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jobleap.cn的小九。今天談談創業者必知必會的基礎概念。
MAU
MAU(Monthly Active Users)的定義是:在一個自然月內至少登錄或使用過一次產品的獨立用戶數量。
- MAU統計周期是從每月1日到該月最后一天的完整自然月
- 只要用戶在這個月內有過至少一次登錄行為,無論哪天,都會被計入MAU
- 同一用戶在一個月內多次登錄只計算一次(去重處理)
舉例說明
假設一個產品在11月的統計情況:
- 11月1日:用戶A登錄 → 計入MAU
- 11月15日:用戶A再次登錄 → 不重復計入MAU
- 11月30日:用戶B首次登錄 → 計入MAU
最終11月的MAU = 2(用戶A和用戶B)
總結
當月第一天登錄完全符合MAU的統計標準,會被計入月活躍用戶數。MAU關注的是用戶在整個月份內是否有過至少一次活躍行為,而非具體在哪個時間點活躍。
ARR
ARR核心計算公式是“月經常性收入(MRR)×12”,或直接統計年度訂閱類收入并調整非經常性項;無質量的增長多來自短期操作,而非真實需求支撐。
ARR的計算公式
- 基礎公式:ARR = 月經常性收入(MRR)× 12,適用于按月訂閱的業務模式。
- 直接計算:對于按年訂閱的業務,ARR = 當期有效年度訂閱合同金額總和。
- 調整規則:需剔除一次性收入、折扣補貼、退款沖減等非經常性項目,僅統計穩定可重復的訂閱收入。
無質量ARR增長的常見情況
- 短期優惠拉動:通過大幅折扣、限時免費轉化用戶,優惠到期后用戶流失率極高,無法持續貢獻收入。
- 渠道補貼堆疊:依賴高額渠道傭金或用戶補貼獲取訂單,補貼停止后新簽量驟降,且單位獲客成本遠超長期收益。
- 大客戶短期訂單:單一大客戶的一次性年度訂單(非長期續約)拉高ARR,缺乏其他客戶支撐,后續增長斷層。
- 提前確認收入:將跨期訂閱收入提前計入當期ARR,看似增長實則透支未來業績,后續無新增訂單時會回落。
- 低續約率下的“新簽依賴”:只靠新增用戶撐起ARR增長,但老用戶續約率極低,說明產品缺乏留存能力,增長不可持續。
PMF
PMF是產品-市場匹配,指產品能精準滿足目標市場的核心需求,形成穩定的用戶留存、轉化與口碑;無質量的PMF多依賴短期因素,缺乏長期需求支撐,難以持續。
PMF的核心定義
PMF(Product-Market Fit)是創業領域的關鍵指標,核心是產品供給與市場需求的精準契合,具體表現為:
- 目標用戶清晰,且用戶能明確感知產品解決了自身“剛需”或“強痛點”;
- 留存數據達標(如Sean Ellis測試中,40%以上用戶表示“失去產品會失望”);
- 無需大規模補貼或強制推廣,用戶能自然增長(如口碑傳播、自發復購)。
無質量PMF的常見假象
- 種子用戶濾鏡:靠創始人親友、行業重度愛好者等種子用戶撐起數據,拓展到普通目標用戶時,留存、轉化大幅下滑;
- 短期活動拉動:通過高額補貼、限時福利提升用戶活躍度和轉化,活動結束后,用戶快速流失,數據回落至低位;
- 小眾場景窄化:僅在極細分的臨時場景(如短期政策紅利、特定節日需求)有需求,無法拓展到更廣泛的用戶群體,規模難以擴大;
- 數據口徑美化:刻意選擇短期高留存時段(如用戶注冊前7天)、剔除低活躍用戶,或模糊“核心需求”定義,掩蓋真實的需求匹配度;
- 替代需求假象:用戶使用產品是因為暫時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案,而非產品本身解決了核心痛點,一旦競品推出更優方案,用戶立即遷移。
posted on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