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IE-廣域承載解決方案專題04-SRv6概念和工作原理
HCIE-廣域承載解決方案專題04-SRv6概念和工作原理
SRv6概述
Segment Routing架構設計之初,就為數據平面設計了兩種實現方式:一種是SR-MPLS,其復用了MPLS數據平面,可以在現有IP/MPLS網絡上增量部署;另一種是SRv6,使用IPv6數據平面,基于IPv6路由擴展頭進行擴展。
SRv6技術本身可以簡化現有網絡協議,降低網絡管理復雜度,除此以外,SRv6更核心的優勢是Native IPv6特質與網絡編程能力
- 基于Native IPv6特質,SRv6能更好地促進云網融合、兼容存量網絡、提升跨域體驗
- 基于網絡編程能力,SRv6可以更好地進行路徑編程,滿足業務的SLA,同時還能將網絡和應用連接起來,構建智能云網

注: Native IPv6: 網絡中只需要IPv6技術
1 SRv6基本概念
- SRv6在頭節點上對數據壓入段路由SRH(Segment Routing Header, 段路由擴展報文頭部)來指導數據轉發
- SRv6報文沒有改變原有IPv6報文的封裝結構,SRv6報文仍舊是IPv6報文,普通的IPv6設備也可以識別,即使中轉設備本身不支持SRv6, 所以說SRv6是Native IPv6技術
- SRv6的Native IPv6特質使得SRv6設備能夠和普通IPv6設備共同組網,對現有網絡具有更好的兼容性

頭節點: 也叫源路由器, 是位于SRv6網絡邊界的第一臺設備, 將平普通報文分裝為SRv6報文轉發進SRv6網絡中
1.1 IPv6 SRH
SRH擴展頭格式如下, 位于IPv6報文的擴展頭部中, 在網絡層進行封裝

SRH擴展頭包括如下內容
-
Segment List: 有序的SRv6 SID列表, 內容是128bit的IPv6地址, 它會完整地存在直到整條路徑轉發完成, 配合Segment Left使用;
-
Routing Type: 置為4時表示該報文是SRH報文
-
Segment Left(SL): SRv6激活的SID為SList(SL), 轉發過程中通過修改SList, 同時更換Des IP為活躍的SID來分段完成轉發.
說通俗點就是Segment List的指針, 表示當前需要使用哪個標簽進行轉發(不同于MPLS無論后續是否再次壓入同一個標簽, 都會將使用完的標簽彈出標簽棧)
除此之外, 在SL選中Segment List的同時, 會其直接放到IPv6報文頭部中的目的地址中, 并進行IPv6路由查表
比如當前會有一個如下Segment List
SRv6 SID Segment Left 10001 0 10002 1 10003 2 SL值會隨轉發經過跳數從大到小依次遞減, 上表的轉發路徑為: 10003->10002->10001
-
Tag: 用于對數據包分組, 可以實現基于組的策略
-
SRH TLVs(NSH metadata, HMAC TLV, Padding TLV等): 可以作為Segment List的SID共同使用的全局參數
IPv6擴展頭部及其在Next中的序列號(有順序):
- 逐跳擴展頭部--0
- 目的選項擴展頭部--60
- 路由擴展頭部--43
- 分片擴展頭部--44
- 認證擴展頭部--51
- 封裝安全有效載荷頭部--50
- 目的選項擴展頭部(可以出現第二次)--60
1.2 SRv6 Segment
SRv6 Segment是IPv6地址形式,通常也可以稱為SRv6 SID(Segment Identifier)
SRv6SID由Locator、Function和Arguments三部分組成,格式為:
- Locator:Function:Arguments
注意Length(L+F+A)<=128bit。當長度和小于128時,保留位(后面)用0補齊
如果沒有Arguments字段,格式則是
- Locator:Function
Locator占據IPv6地址的高比特位,Function部分占據IPv6地址的剩余部分

Locator
Locator是網絡拓撲中的一個網絡節點的標識,用于路由和轉發報文到該節點,實現網絡指令的可尋址, 用于表示IPv6的路由前綴(類似Prefix中的Node SID), 需要工程師手動配置

