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Ops infra | 互聯網、軟件公司基礎設施建設(基建)哪家強?
國內公司普遍不注重基礎設施建設,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吃飯都吃不飽,就別提什么葷素搭配,兩菜一湯了。但也不能全說是這樣,還是有很多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好公司的基建,比如很多阿里和美團的小伙伴對公司的基建還是很認可的。
為什么工程師都很在意公司的基建
有人說再好的磨盤也只是提升了驢拉磨的效率,便宜了資本家,要那么好的磨盤干什么呢?有必要討論和對比么?還是有的,這就好有一比:比如我們都是個給老板開貨車的司機,除了老板給我們發的薪資待遇外,開什么車,車況如何還是挺影響心情的,有的開沃爾沃,有的開福田, 還有的開三輪。
我們每天都在公司工作,工作環境和工具對于我們的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影響,對我們的工作心情也有很大影響,如果每天郁郁寡歡,長期影響壽命啊。
什么是基建 infra
基建,主要是指一個公司的軟件基礎設施 infrastructure,比如:
-
通用的協同協同辦公軟件,比如通信溝通軟件im,文檔,郵件
-
通用的 IT 基礎設施:vpn、跳板機、SSO
-
項目管理工具和工單:任務管理與流轉
-
服務端的產研平臺 devops, gitlab, nexus, k8s等等
-
APP端的Mac/android打包,提測,發版,線上apm監測,crash統計,合并代碼lint監測,app加固,統一的三方庫封裝,跨平臺框架基建
-
數據庫,存儲,監控日志告警,限流熔斷中間件,消息隊列,任務調度,服務注冊發現,配置中心
-
自動化測試平臺,測試環境隔離(包括服務和數據的隔離)
-
私有云infra,開發、測試、線上生產環境快速獲取、部署以及方便使用和管理
如果以上的所有工具和服務如果能友好的接入和使用,并且穩定性強,那么就說這個公司的基礎設施建設(基建)合格,如果大多數的工具和服務能超出部分人的期待那么這樣的基建就值得一個大大的贊。
硬件基礎設施
一些硬件infra比如WI-FI,工作筆記本,獨立顯示器等,我們一般視作硬件基礎辦公環境,這些公司投入一些很容易達到,軟件的基礎設施其實更重要,也更難建設一些。
一線大公司的基建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一二三線互聯網公司劃分標準和榜單》,里邊介紹了互聯網公司的劃分標準以及給出了這個標準下的國內 Top10 公司
一線互聯網公司:騰訊、阿里、字節跳動、百度
二線互聯網公司:美團、京東、網易、拼多多、快手、攜程、貝殼、滴滴
三線互聯網公司:B站、微博、愛奇藝
本文主要是討論這些典型的互聯網、軟件公司的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典型互聯網、軟件公司基建排名
我們主要從1)工具鏈完整性,2)功能完備性和易用性,3)支持和服務以及4)員工滿意度四個方面來考慮。「非常主觀地」得出如下的一個順序:
阿里(螞蟻稍遜)>美團.........>滴滴>拼多多(Java側)>京東科技>攜程=去哪兒.....>字節>京東商城......>oppo>Shopee,網易,B站
從上面我們把這些公司從基建這個角度分成了四個階梯
-
阿里和美團絕對的在第一階梯,這里不但有各種各樣的工具,而且提供了方便的接入和服務,讓你可以很快上手用起來。員工非常認可公司的基建建設。
-
第二階梯的工具鏈在以上幾個方面的某一個方面有所缺失,但員工對工具的滿意度還可以。典型的如拼多多在C++側的工具鏈就需要再完備一些。
-
第三階梯的工具鏈在以上三個方面除去有需要改進的方面,更體現在員工對基建的滿意度差。典型的反饋就是「又不是不能用」
-
第四階梯員工對公司的基建非常不滿,比如 shopee的員工對 git 服務器卡頓的「憤怒」
這里有個比較讓我吃驚的地方是「騰訊」,很多從美團去騰訊的同學反饋,騰訊的基建相對于美團來說還是有很大改進空間。講道理說以騰訊的體量和資源,建設起一流的基建不但對自己有益,又可以輸出到投資的很多公司,還可以放到云上售賣,自己做的非常好才是,但是的確是反饋不佳。鑒于反饋的差異較大,暫時沒有排名。
百度的排名也比較有爭議。有個粉絲說百度EE yyds,應該放到第一位。結果下邊立刻有人質疑他去了一個假百度,回復只能說功能都有,稱不上好。也有人覺得放到第三梯隊比較合適。鑒于反饋差異較大,暫時也沒有排名。
本文總結
上面的排名相對來說,因為信息有限,難免有失偏頗,而且比較「主觀」。但大家應該也能從中看出一些問題。基礎設施建設團隊一定要到一線團隊去多走走多轉轉,去舍身處境解決一線同學的問題。很多團隊在那里無情地卷著自己還卷著別人,自嗨到不行卻沒有顧及用戶的感受。
歡迎大家反饋,給基建好的公司和自己用到的好的工具打call,比如美團的 cargo,阿里的 odps,滴滴的 Lean。
我的其他文章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