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何以生存
現在各行各業的競爭都異常激烈,人們在此中環境下生存無異于在刀山火海中謀生。如果您不幸在大都市謀生,更尤似在風口浪尖,如何在這樣的環境求生存,求發展成為當今社會中每個人,每個單位,每個組織所面臨的難題,節前,園子里面一直在討論盈利模式的問題,其實也是這個問題。
這樣看來,獨自創業的成功率越來越低,各個產業園里面的孵化器孵出來的幾乎沒有一個好鳥,IT尤其是互聯網創業者在戰火硝煙中,有千萬個倒下去,只有為數不多的能夠堅持到開花結果,那么是什么導致了這樣的一種結局呢?我們在這個既充滿挑戰又充滿機遇的產業中如何使自己或者自己的企業能夠規避風險呢?個人以淺薄的知識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有幾大因素導致創業的失敗:
1) 跟風吃屁:
早在互聯網早期,門戶網站成為當時人眼中一步登天的法寶,現在看來,滿地狼藉,除了幾個領軍式網站,如sina,163,sohu其他早已銷聲匿跡。近期,Web2.0風生水起,涌現出各種各樣的個性化網站,一些公司又應勢而起,試圖分一杯羹。但目前看來,成功案例并不多見。幾個已經得到VC幫助的網站也并沒有如人們想象中的那樣迅速崛起。但是一些中小企業,從牙縫里面擠出來一些資金所創辦的網站,基本上成為跟風吃屁的典范,這些項目猶如魚羹在喉,吐不得,咽不下,隨著競爭的加大,從中漁利,更是天方夜譚。稍微好點的只能養活本部門幾個員工,不好的甚至要公司內部其他部門的資助,最后不得不被砍掉。自從國外著名網站Youtube被google16.5億收購之后,最近視頻共享網站多如牛毛。最終結果一定是少數幾個能在競爭中生存,多數盲目跟風吃屁者,最終無非是一敗涂地,滿地找牙。
2) 盲目樂觀。缺少對風險的有效評估
人人都知道互聯網里面藏著一桶一桶的金,大多數創業者目的都是想從中挖一桶,然而,這樣的想法往往產生的結果是實施中的急功近利,對一個項目的決策往往是躊躇滿志,自己都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情前途無可限量,而低估了項目在實施中的風險性。樂觀,無可厚非,但創業者不能盲目的樂觀,在項目前期必須對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這個分析不光是樂觀的方面,還要包括對項目實施中風險的評估,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3) 對人才的把握不夠
創業型公司往往希望人員能夠盡快熟悉系統框架和業務流程,但是對這些“成型”人才的把握卻很不到位,原因有資金有限的問題,另外絕大多數來源于人員結構不合理,由于成型人才對薪金的要求一般較高,而創業公司一般資金緊張,對待員工又沒有合理的獎罰制度,造成員工更迭頻繁。影響公司發展。創業型公司要想得到更好的人才必須堅守的原則就是“志同道合”。
4) 與市場脫節
有些單位盲目推崇自出研發,延誤對市場的把握。自主創新,毋庸置疑,但是任何技術只有轉化為商業價值,才能更好的發展。創業前期,除了對系統本身的評估之外,還要對未來市場進行一定的考察。真真正正做到自己能有理有據的證明產品能夠在將來的市場上嶄露頭角才行。不要等項目完成了仍然找不到盈利的模式,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園子在這方面,我覺得做的就不是特別到位,雖然目前發展勁頭十足,而且前景非常樂觀,但多多少少會受到這方面的影響而延誤發展進度。
5) 缺少前瞻性
Vista系統發布,導致現在用電腦很不爽,自己的本本總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但是縱觀現在硬件市場的發展,用戶了2年,大家的電腦基本上都可以滿足Vista要求。目前互聯網創業必須有前瞻性,否則很可能跟風吃屁。
創業是一個異常艱辛的過程,互聯網為每個人準備了一塊創業的天地。我們希望在創業的過程中獲得財富,知識,但是更重要的是經驗或者經歷。注重過程,淡化結果,做到“心中有佛“。沉著冷靜,目標長遠。這樣的創業就少了份風險,多了份保證。
出處:http://jillzhang.cnblogs.com/
本文版權歸作者和博客園共有,歡迎轉載,但未經作者同意必須保留此段聲明,且在文章頁面明顯位置給出原文連接,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