Locator標識的位置信息由兩個重要的屬性:可路由和可聚合。節點配置Locator之后,系統會生成一條Locator網段路由,并且通過IGP在SR域內擴散。
網絡內其他節點通過Locator網段路由就可以定位到本節點,同時本節點發布的所有SRv6 SID也都可以通過該條Locator網段路由到達
Locator起到網絡尋址定位作用、需要SRv6每一臺設備都有且有唯一的Locator, 如果部署anycast(備用必經節點),Locator不需要唯一
配置舉例
ipv6 enable #開啟ipv6
segment-routing ipv6 #開啟SRv6并進入SRv6視圖
locator srv6_locator1 ipv6-prefix 2001:DB8:ABCD:: 64 static 32
創建當前設備的Locator信息, 該IPv6路由前綴信息為2001:DB8:ABCD:: ,長度為64bit, static后面會講
Function
Function用來標識該指令要執行的轉發動作。在SRv6網絡編程中,不同的轉發行為由不同的Function來標識,例如在RFC中定義了公認的End、End.X、End.DX4、End.DX6等, 這個標識會在下面詳細說明

例如End.x類似SR-MPLS中的Adjacency SID,用于標識某條鏈路, 其配置如下:
segment-routing ipv6
locator srv6_locator1 ipv6-prefix 2001:DB8:ABCD:: 64 #創建loactor
opcode ::1 end-x interface G3/0/0 next-hop 2001:DB8:200::1 #描述動作
-
此Function對應的opcode為: :1,由于此時后面沒有Arguments,那么SRv6 SID值(Locator:Function)為
2001 : db8 : abcd : : 1
-
此Function的行為(opcode): :1綁定的動作是end-x, 即將報文從指定接口(G3/0/0),轉發給對應的鄰居節點(2001:DB8:200::1)。
-
創建Locator時指定的static表示有xx位是靜態段, 如長度64位且靜態段32位的標識如下:
- 靜態段起始值: 2001:DB8:ABCD:0000:0000:0000:0000:0001
- 靜態段結束值: 2001:DB8:ABCD:0000:0000:0000:FFFF:FFFF
- 動態段起始值: 2001:DB8:ABCD:0000:0000:0001:0000:0000
- 動態段結束值: 2001:DB8:ABCD:0000:FFFF:FFFF:FFFF:FFFF
至于Segment Routing的opcode的動作類型會在下面展開說
Argument
Argument作為SRv6的可選部分, 用于定義報文的流和服務信息, 目前最多用于EVPN VPLS的CE多歸屬(即一個CE連接多個PE)場景中, 轉發BUM流量時, 利用Argument信息實現水平分割.
講道理這一段我也沒太懂, 不過其實也不是很重要.
**注: **
- EVPN(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是下一代全業務承載的VPN解決方案。EVPN統一了各種VPN業務的控制面,利用BGP擴展協議來傳遞二層或三層的可達性信息,實現了轉發面和控制面的分離
- BUM(broadcast、unknown-unicast、multicast,廣播、未知單播、組播流量)流量
1.3 SRv6的工作方式
- 頭節點收到其他網絡的數據, 然后根據SRv6網絡情況, 封裝Segment List
- 根據Segment Left轉發
1.4 SRv6 Segment動作opcode類型介紹
1.4.1 常見動作
| 類型 | 功能 | 協議 | 類型 |
|---|---|---|---|
| END | 表示Endpoint SID,用于標識網絡中的某個目的節點(Node)。對應的轉發動作(Function)是:更新IPv6 DA,查找IPv6 FIB進行報文轉發 | IGP | 路徑SID |
| END.X | 表示三層交叉連接的Endpoint SID,用于標識網絡中的某條鏈路。對應的轉發動作是: 更新IPv6 DA,從End.XSID綁定的出接口轉發報文 | IGP | 路徑SID |
| END.DT4 | 表示PE類型的Endpoint SID,用于標識網絡中的某個IPv4 VPN實例對應的轉發動作是: 解封裝報文,并且查找IPv4 VPN實例路由表轉發 | BGP | 業務SID |
| END.DT6 | 表示PE類型的Endpoint SID,用于標識網絡中的某個IPv6 VPN實例。對應的轉發動作是: 解封裝報文,并且查找IPv6 VPN實例路由表轉發 | BGP | 業務SID |
| END.DX4 | 表示PE類型的三層交叉連接的Endpoint SID,用于標識網絡中的某個IPv4 CE. 對應的轉發動作是:解封裝報文,并且將解封后的IPv4報文在該SID綁定的三層接口上轉發 | BGP | 業務SID |
| END.DX6 | 表示PE類型的三層交叉連接的EndpointSID,用于標識網絡中的某個IPv6 CE對應的轉發動作是:解封裝報文,并且將解封后的IPv6報文在該SID綁定的三層接口上轉發 | BGP | 業務SID |
- END: 類似Node SID, 用于向指定的Locator進行IGP最短路徑轉發, 全局可見, 全局有效;
- END.X: 類似Adj SID, 用于將數據包向指定接口進行轉發, 全局可見, 本地有效;
