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司實行目標管理(OKR)五點原則和基礎
下面從公司文化、組織架構、管理者、落地執行和區別績效考核五個方面,講述了如何在公司落地目標管理(OKR),這些是實施OKR的基礎,也是原則,雖然寫得比較簡單,其實是我過去兩年多不斷觀察、實踐和摸索的總結,希望對你有用。
透明的企業文化和工作氛圍
這里的難題在管理層。如果管理層的戰略和目標都不清晰,那么下面也就成了一坨;如果管理層以各種理由不公開自己的OKR,僅憑口述或者小范圍內開會傳達,那么下面執行起來就會有偏差。上行下效,大家也都遮遮掩掩,也都口述,難以協同;如果管理層的OKR不能按時完成,下級指定的時候也很難去支撐上級的OKR。OKR的制定是從上到下的分解和支撐,是公司戰略的落地;OKR不是從下而上具體工作內容的一個匯總。匯總OKR是匯總不出一個公司的戰略的。「所有的問題都是管理的問題,所有的問題都是管理者的問題」 ,深以為然。
公開透明,目標清晰,按時完成,榜樣擔當
群友評價
1)不可見的OKR是兄弟部門的扯皮利器 - 群友評價
2)太多的情況下,錯誤把OKR當成KPI考核。 當然更壞的情況是不知道OKR是啥,高層把OKR記到自己的小本本秘而不宣,以為leader之間對OKR就可以了,但是一線作戰的同志卻完全不知情,這就完全失去價值了。- 群友評價
合理的組織架構、清晰的職能劃分
公司的組織架構,可以理解為排兵布陣。盡量減少職能重合,不但沒有辦法提升效率,反而成為掣肘,拉衣袖。這個問題太大了,僅作提示。
大局意識的管理者
有理想、有進取心、有目標能落地的管理者。之前公司內部就說公司發展太快,公司的企業文化稀釋得太嚴重了,公司已經不是當初的公司。我也有很大的體會,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還是都是往事上說的,互相舉一把,互相抬轎子。后來發現招的人有的已經失去了本心,我個人覺得是非常不妥的。
舉個例子,當時公司新成立個部門,部門老大想招個產品經理,內推過來讓我面試,拿過簡歷來,我一看專升本,學校不強,5年多工作經驗在第5家公司任職;而這個部門創建之初,更應該招些大廠里牛逼的人來搭好這個組織框架,后來面試真不太合適就沒過......比較戲劇的是過了一段時間,這個人居然入職了,還是那個部門,還是那個老大手下。另外一個例子是我的老板,來公司四年多,從未從前公司拉過一個人過來,但是卻招來一批牛人,每個人在各個崗位上都干得非常出色,真叫人服。能做到這樣是他從不懈怠,每天9點前到公司,工作到夜里11點,一天N場面試,一個個面進來的。兩個老大,從招聘、搭班子這件事上一比較,高下立判。
流程閉環、工具支撐、里程碑達成
文化支撐著制度、流程;工具支撐著流程的高效運轉。整體上我們公司的OKR系統做的還是很不錯的,體驗不錯,操作順手、功能完備。自動識別內容,拆解上級目標便利性,橫向對齊,百分比自動計算等都有小亮點。但是和實際工作關聯不強,我覺得還是待改進的。
每個OKR里程碑按時完成
把OKR的執行當作一個個小的戰役,一個個小的項目來抓。只有每一個OKR周期都按節奏,有步調地走,那么整個年度才能走得順暢。我們可以把每個OKR周期都當作一場小的戰斗。雖然我們只看到自己的陣地,我們每個人都守好自己的陣地,那么整個陣地才能不失。按時發起,明確時間點完成指定動作、按時確認、執行、評審、反饋都是有助于OKR的執行的。管理者要以身作則,從上到下貫徹執行。要做就當回事,否則花費這么大的人力物力去做OKR得不償失。
OKR的落地是一個公司執行力最好的體現
做好目標管理,區別績效考核
不要拿OKR去考核,需要另外有明確的考核目標
KPI的完成度可以用來對員工進行績效考核,而OKR的完成度是不能直接用來對員工進行績效考核的。但是,有些管理者為了能夠對員工有抓手,仍然對OKR的完成度進行考核,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定 OKR的時候讓員工往高了定,結果考核定時候完不成,績效不好。拿okr當kpi用,變相扣錢,最后OKR就成了中式KPI。
考核和員工利息息息相關,建議設置好明確的考核目標。不能拿一些莫須有的目標說事,因為員工會覺得你這是在敷衍。績效考核對于員工來說是第一位的,做好了績效考核,員工才能踏實下心來為公司做事。如果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到頭來以一個莫須有的說頭就應付了事,員工就會傷了心。所謂的「要么錢沒給到位,要么心受委屈了」就是這么來的。
文章要點總結
上面從公司文化、組織架構、管理者、落地執行和區別績效考核五個方面,講述了如何在公司落地目標管理(OKR),雖然寫得比較簡單,其實是我過去兩年多不斷觀察、實踐和摸索的總結,希望對你有用。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