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屋的呼吸
祖屋的呼吸 老槐樹的影子在青瓦上爬了四十年,我蹲在天井溝邊,看新落的槐花浮在積水上,像撒了一把碎玉。磚縫里的苔蘚又綠了,順著溝沿往下淌,仿佛是老屋滲出的年輪。指尖觸到溝底的鵝卵石,涼絲絲的,恍惚間又聽見祖母說:"溝里的石頭要擺成魚鱗狀,雨水才走得順。"
一、瓦當滴落的光陰
祖屋的瓦當是青灰色的,邊緣刻著蓮瓣紋,每片瓦當都有自己的脾氣。東南角那片總愛滴斜雨,清明時節,雨水順著瓦棱滑成細線,在天井溝里敲出"叮咚"的節奏,像祖母在廚房里切菜的聲響。西廂房的瓦當最慷慨,暴雨來臨時,水流成簾,在溝里濺起半尺高的水花,我和堂哥總光著腳在水里踩,看水珠躍上褲腿,驚飛了蹲在溝沿喝水的麻雀。 瓦當的縫隙里長著瓦松,每年秋天開淡紫色的花。祖父說瓦松是老屋的眉毛,長齊了,老屋就該"洗臉"了。所謂"洗臉",就是請人上房掃瓦。掃瓦的張叔總帶著竹制的掃笆,踩在瓦楞上像走平衡木,掃下的枯草和落葉簌簌掉進天井溝,我和妹妹蹲在下面撿,把完整的樹葉夾進課本,枯黃的草根埋進石榴樹下的土里。張叔掃到最后,會從兜里掏出兩顆水果糖,分給我們,糖紙在風里發出清脆的響聲,和瓦當滴落的水聲混在一起,成了童年最甜美的配樂。 冬天下雪時,瓦當掛著冰棱,像一串串透明的水晶簾。清晨的陽光照進來,冰棱融化,滴在天井溝的薄冰上,"啪嗒"一聲,驚破了滿院的寂靜。祖父戴著氈帽,用鐵鍬把溝里的積雪鏟到石榴樹下,說:"雪水養樹,比井水靈。"我呵著白氣蹲在旁邊,看祖父的呼出的水汽在冰棱下聚成小水珠,忽然覺得老屋的瓦當就像一張嘴,在每個季節,都對著天井溝輕輕訴說著什么。
二、磚縫里的秘密王國
祖屋的磚墻是用青磚砌的,磚縫里藏著整個春天。驚蟄過后,蒲公英的嫩芽從磚縫里鉆出來,舉著鵝黃色的小花,像是給老屋別上了發卡。馬齒莧順著墻根鋪成綠毯,我和妹妹掐下它的莖,擠出透明的汁液,當作"胭脂"涂在指甲上。最神奇的是磚縫里的螞蟻,它們排成細長的隊伍,在天井溝和堂屋之間來回搬運食物,我常常趴在溝沿看半天,想象它們的洞穴是不是連通著老屋的地基,是不是藏著比《一千零一夜》還精彩的故事。 堂屋的門檻下有塊活動的青磚,那是我們的"百寶箱"。春天藏過槐花蜜,夏天放過知了殼,秋天埋過野山楂核,冬天則塞著焐熱的烤紅薯。有一回,我把攢了半年的玻璃彈珠埋在里面,卻被雨水沖進了天井溝,急得直哭。祖父知道后,蹲在溝邊用鐵絲彎成鉤子,一點點把彈珠勾了出來,水珠從他的白發上滴下來,落在溝里,驚散了一群正在搬家的潮蟲。 天井溝的青石板上有許多小坑,那是歲月的印章。最大的那個坑是我四歲時摔的,當時端著一碗小米粥往廚房跑,被門檻絆了一跤,碗碎了,粥潑在溝沿,小米粒嵌進了石板縫。祖母說:"留著吧,這是你給老屋的記號。"如今每次看到那個小坑,就能想起祖母蹲在地上撿小米的身影,她的銀發垂在石板上,像落在青磚上的一瓣梨花。
三、梁柱間的呼吸聲