- END.DT4: 在VPN v4場景中使用, 表示流量進入某個VPN實例, 使得PE設備將流量轉發到CE設備(未指定CE設備)
- END.DT6: 在VPN v6場景中使用, 表示流量進入某個VPN實例, 使得PE設備將流量轉發到CE設備(未指定CE設備)
- END.DX4: 在VPN v4場景中使用, 表示流量進入某個VPN實例, 使得PE設備將流量轉發到CE設備(指定CE設備), 等價于連接到CE的鄰接標簽
- END.DX6: 在VPN v6場景中使用, 表示流量進入某個VPN實例, 使得PE設備將流量轉發到CE設備(指定CE設備), 等價于連接到CE的鄰接標簽
1.4.2 動作命名規則
除此之外, 也有其他不參加的SRv6 Segment, 他們都遵循一套命名規則, 可以通過命名組合快速判斷指令功能:
- End: End是最基礎的Segment Endpoint執行指令,表示中止當前指令,開始執行下一個指令。對應的轉發動作是將SL值-1,并將SL指向的SID復制到IPv6報文頭的目的地址中
- X: 指定一個或一組三層接口轉發報文。對應的轉發行為是按照指定出接口轉發報文
- T: 查詢路由表并轉發報文
- D: 解封裝。移除IPv6報文頭和與它相關的擴展報文頭
- V: 根據VLAN查表轉發
- U: 根據單播MAC查表轉發
- M: 查詢二層轉發表進行組播轉發
- B6: 應用指定的SRv6 Policy
- BM: 應用指定的SR-MPLS Policy
1.4.3 附加動作
當然, 有些時候光憑Segment不足以滿足一些細節需求, 此時就可以考慮Function附加動作, 類似MPSL中的特殊標簽(1-16)
- PSP: 倒數第二跳彈出SRH頭部機制
- USP: 最后一跳彈出SRH頭部機制
- USD: 在最后一個ENDPoint節點執行解封裝外層IPv6報文頭操作
1.5 SRv6配置
配置流程:
-
使能SRv6功能, 并進入SRv6視圖
segment-routing ipv6配置命令后,可以在SRv6視圖下配置Locator和SRv6 SID,以生成SRv6 Local SID轉發表項
-
配置SRv6 SID Locator字段
locator locator-name[ipv6-prefix ipv6-address prefix-length[[static static-length]|[args args-length]]*]分別指定Locator、Function靜態段、Argument的長度, 如
locator test ipv6-prefix 2001:db8:abcd:: 64 static 16 arg 6代表Locator為64bit, function的靜態段為16bit, argument為6bit, function的動態段為128-64-16-6=42bit, 正常情況下不推薦function靜態段將動態段全擠占完.
-
(可選)配置靜態END SID的Opcode字段
opcode func-opcode end [no-flavor|psp|psp-usp-usd]- 標識一個SRv6節點, func-opcode為指定的function字段, 如0000:0001(::1)或ffff:ffff
- Function也稱Opcode, 可以手動配置, 也可以不配置, 在不配置的情況下, IGP協議會在動態段中動態分配動作;
- 可以在末尾指定Function的附加動作: psp、psp-usp、usd
- 對于END和END.X推薦使用靜態段, 避免重啟后動態段改變不利于維護
-
配置靜態END.X SID的Opcode字段
opcode func-opcode end-x interface{interface-name|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nexthop nexthop-address[no-flavor|psp|psp-usp-usd]End.X SID全稱為Layer-3 cross-connect,表示SRv6節點的三層鄰接。所以在參數配置過程中需要指定接口和接口下一跳地址
由于HCIE的筆試有考過SRv6的靜態段和動態段分配, 所以在這里著重練習一下:
試寫出locator srv6_locator1 ipv6-prefix 2001:DB8:ABCD:: 64 static 16的靜態段和動態段的起始與結束
靜態段起始: 2001:DB8:ABCD:0000:0000:0000:0000:0001
靜態段結束: 2001:DB8:ABCD:0000:0000:0000:0000:ffff
動態段起始: 2001:DB8:ABCD:0000:0000:0000:0001:0000
動態段結束: 2001:DB8:ABCD:0000:ffff:ffff:ffff:ffff
1.6 SRv6節點
RFC8754中定義了SR有三種類型節點:
- 源節點(SR Source Node): 生成SRv6報文的源節點
- 中轉節點(Transit Node): 轉發SRv6報文但不進行SRv6處理的普通IPv6節點
- Endpoint節點: 接收并處理SRv6報文的節點, 其中該報文的IPv6目標地址必須是本地配置的SID或者本地接口地址
SRv6源節點
源節點可以是生成IPv6報文且支持SRv6的主機,也可以是SRv6域的邊緣設備, 即對非SR報文進行SRH頭部封裝的設備.
源節點將數據包引導到SRv6 Segment List中,如果SRv6 Segment List只包含單個SID,并且無需在SRv6報文中添加信息或TLV字段,則SRv6報文的目的地址字段設置為該SID。(BE網絡)

