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1 20231408《計算機基礎與程序設計》第十一周學習總結
作業信息
| 這個作業屬于哪個課程 | <2023-2024-1-計算機基礎與程序設計> |
|---|---|
| 這個作業要求在哪里 | <2023-2024-1計算機基礎與程序設計第十一周作業> |
| 這個作業的目標 | < 《計算機科學概論》第15,16章,《C語言程序設計》第10章,上周測試題> |
| 作業正文 | http://www.rzrgm.cn/jfxyh061028/p/17892208.html |
教材學習內容總結
計算機科學概論
- 關于計算機網絡,要注意計算機網絡中的設備不只是計算機。
計算機網絡中的設備不只是計算機。例如,打印機可以直接連入網絡,以便網絡中的每個用戶都可以使用它。此外,網絡還包括各種處理網絡信息傳輸的設備。我們用通用的術語節點或主機來引用網絡中的所有設備。
- 網絡的類型。
- 主機名由計算機名加域名構成,域名的最后一部分叫頂級域名
- 各種服務器,尤其是Web服務器
- 關于Web(萬維網)
- Web頁是包括或引用各種數據的文檔。
- Web服務器是用于響應Web請求的計算機。
- Web地址是統一資源定位符(URL)的核心部分。
- Cookie.
- HTML
- Java小程序和Java腳本。
C語言程序設計
- 字符串
- 字符數組
- 字符指針
- 向函數傳遞參數
教材學習中的問題和解決過程
- 問題1:既然到了2011年年初,IPv4地址的最后一個塊也被分配了出去,那會造成什么后果?其它未被唯一識別的計算機怎么辦?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 問題1解決方法:當IPv4地址的最后一個塊被分配完畢后,會出現以下幾個主要后果:
IPv4地址短缺:由于IPv4地址資源的枯竭,新的互聯網接入將變得困難,尤其是在人口密集地區和新興市場。這可能會導致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無法為新用戶提供IP地址,或者只能提供共享IP地址,這可能會影響網絡性能和安全性。
推動IPv6的采用:IPv6是IPv4的下一代互聯網協議,它提供了更大的地址空間,可以解決IPv4地址短缺的問題。IPv4地址枯竭可能會迫使更多的組織和服務提供商采用IPv6,以便為用戶提供足夠的IP地址。
更多的網絡地址轉換(NAT):網絡地址轉換是一種技術,可以將多個設備共享單個公共IP地址。IPv4地址枯竭可能會導致更多的網絡服務提供商和組織采用NAT技術,以便在IPv4地址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支持更多的設備。
針對IPv4地址枯竭的問題,解決方案主要包括:
推廣IPv6:IPv6提供了更大的地址空間,可以為未來的互聯網增長提供足夠的IP地址。各國政府、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和企業應積極推廣IPv6的采用,以便為未來的互聯網增長做好準備。
促進IP地址的合理利用:通過采用IP地址共享技術、網絡地址轉換和更有效的地址分配策略,可以更好地利用現有的IPv4地址資源,延緩地址短缺的影響。
混合部署IPv4和IPv6:在IPv6逐漸普及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混合部署策略,同時支持IPv4和IPv6,以確保現有的IPv4設備和服務可以繼續正常運行,同時為新設備和服務提供IPv6支持。
總的來說,IPv4地址枯竭將推動互聯網向IPv6的過渡,并促使各方采取措施來更有效地利用IPv4地址資源,以確保互聯網的持續發展和穩定運行。
代碼調試中的問題和解決過程
見我的隨筆編代碼遇到的問題-1
上周考試錯題總結










對知識不夠理解,只是翻書找答案。已用拍照翻譯的功能翻譯。
學習進度條
| 代碼行數(新增/累積) | 博客量(新增/累積) | 學習時間(新增/累積) | 重要成長 | |
|---|---|---|---|---|
| 目標 | 5000行 | 30篇 | 400小時 | 優秀 |
| 第一周 | 2/3 | 20/20 | 合格 | |
| 第二周 | 20/20 | 1/4 | 15/35 | 終于理解了一些概念,能看懂一些話了 |
| 第三周 | 20/40 | 1/5 | 20/55 | |
| 第四周 | 50 /90 | 2/7 | 20/75 | |
| 第五周 | 80/170 | 1/8 | 30/105 | 會編寫一些簡單程序了 |
| 第六周 | 30/200 | 2/10 | 30/135 | 編程水平提升了 |
| 第七周 | 30/230 | 1/11 | 25/160 | 編程得更熟,也知道了計算機方面更多粗淺的知識。 |
| 第八周 | 60/290 | 2/13 | 30/190 | 對于高級語言的一致性有了認識。 |
| 第九周 | 100/390 | 1/14 | 30/230 | |
| 第十周 | 100/490 | 2/16 | 30/260 | |
| 第十一周 | 150/640 | 2/18 | 30/290 |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