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兩年隨感
難以置信,我居然工作快兩年了。我從入職時,西裝革履,到現在,牛仔T恤。
我的工作是IT咨詢顧問,但實際做的事情,就和一個程序員差不多。沒人把我當成一個顧問。在客戶領導和很多同事眼里,我和外包的程序員沒有區別。我在一份簡歷中寫道:
顧問的核心價值并不在于他知道什么,做過什么,而在于他強大廣泛的知識背景、學習能力、外語能力以及對于計算機的深入理解。只要賦予機會,他能夠解決任何問題。這是顧問與專家、程序員等的根本區別。
可是這份簡歷被同事拒絕了,他說我們自己人都知道是什么,但是給客戶看的,要“正式”一些的簡歷,于是我的簡歷就成了“有幾年Java開發經驗,參加過某某項目云云”的樣子。
1. 什么是顧問
在我剛入職的時候,我的簡歷中說自己會20多種編程語言。我其實沒仔細想過,因為我感覺研究過的,只會多不會少。后來被挑戰了,一個項目的負責人讓我說出來20多種語言,這種突然發問,讓我慌了,我磕磕絆絆沒說夠。當然我聽他教訓了一頓,初始印象很差。這沒什么。最后他離開項目的時候,對我的評價是,遠遠超出一個新人的水平。因為他看到了,隨便一個環境,隨便哪種語言,我能立馬用起來。當他想寫個Java程序過濾日志的時候,我用perl寫了一個one liner解決,當在AIX上解決網絡問題的時候,我寫了一個shell腳本解決。當他想用loadrunner壓力測試數據庫的時候,我用loadrunner的腳本語言寫了壓力測試的腳本。我并沒有用過loadrunner,但是那種和C語言類似的,看一眼文檔就能寫出來。
我在剛入職的時候,參加一個云測試平臺的項目。開發已經接近尾聲,他們用的OpenStack作為后臺。于是我就成了系統工程師,負責OpenStack的部署和運維。我就經常和華為的工程師打交道(客戶的基礎云平臺是華為負責建設的),處理各種SAN存儲、交換機、防火墻和網絡的問題,偶爾修修OpenStack的Bug。后來和我一起工作的那個同事離職了,有次問我,現在在做什么,我說Java EE開發。他也是驚訝。在他眼里,我只是個系統工程師。他不把我當作顧問。
我在入職一年后,升為Band6,價格突然高漲,賣身也不好賣。有個同事跟她的項目經理說了不少好話,讓我去面試,結果他們問我,做過哪些Java項目,有什么體會,我基本一無所知。其實我工作以前,一直很鄙視Java的,尤其是企業開發,當然也不會研究什么。于是我就被拒絕了。后來幸運的是,另一個項目經理跟我在電話上聊了一下,就很愉快地讓我去了他的項目。我在那工作了一個月。我去那個項目一周多的時候,項目經理就換了,項目很危急。新來的項目經理和我沒怎么打交道,但是我也很不喜歡。不久就讓我出去了,當然那個項目最后黃了。
我在那個項目,和技術負責人學到了很多,尤其是怎么組織一個Java EE項目,怎么管理版本。他是個獨立顧問,是我很少佩服的一個人。在這個項目之后,下一個項目我也是救急,我也很感激下個項目的負責人,能夠信任一個入職一年的人,讓我去負責一個項目。我在上個項目所學,完全派上了用場。我們只有兩個月的時間,最后順利上線。
負責那個項目的partner對我很好,還專門給我老板寫了感謝信。于是其他同事就把我看成是“做Java的”。其實我很討厭別人用一門技術來定義我。因為Java只是需要解決問題的一個工具,我是顧問,項目需要我做這個,我自然會這個,而且會做得很好。如果對計算機有深入的了解,我不需要是一個計算機科學家,我能夠做到工程師的水平,解決技術問題就可以了。技術問題,不局限于任何一門特定的語言、框架或者操作系統。
我有一個朋友,專門做外匯。對外匯有了解的讀者,可能知道MT4,是使用最廣泛的交易終端。他找到我,是因為他想做EA(Exper Advisor,自動化交易程序)。MT4用的語言是MetaQuote4,是個和C++很類似的語言。他找到我的當天下午,在咖啡廳,我就看著MT4的文檔,做出了一個可用的簡單EA。我沒有接觸過MT4,也沒有做過交易,很多交易的概念,還是他一邊解釋,我一邊看文檔了解的。但是我了解計算機,我知道這個程序背后的邏輯和原理,所以我能很快地做出來。后來我逐漸對交易感興趣,幫助他寫了很多的EA、指標和腳本,當然我也從中學習到很多。一定程度上,我是在做一個咨詢項目,我用自己的知識幫助客戶解決他的問題,幫助他的成長,他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這不就是顧問要做的事么?