SRv6源節點負責將流量引導到SRv6 Policy中,并執行可能的SRH封裝。
以下列舉了SRv6源節點封裝報頭的幾種模式
| 源節點行為 | 功能描述 |
|---|---|
| H.Insert | 為接收到的IPv6報文插入SRH,并查表轉發 |
| H.Insert.Red | 為接收到的IPv6報文插入Reduced SRH,并查表轉發 |
| H.Encaps | 為接收到的IP報文封裝外層IPv6報文頭與SRH,并查表轉發 |
| H.Encaps.Red | 為接收到的IP報文封裝外層IPv6報文頭與Reduced SRH,并查表轉發 |
| H.Encaps.L2 | 為接收到的二層幀外封裝IPv6報文頭與SRH,并查表轉發 |
| H.Encaps.L2.Red | 為接收到的二層幀外封裝IPv6報文頭與Reduced SRH,并查表轉發 |

Reduced SRH: 如果SRH的List信息中第一個SID可以封裝到IPv6的目的IPv6地址中, 其他信息繼續保留在SRH里面, 通過Reduced行為可以直接去掉List列表中第一個SID.
即原本List中有5個SID, 第一個SID直接封裝到IPv6報文的目的地址中, SRH就只需要封裝4個SID到List中.
Encaps封裝: 在原本的IP報文前面插入SRH, 然后在對這個報文封裝一個IPv6報文, 相當于SRH頭部和原來的IPv6共同作為新IPv6報文的payload載荷部分.(類似GRE VPN的封裝模式)
SRv6中轉節點
中轉節點是在SRv6報文轉發路徑上不參與SRv6處理的IPv6節點,中轉節點只執行普通的IPv6報文轉發。
當節點收到SRv6報文后解析報文的IPv6目的地址字段。如果IPv6目的地址不是本地配置的SRv6SID也不是本地接口地址,節點則將SRv6報文當做普通IPv6報查詢路由表執行轉發,不處理
SRH。
中轉節點可以是普通的IPv6節點,也可以是支持SRv6的節點

中轉節點不處理SRv6的原因:
- 設備支持ipv6但不支持SRv6, 只負責轉發
- 當前標簽并非指定當前設備進行處理, 類似于END Node轉發時路徑中間的設備
SRv6 Endpoint節點

