:回歸測試是貫穿于集成測試、系統測試和用戶驗收測試等測試階段的一種測試行為。
以系統測試階段的回歸測試為例:軟件產品進入系統測試階段之后,軟件配置管理人員會為這個可以進行系統測試的版本打上系統測試階段的基線版本標簽,測試部門就可以開展系統測試了。
第一種,測試人員按照測試用例以及測試腳本對此基線版本進行測試,發現軟件缺陷進行復查和確認,并且根據優先級進行跟蹤,確定所有缺陷的修改進入軟件新版本的日程。
第二種,需求人員、測試人員、開發人員可能提出新的軟件功能需求,這些新的需求描述也被記錄在一個跟蹤系統中,這時候需要需求人員、測試人員、開發人員、項目管理人員和軟件質量管理人員進行討論并評估其中風險,若討論和評估通過,則開發人員可以對新的功能進行開發,待新的功能模塊經過測試穩定后就可以集成入原有的軟件系統中。
以上兩者情況的修改都確定要進入新的軟件版本時,測試人員就要對這些修改設計新的回歸測試計劃。
回歸測試計劃的策略:
(1)在設計新的回歸測試計劃時,可以用覆蓋上一基線版本的所有測試用例加入到新的回歸測試計劃中,之后加入新功能模塊開發的新測試用例。這種策略優點是用例覆蓋率高,缺點是測試工作量巨大。
(2)另一種策略是在新的回歸測試計劃中只包括對所有軟件缺陷修復的驗證以及對新加入功能的驗證。這種策略優點是測試工作量最小,缺點是測試用例覆蓋率最低。
(3)最后一種策略是在新的回歸測試計劃中包括對所有因軟件缺陷修復而產生的修改的覆蓋。除了驗證軟件缺陷的修復對原有穩定模塊的影響,還加入驗證與被修復缺陷有密切關系的模塊穩定性的一些測試用例,這些用例可以是部分原有的測試用例,也可以是新開發的測試用例。同理,對新加入的功能,除了驗證其本身還要對可能被影響到的模塊進行再一次的驗證。這種策略優點是測試工作量較小,測試用例覆蓋率高,缺點是新的回歸測試計劃質量和測試覆蓋率受開發該計劃人員的經驗、能力的影響較大,開發新的回歸測試計劃所需要的工作量也較大。
之后,測試人員又回到了測試的執行階段。待測試完成之后,測試負責人給出測試報告以反映軟件的質量。當軟件質量趨于穩定就可以檢視確定軟件是否符合系統測試的出口要求以進入軟件測試的下一階段。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