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設計一個好的Selenium/Appium 自動化框架? 需要考慮哪些問題
架構原則:分層(Test / PageObjects / Services/API / Utils / Drivers / Data),單一職責,易擴展、易維護。
測試用例組織:小而獨立、冪等、可重跑。按功能/模塊/標簽分組,支持并行與分布式執行。
抽象驅動層:統一封裝 WebDriver 與 AppiumDriver 初始化、Capabilities、會話復用、能力開關(local/cloud)。
頁面對象(POM)或 Screenplay:頁面/屏幕復用定位與操作,避免在測試中出現 UI 選擇器。
等待與穩定性:優先使用顯式等待、避免 Thread.sleep;封裝通用等待與重試策略。
數據驅動與配置:把環境、設備、用戶、測試數據外部化(YAML/JSON/DB),使用 DataProvider 驅動用例。
報告與日志:集成 Allure/ExtentReport,保留截圖、視頻、日志、網絡抓包(必要時)。
CI/CD:在 pom.xml 中配置測試、并行、構建后利用 Jenkins/GitHub Actions 觸發,多環境部署。
設備管理:本地 device farm + 云服務(BrowserStack/Sauce/阿里/騰訊)的能力封裝,支持 UDID、模擬器/真機切換。
失敗處理:失敗截圖、重試策略、用例分級(smoke/regression/critical)。
接口與Mock:結合接口層測試,必要時 Mock 后端或使用測試數據服務以保證可控性。
性能/安全測試接入點:與 JMeter / Gatling /安全掃描集成入口。
可觀測性與度量:記錄執行時間、失敗率、失敗原因、環境差異。
安全與合規:不要在測試代碼或日志里寫明敏感憑據;使用密鑰管理。
多線程支持,每個線程專享一個Driver,一個Driver輸出一個測試報告并發送到相關郵件。
自動修復有問題的代碼,如簡單的xpath的改動或文字改動能自動修改并重試。
移動(Appium)考慮
Capabilities 必須可配置(platformName, automationName, deviceName, platformVersion, udid, appPackage, appActivity, bundleId, noReset, fullReset)。
網絡環境、權限彈窗、系統彈窗處理、系統鍵事件、應用 install/uninstall 策略、模擬器與真機差異。
邊界場景:橫豎屏、推送/通知、后臺/前臺切換、權限彈窗、鍵盤顯示/隱藏。
元素定位策略:ID > accessibilityId > xpath(謹慎使用),穩定的自定義屬性或注入測試ID。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