在SRv6報文轉發過程中,節點接收報文的IPv6目的地址是本地配置的SID,則節點被稱為Endpoint節點
例如:R3使用報文的IPv6目的地址FC03::3查找Local SID表,命中到EndSID,隨后R3將報文SL減1,同時將SL=0的SID做為報文目標IPv6地址, 以供不支持SRv6的設備進行轉發,并查路由表轉發出去, 此操作會造成目的地址的改變為Segment SID, 這個可能有點違背學習網絡基礎時強調的: 目的mac改變而目的ip不變
Endpoint Node在數據的轉發路徑上可以有多個,每個Endpoint Node都會為報文提供轉發,封裝和解封裝等服務
接收并處理SRv6報文的設備
- SRH頭部中, 標簽值為當前設備的時候, 則當前設備需要對改SRv6報文做處理
- Endpoint并非SRv6網絡的終點, 只是代表某一段SRv6 List的終點, 即只要對SRv6的SRH執行操作就是EndPoint, 需要對Policy技術中的尾端EndPonit在概念上做區分
SRv6的轉發重點:
如果只有一個Segment, 即List列表中只有1個Segment, 則此時SL(Segment Left)=0, 源節點不會為報文壓入SRH頭部, 而是會將這個Segment的SID直接加入到IPv6報文的目的地址中, 作為普通ipv6報文進行SRv6轉發.
疑問: 如果這個報文經過最后一個Endpoint節點處理后, 目的地址是否會改變回來, 此時目的地址是如何得到的?
1.7 SRv6轉發模式
SRv6有兩種轉發(部署)模式:SRv6 Policy和SRv6 BE
- SRv6 Policy可以實現流量工程(兼具TE和Policy),配合控制器可以更好地響應業務的差異化需求,做到業務驅動網絡, 需要控制器
- SRv6 BE是一種簡化的SRv6實現, 之后有一個Segment SID,正常情況下不含有SRH擴展頭, 會直接放在ipv6的目的地址中,只能提供盡力而為的轉發, 無需控制器
這也引出了部署SRv6的條件:
- 網絡中必有有兩臺設備需要部署Locator信息
- Locator信息會形成IGP路由進行擴散
- 整個IGP網絡中的所有IPv6設備, 都可以學習到該Locator相關的路由信息
- 根據Locator和SRv6部署的轉發模式可以封裝SRH并轉發SRv6報文
1.7.1 SRv6 Locator信息擴散
無論基于SRv6 BE或是SRv6 Policy轉發流量,路由器都需要有SRv6 Locator的相關路由信息才能轉發SRv6報文
SRv6節點通常通過擴展IGP(擴展OSPFv3或擴展IS-IS),將Locator相關路由擴散到網絡節點上(包括源節點,中轉節點,Endpoint節點)

1.7.2 SRv6 BE轉發過程
傳統MPLS有LDP和RSVP-TE兩種控制協議,其中LDP方式不支持流量工程能力,LDP利用基于目的地址的IGP最短路徑轉發結果,建立LDP LSP指導轉發。
在SRv6里,也有類似的方式,只不過SRv6僅使用一個業務SID來指引報文在IP網絡里基于標簽值的IGP最短路徑轉發,這種方式就是SRv6 BE

1.7.3 SRv6 Policy轉發過程
在SRv6轉發過程中每經過一個SRv6 Endpoint節點,Segments Left(SL)字段減1,IPv6報文頭中的目的IPv6地址變換一次。Segments Left和Segment List字段共同決定IPv6報頭里的Des Addr信息

與SR-MPLS的標簽棧不同,SRv6 SRH是從隊列尾到隊列首逆序操作,SRH中的Segment在經過節點后也不會被彈出。因此SRv6報頭可以做路徑回溯(需要在SRH報頭在倒數第二跳被彈出之前分析SRH報頭).
2 SRv6 Policy路徑建立與引流
以下內容了解即可
2.1 SRv6 Policy簡介
- SRv6 Policy是在SRv6技術基礎上發展的一種新的引流技術。
- SRv6 Policy路徑表示為指定路徑的段列表(Segment List),稱為SID列表(Segment ID List)。每個SID列表是從源到目的地的端到端路徑,并指示網絡中的設備遵循指定的路徑,而不是遵循IGP計算的最短路徑。
- 如果數據包被導入SRv6 Policy中,SID列表由頭端添加到數據包上,網絡的其余設備執行SID列表中嵌入的指令
一句話: 同SR-MPLS, 什么Policy列表、粘連節點、BGP-LS都和SR-MPLS一樣
2.1.1 標識SRv6 Policy
一個SRv6 Policy有一個元組標識<headend,color,endpoint>
對于一個指定的源節點,SRv6 Policy由<color,endpoint>標識:
- 頭端(headend):SRv6 Policy生成的節點,一般是全局唯一的IP地址。
- 顏色(color):32比特擴展團體屬性,用于標識某一種業務意圖(例如低延時)。
- 尾端(endpoint):SRv6 Policy的目的地址,一般是全局唯一的IPv6地址
在特定頭端,color和endpoint被用于標識SRv6 Policy轉發路徑

