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起: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這句話出自應試之作的最后一句,詩人錢起參加考試,考試的題目是《湘靈鼓瑟》。詩人呢,前面寫得中規中矩,但是最后一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可謂神來之筆。曲終,峰見。音樂的停止,對應了聲覺的消失,這不是終點,青峰的出現,正是視覺的感受,一個完結一個才剛剛開始,這近乎樸素的一句話,卻蘊含了數不盡的詩意,讓人不得不感慨,同樣是文字的排列組合,為何人家能寫的如此的精妙絕倫呢。說了也奇怪,很多古詩的最后一句話才是出彩的,我想可能是因為最后一句總是包含著詩人人絞盡腦汁的思考,想給讀者或者是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一句是重中之重啊。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可以說是一篇古代版的高考滿分作文了,因為很早之前摘錄過(我自己都差點忘記了),這里就不重新再錄了,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往前翻翻。
要說唐詩,有一段不是那么輝煌的歲月,或者說叫低潮期,為什么這么說呢?這段時間大概是大歷年間,前有孟浩然,李白,杜甫,王維,高適,王昌齡,岑參等等。后有,白居易,元稹,劉禹錫,柳宗元,韓愈,孟郊,賈島,張籍,李賀,杜牧,李商隱,溫庭筠,韋莊等等。而唯獨中間的這段時間,好像缺了點什么?缺少璀璨的明珠,缺少文壇的巨匠,但缺少不代表沒有啊,韋應物,劉長卿,李益,大歷十才子等。雖然是星火點點,但是正是這些星星之火引燃了后面的燎原之勢,只是還需要時間的沉淀。
大歷,公元766年到公元779年。大歷是唐代宗李豫的年號,在這個時間段,老一派詩人,逐漸凋謝,而新一代的文壇巨匠還沒誕生。但是也不能怪大歷本身吧,因為剛從安史之亂的創傷中恢復過來,哪有那么容易恢復呢。就好比新中國剛剛成立,前幾年也不是一窮二白嘛,還要等呀,等呀等,才有可能重回巔峰。
我在思考文字和視頻的表現力,文字是比視頻有更多的表現力的,但是視頻有更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視頻也更容易讓人上癮。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