之前一個財務顧問同事,群里求助,說求Excel VBA高手,寫一個處理數據的腳本。后來我問她的需求,基本是SQL的LEFT JOIN所做的事。很多情況下,客戶容易自作聰明,他們不問問題本身,而是把自己的理解說出來,所以根本不著重點。她的問題,如果用VBA寫,必然可以,但是會很麻煩。當然一個伴生的問題也是用VBA解決了,因為錄個腳本,然后稍作改動很簡單。至于她要做的事,我不可能讓她去裝個MySQL或者SQLite。我說你打開access,我跟你一起做。access我之前沒用過,但是我知道它是桌面數據庫,和Excel集成很好。很多外行的人根本對access沒概念,但是我知道他們裝Office都會全部安裝的。把Excel的數據導入access,然后一句SQL處理完畢,再復制回去,問題就這么解決了。她說我們半天搞不定的事,你輕松就解決了。我說這就是術業有專攻,IT顧問就是做這些的。
所以我對自己的定位是顧問,是幫助別人解決問題(尤其是計算機相關問題)的人。不是IT專家,不是精通某某技術的牛人,更不是狹義的程序員。
2. IT咨詢項目現狀
我參與過的項目中,最常見的領導吹噓自己,就是自己當年在某某大型企業做過某某系統,至今還在用,都推廣到全國之類。然后下面的人就說領導你好牛啊。為什么領導都有如此相似的經歷?每次聽到這些我都想吐。
我參與的某個項目中,領導請大家吃飯,讓自我介紹,我說我研究生畢業,在中科院某某所,他們一臉驚訝的表情,不是因為我牛逼,而是因為我居然來碼代碼。對我來說,這是一種歧視。
我參與的某個項目中,客戶知道我是18摸的,也很驚訝,可能我的穿著太隨便吧。對他們來說,西裝革履的才是18摸的,做技術的,都是下包。
有些人做了業務顧問或者當了項目經理,說起自己當年,也是“我不寫代碼很多年了”,寫代碼只是一個值得炫耀的過去,而不是當前的狀態。言下之意,現在當然比當年強,只不過當年我也是技術牛人罷了。
GB越來越不重視技術人才。我入職后,面試過我的一個技術牛人不久就離職了,據說去了阿里。公司去年年底進行過一次大的人員變更,很多GB的顧問毫無預兆的情況下被轉到了GD,導致很大的不滿。
但是現在的項目又都缺乏技術人才。所有的項目都在找人,找開發人員,卻很難找到。這就是為什么,我這種入職不久的新人,只能做這種開發的工作,因為項目上急需的都是這種人。而且即便這樣,項目也不好找到,因為他們都想要下包公司或者GD的。為什么?便宜啊。GB的人,價格高的離譜(雖然工資不怎么地)。
你能夠想想,一群不懂技術的業務顧問,在為一個大型企業設計一個信息系統,他們甚至對計算機都沒有什么概念,連Flash都不會裝。而只懂聽從需求的序程員,根本不考慮業務和設計的合理性,使用各種天真的代碼實現不合理的需求,導致代碼一團糟,系統穩定性差,簡直爛的可以。甚至有的技術負責人連版本管理的常識都沒有,用個SVN,基本沒用過branches和tags,還煞有介事和我們的負責人(也沒有開發經驗)討論怎么管理代碼發布問題。殊不知這些早已經是解決的問題,早有現成的方法。有的項目我負責開發,我可以決定怎么辦;有的項目只是普通一員,當然沒有話語權。
這種情況,導致現在的項目做得很差。畢竟我們是在做信息系統,做軟件,你能讓一些對計算機沒概念的人來設計和管理嗎?這就導致了很多不必要的問題,效率底下,系統不人性化,因為設計的人不知道哪些是可以做到的,哪些是不能實現的,哪些是耗時的,哪些是簡單的。開發的人只管完成任務,提不出建設性意見。
3. 未來
我對解決問題還是很有激情的。我想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術,來幫助大量需要幫助的人。程序員可能對計算機了解甚多,但是他們的能力發揮了多少呢,效用有多大呢?計算機作為一個很有效的工具,大多數人都沒有把它的潛力發揮出來。不管是用office的人,還是想做信息系統的企業,他們對于計算機的理解,真的是屬于“沒有概念”的一類。
現在都在談大數據、云計算,這些都不是什么新東西,也沒有對計算機的本質有任何改變。很多人在吹噓云計算怎樣怎樣,不過就是個管理個虛擬機而已,大數據怎樣怎樣,不過是實現一些數據處理的算法而已。細節可能很多,但是絕不是什么突破性的進展。什么時候量子計算機能實用化,才算是計算機本身的突破。什么時候AI能夠像人類一樣,理解數據,才算是真正的大數據的突破。
大量的互聯網企業,聲稱在做改變世界的事。他們在做牛逼的產品,這個很好。或許有一些能夠讓所有人受益的技術或者產品出現。但是他們面對的是一般大眾,目標是所有的人,而不是針對個人的需求。
很多個人和小企業,他們需要計算機這個工具,不管是掌握Excel技巧,做一個微信公眾號后端,自動化交易系統,還是科研單位做一些個性化的繪圖程序,很多很多。我想,幫助這些人,為這些人提供咨詢服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