2.2 SRv6 Policy路徑模型
- 一個SRv6 Policy可以包含多個候選路徑(Candidate Path)。候選路徑攜帶優先級屬性(Preference)。優先級最高的有效候選路徑為SRv6 Policy的主路徑,優先級次高的有效路徑為SRv6 Policy的備份路徑。
- 一個候選路徑就是SRv6 Policy通過靜態配置或BGP IPv6 SR Policy向頭端發送的基礎單元。
- Segment List附帶權重(Weight)來控制SRv6路徑的負載分擔

2.3 SRv6 Policy路徑建立概述
在華為SRv6 Policy解決方案架構中,依賴控制器(iMaster NCE-IP)建立SRv6 Policy路徑
- 控制器通過BGP-LS(Link-state)收集擴展IGP協議收集的拓撲信息,用于計算SRv6 Policy路徑和狀態呈現。
- 控制器通過BGP IPv6 SR Policy協議向源節點下發SRv6 Policy信息(headend、color、endpoint等)
除了以上兩個協議之外,還有跟SR-MPLS一樣的,也可以支持PCEP協議和NETconf/yang

- 在華為SRv6 Policy解決方案中,還會使用NETCONF協議,該協議主要用于下發業務接口、路由策略(添加Color屬性)等其他配置。
- 除了通過iMaster NCE-IP下發SRv6 Policy之外,也可以通過手工的方式部署SRv6 Policy
2.3.1 通過BGP-LS收集信息
在華為SRv6 Policy解決方案架構中,BGP-LS的主要功能有兩個
- 通過BGP-LS路由將IS-IS/OSPFv3收集的拓撲信息,前綴信息,SRv6 Locator和SID信息通告給iMaster NCE-IP。
- 通過BGP-LS路由通告SRv6 Policy的狀態


2.3.2 通過BGP IPv6 SR Policy下發路徑
iMaster NCE-IP可以通過BGP IPv6 SR Policy鄰居下發SRv6 Policy給源節點
SRv6 Policy在BGP路由表呈現為[distinguisher][color][endpoint]

2.3.3 SRv6 Policy跨域路徑建立
SRv6設備需要獲取全網的SID信息才能實現端到端的數據轉發。
在一個AS內,設備可以通過擴展的IGP協議(擴展OSPFv3或擴展IS-IS)獲取AS內的SID信息,而在跨域場景中需要借助BGP幫助傳遞SID信息,這種通過BGP傳遞SID的技術叫做BGP EPE(Egress Peer Engineering)

2.4 SRv6 Policy路徑粘連
SRv6的SRH頭部有棧深的限制,因此對于大型網絡可以部署SRv6路徑粘連方案
路徑粘連主要通過粘連SID與粘連節點實現:
- 粘連SID也叫Binding SID,通過Binding SID可以表示一段SRv6 Policy轉發路徑
- 粘連節點會處理Binding SID,并壓入SRH信息,粘連節點一般是ABR或ASBR設備
SRv6粘連標簽常用的有兩種封裝模式:
- Insert模式:在原始IPv6報文頭后插入一個SRH,數據包基于原始IPv6頭部與新SRH頭指導轉發
- Encaps模式:在原始IPv6報文頭前插入外層IPv6頭部與SRH頭,數據包基于外層IPv6頭部與SRH頭部轉發數據


2.5 SRv6 Policy基于Color引流
SRv6 Policy可以基于路由Color屬性引流。Color引流是直接基于路由的擴展團體屬性Color和目的地址迭代到SRv6 Policy

2.6 SRv6 Policy基于DSCP引流
對于去往同一個目的地址的不同業務流量(HTTP,FTP等),基于Color引流會導致所有流量都迭代到同一條轉發路徑,無法精細化控制流量,因此需要使用基于DSCP引流的方式將流量迭代到不同的轉發路徑

3 SRv6典型用例
也是了解即可
3.1 L3 VPN Over SRv6 Policy
當使用SRv6Policy承載VPN流量時,最末跳SRv6設備在處理數據時,與普通SRv6處理數據的方式稍有不同

3.2 L3 VPN Over SRv6 BE
SRv6 BE(Best Effort)承載VPN流量時,PE之間的P設備不作為Endpoint節點使用

3.3 Native IPv6 Over SRv6 Policy
普通IPv6數據也能被SRv6承載

本文來自博客園,作者:Qurare,嚴禁轉載至CSDN平臺, 其他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http://www.rzrgm.cn/konjac-wjh/p/17754980.html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