祖屋的梁柱是百年的松木,散發著淡淡的松香。堂屋的主梁上掛著一個銅鈴,風從天井吹進來時,會發出清脆的"丁當"聲。小時候我總以為鈴鐺里住著精靈,每當雷雨交加,就躲在梁柱旁,聽鈴鐺聲混著雨聲,覺得老屋像一艘大船,載著我們在風雨中飄搖。祖父說,這鈴鐺是老屋的護身符,能鎮住邪祟,守住一家人的平安。 廂房的木墻上有許多劃痕,那是我們的"成長刻度"。每年生日,父親都會用小刀在墻上刻下我的身高,刀痕歪歪扭扭,像一串向上攀爬的藤蔓。十三歲那年,我離開祖屋去城里上學,父親在刻最后一道痕時,刀頓了頓,說:"以后長高了,老屋就量不著了。"如今看著那些漸漸被木紋吞噬的刀痕,忽然明白,原來老屋一直在用它的方式,丈量著我們與故鄉的距離。 最難忘的是夏夜的梁柱間,螢火蟲提著燈籠飛來飛去,像撒了一把星星。我們躺在竹床上,聽祖父講梁柱的故事,說這棵松樹是他年輕時從后山砍的,扛了三天才扛回家。月光從天井斜斜地照進來,在梁柱上投下斑駁的影子,像一幅會動的水墨畫。祖母搖著蒲扇,扇出的風里有夜來香的味道,混著梁柱的松香,成了我記憶中最安穩的氣息。
四、在時光里打撈碎片
去年清明,我又回到祖屋。推開虛掩的木門,天井里的老槐樹已經空心了,樹干上纏著枯萎的牽牛花藤。天井溝的青石板裂了縫,溝底積著枯葉和青苔,我蹲下去扒開落葉,竟發現了一顆玻璃彈珠,在陽光下發著幽藍的光,像一只凝固的眼睛。 堂屋的梁柱上,銅鈴還在,只是風過時不再清脆,倒像是老屋在咳嗽。墻上的身高刻痕已經模糊不清,最后那道痕上爬著幾只螞蟻,正忙著搬運不知哪里來的面包屑。我伸手摸了摸梁柱,松木的紋理依舊粗糙,卻沒有了當年的松香,只有潮濕的霉味,像老屋在歲月里長出的皺紋。 臨走時,我從天井溝里撿了一把鵝卵石,裝在帆布包里。汽車駛離村口時,忽然下起了小雨,雨絲打在車窗上,恍惚間,我又看見祖屋的瓦當在滴水,天井溝的水面漂著槐花,祖母站在廊下喊:"下雨了,快收衣裳——"那聲音穿過四十年的光陰,落在心里,濕了一片。 如今,這些鵝卵石擺在我的書架上,每一顆都帶著天井溝的水汽。偶爾有朋友問起,我會說:"這是老屋的骨頭。"是的,老屋的磚墻會倒,瓦當會碎,梁柱會腐,但這些藏在磚縫里、溝底里、年輪里的記憶,永遠不會消失。它們是老屋的呼吸,是我們與故鄉血脈相連的證據,只要輕輕觸碰,就能聽見時光深處,老屋在說:"回來吧,孩子,我一直在這兒。" 風起時,書架上的鵝卵石似乎在輕輕顫動,恍惚間,又聽見天井溝的水流聲,嘩啦嘩啦,像老屋在溫柔地數著,我們離開的日子。
學問: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為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態度: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
-------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
-------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
=====================================================================
* 博客文章部分截圖及內容來自于學習的書本及相應培訓課程以及網絡其他博客,僅做學習討論之用,不做商業用途。
* 如有侵權,馬上聯系我,我立馬刪除對應鏈接。 * @author Alan -liu * @Email no008@foxmail.com
轉載請標注出處! ?*?一品堂.技術學習筆記?*?. ---> http://www.rzrgm.cn/ios9/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