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使用第三方組件的情況下,如何實現一個消息隊列(類似kafka),請詳細列出設計上需要考慮的點。
|
1.確定需求和功能:確定消息隊列的主要功能,并分析需要處理的消息類型、消息數量和消息處理的速度等因素。 5.實現消息處理機制:實現消息處理機制,包括消息接收、入隊、出隊、分發、處理等等。 6.消息確認機制:消費者需要告訴消息隊列何時已經成功處理一條消息。這可以通過在消息隊列中添加一個確認機制來實現。 7.錯誤處理機制:當消息處理失敗時,需要一個錯誤處理機制來重新處理消息或將其發送到錯誤隊列進行處理。 8.負載均衡機制:當有多個消費者時,需要一種負載均衡機制來分配消息。 9.支持高可用和容錯:設計并實現高可用和容錯機制,確保消息隊列能夠在面對各種異常情況下,穩定地運行。 |
- 一個運行在jvm上的系統,通過接收http請求,并有遠程rpc操作和數據庫的操作。當這個系統出現卡頓,如何定位問題?
1.確定系統的問題出現是在遠程服務器端還是客戶端調用方。如果是遠程服務出現問題。
(1) 遠程服務器端出現卡頓現象,查看遠程系統的機器服務日志。
(2) 對遠程服務器的操作數據日志進行分析,收集服務器的錯誤信息。
① 服務器經常宕機。
② 服務器節點的壓力值,處理數據的讀寫I/O,磁盤利用率等。
③ 收集不同時間端的服務器請求數量,進行分析系統卡頓的原因。
1) 線程安全問題,如并發,死鎖。
2) 服務是單體項目,未做分布式微服務處理,用戶量過大。
3) 服務器節點服務的數據庫訪問問題,后臺服務的接口數據處理受否有缺陷。
④ 網絡阻塞或者是網絡安全,丟包,數據傳輸錯誤。
1) 網絡帶寬過窄。
2) 網絡的數據流量過大。
3) 數據鏈光纜等物理設備故障。
4) 數據本身的報文錯誤。
5) 網絡通暢問題。
(3) 向遠程服務器的服務商家提供方提供出錯信息,等待出錯反饋。
2.客戶端調用方出現數據異常。
(1) 前端是否限流。
① 流量過大使用服務拆分。
(2) 后端服務是否有線程請求阻塞。
(3) 如果服務有集群部署。
① 監控服務器集群節點信息。
(4) 數據庫的數據量過大,數據查詢過慢。
① 數據查詢過慢的操作代碼優化。
② 數據庫表的優化,索引庫的優化等。
③ 數據庫的分布式處理,分區,分庫,分節點,讀寫分離。
(5) 內存過載。
(6) 程序員的后臺服務編碼問題,代碼處理數據性能不高。
3.硬件出現故障或者是性能不好。
(1) CPU和計算機節點的存儲設備。
(2) 網絡連接設備。
(3) 異常和安全故障。
3.用代碼實現兩個超大數相加,要求函數或方法輸入兩個任意長度(長度可能超過所有基礎類型表示的范圍)的數值,能計算并輸出結果
|
@Test public void testBig() { System.out.println(bigAdd("123456789",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
public static String bigAdd(String a, String b) { char[] charsA = new StringBuilder(a).reverse().toString().toCharArray(); char[] charsB = new StringBuilder(b).reverse().toString().toCharArray();
int maxLength = Math.max(charsA.length, charsB.length);
int[] result = new int[maxLength + 1];
int temp = 0; for (int i = 0; i <= maxLength; i++) { temp = result[i];
if (i < charsA.length) { temp += charsA[i] - '0'; }
if (i < charsB.length) { temp += charsB[i] - '0'; }
if (temp >= 10) { temp -= 10; result[i + 1] = 1; }
result[i] = temp;
}
StringBuilder sb = new StringBuilder(); boolean flag = true;
for (int i = maxLength; i >= 0; i--) { if (result[i] == 0 && flag) { continue; }
flag = false; sb.append(result[i]); }
return sb.toString();
} |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