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在時光的兩端徘徊

相思,在時光的兩端徘徊
在浩渺如煙的古典詩詞世界里,《兩相思》恰似一顆獨特的明珠,以其回環往復的奇妙結構,串起了跨越時空的思念。這詩,正讀是夫念妻、父憶兒,倒讀則成妻思夫、兒念父,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思念在不同角色間的流轉。
“枯眼望遙山隔水”,當我們正讀此詩,仿佛能看見一位男子,立于高崗之上,目光穿過層層山巒,越過茫茫水域,望向遠方。那雙眼,因長久的凝望而干涸,因無盡的思念而枯澀。他或許在想,山那頭、水那邊的妻子,是否也在思念著自己;年幼的孩子,是否又長高了一些。他曾無數次在這往來的路途上,期盼著能與家人重逢,“往來曾見幾心知”,可這途中的艱辛與孤寂,又有幾人能懂?
“壺空怕酌一杯酒”,夜幕降臨,他獨坐屋中,酒壺已空。本欲借酒消愁,卻又害怕那一杯酒下肚,愁緒更添。他怕醉后,思念如脫韁之馬,肆意奔騰。“筆下難成和韻詩”,心中的思念如亂麻,想寫一首詩來抒發,卻難以成句。那平仄韻律,在這濃稠的思念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
“途路阻人離別久”,道路漫長且險阻,他與家人已分別太久太久。歲月的風沙,模糊了彼此的容顏,可思念卻從未減少半分。“訊音無雁寄回遲”,他盼望著遠方的書信,可大雁卻遲遲未歸,音信全無。那等待的日子,如同在黑暗中獨行,不知何時才能迎來曙光。
“孤燈夜守長寥寂”,漫漫長夜,唯有一盞孤燈相伴。燈光搖曳,影子在墻上孤單地晃動。他守著這無邊的寂寥,回憶著與家人相處的點點滴滴,那些溫暖的時光,此刻卻如針般刺痛著他的心。“夫憶妻兮父憶兒”,這份思念,如同藤蔓,在心底瘋狂生長,纏繞著他的每一絲神經。
而當我們倒讀這首詩,視角陡然轉變。一位女子,在寂靜的夜里,“兒憶父兮妻憶夫”,心中滿是對丈夫和父親的思念。她看著那“孤燈夜守長寥寂”,在這漫長的黑夜里,獨守空房,寂寞如影隨形。
“訊音無雁寄回遲”,她日日夜夜盼著遠方的消息,可大雁卻未帶來絲毫音信。那等待的焦慮,如同窗外的風雨,敲打著她的心。“途路阻人離別久”,她知道路途遙遠,與親人分別已久,不知道他們是否安康,是否也在思念著自己。
“筆下難成和韻詩”,她想把這份思念訴諸筆端,可滿心的愁緒,讓她難以找到合適的字句。“壺空怕酌一杯酒”,她也害怕飲酒,怕酒后的自己,會更加脆弱,思念會如潮水般將自己淹沒。“往來曾見幾心知”,在這來來往往的人群中,又有誰能真正理解她的這份思念呢?“枯眼望遙山隔水”,她站在門口,望著遠處的山水,眼睛望穿,卻始終等不到親人的歸來。
這首《兩相思》,以其精妙的構思,讓我們看到了思念的兩面。無論是丈夫對妻子、父親對兒子的牽掛,還是妻子對丈夫、兒子對父親的惦念,思念都是如此的深沉而苦澀。它穿越了時空,跨越了性別,在歲月的長河中,靜靜地流淌著。在這流轉的文字間,我們仿佛能觸摸到古人那細膩而真摯的情感,感受到那份在時光兩端徘徊的相思之痛。
學問: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為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態度: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
-------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
-------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
=====================================================================
* 博客文章部分截圖及內容來自于學習的書本及相應培訓課程以及網絡其他博客,僅做學習討論之用,不做商業用途。
* 如有侵權,馬上聯系我,我立馬刪除對應鏈接。 * @author Alan -liu * @Email no008@foxmail.com
轉載請標注出處! ?*?一品堂.技術學習筆記?*?. ---> http://www.rzrgm.cn/ios9/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