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享專刊】開源遇上華為云,OCP架構變身“云原生框架”
摘要:華為云DTSE團隊出品云原生改造指南,助力輕松實踐OCP上云。
本文分享自華為云社區《【云享專刊】開源遇上華為云,OCP架構變身“云原生框架”》,作者:華為云社區精選 。
OpenStack、Docker、K8S、Hadoop……這些都是開發者耳熟能詳的開源技術。
開源技術的應用,正不斷推動新興技術和產業的發展。
作為國內知名開源托管平臺Gitee上面的優秀開源項目,open-capacity-platform微服務能力開放平臺(簡稱OCP)有著8K+的開發者關注并fork,人氣頗高。
OCP是基于layui + springcloud的企業級微服務框架,包括用戶權限管理,配置中心管理,應用管理等功能。開發者通過OCP可以在本地搭建自己的開發環境,進行學習和二次開發。
當前,我們正處在云原生時代,云原生技術憑借降本增效、提高持續交付能力、易于開發等優勢,正在不斷激活應用構建范式,也將開發過程帶入云端。開源與云原生如影隨形、協同發展。云原生為開源帶來了更優的商業化模型,用戶能夠得到最新、最可靠的服務,開源項目正加速上云。
如果將open-capacity-platform進行云原生改造,將用到的傳統軟件架構替換為高可用、高效的云上組件,不僅可以降低風險、減少維護負擔、提高安全性,更能在不擴大團隊規模的情況下增加開發效益。
正是考慮到OCP進行上云改造后可以帶來的好處,為此華為云DTSE團隊進行了技術探索,將這個好的實踐分享給廣大的開發者。
淺析OCP架構基于華為云的改造方案
基于華為云云原生改造,改造完的OCP可實現一站式容器化交付,打通云上全生命周期管理。并且,OCP基于代碼源可以自動完成代碼編譯、鏡像構建、灰度發布、容器化部署、運維流程。對接已有CI/CD,利用云原生的優勢服務,完成傳統應用的容器化改造和上云部署。能夠讓開發者聚焦業務開發,提升整體開發效率。
無需關注運維服務,華為云加持下的OCP為開發者帶來三大能力提升
華為云全容器化的架構設計,能夠為開發者帶來更靈活的任務調度,更高的執行效率。OCP上云后,運維能力轉到了華為云側,不需要開發者再去維護運維服務,只需要使用運維服務即可。不僅如此,針對應用部署方面為開發者帶來了編譯構建能力、部署運行能力和運維能力的提升。
1、編譯構建能力:
使用編譯構服務CodeArts Build可以幫助企業利用云端構建海量構建資源,采用多樣化的云端構建加速手段,實現本地構建無法企及的構建速度。CodeArts Build是按照實際占用的資源及時長支付相應費用,杜絕企業硬件資源及維護資金投入,且服務器是由CodeArts統一維護,大幅度降低成本。
2、部署運行能力:
部署選擇云容器引擎CCE,CCE基于在計算、網絡、存儲、異構等方面多年的行業技術積累,提供業界領先的高性能云容器引擎,支撐企業業務的高并發、大規模場景。并且,CCE可以一鍵創建和升級Kubernetes容器集群,無需自行搭建Docker和Kubernetes集群。部署在CCE的應用可以使用流水線CodeArts Pipeline實現自動化部署,實現縮短交付周期和提升交付質量的效果。
3、運維能力:
使用應用性能管理APM、應用運維管理AOM和云日志服務LTS替換OCP原有的自建運維微服務,開發者不需要再去對運維微服務進行運維,只需要關注使用華為云的運維能力。同樣可以使用華為云運維提供的高級運維能力,如APM的智能告警、調用鏈追蹤;AOM的自動化運維和告警降噪;LTS的日志查詢與實時分析、日志轉儲能力。
OCP上云改造思路
看了前文講了這么多OCP上云的好處,接下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上云改造思路:
- 將open-capacity-platform項目遷移至 CCE+CSE,需要進行將OCP用的注冊中心從Eureka替換成CSE;
- 使用RDS+DCS實現數據庫上云;改用 OBS實現原應用中文件上傳;
- 使用CodeHub+CloudBuild進行編譯構建+制作docker鏡像;
- 使用k8s+容器基礎設施承載應用;
- 使用APM+AOM+LTS替換調原有的運維+日志。
OCP基于華為云云原生改造架構圖
OCP中文件中心(file-center)模塊涉及對文件上傳、查詢、刪除等操作。以集成華為云OBS為例,OBS的幾個優勢可以幫助開發者通過簡單的操作創建穩定可靠的云上存儲服務:
- 數據穩定,業務可靠。可保障數據持久性高達99.9999999999%,業務連續性高達99.995%,遠高于傳統架構;
- 多重防護,授權管理。通過可信云認證,讓數據安全放心;
- 能夠為各場景下用戶的千億對象提供千萬級并發、超高帶寬、穩定低時延的數據訪問體驗;
- 支持多種工具,讓業務快速上云。華為云OBS支持在線升級、在線擴容,客戶無感知。提供POSIX語言系統,應用接入更簡便;
- 提供按量計費和包年包月兩種支付方式,支持數據分層獨立計量計費,降低存儲成本。
以上方案,打通了開發–測試–部署–運維全生命周期管理,方便開發工程師和運維工程師快速體驗上云。從而實現:
- 與其它產品預集成,開箱即用,簡化應用上云、云上開發、云上部署、發布;
- 運維能力轉到華為云側,不需要開發者再去維護運維服務,只需要使用運維服務即可,云原生運維提供了自動化運維和告警降噪等能力;
- 全容器化的架構設計,任務調度更靈活,執行效率更高。基于云計算的靈活性、數據安全性、可擴展性,也可以幫助企業節省成本。
華為云DTSE出品云原生改造指南助力輕松實踐
基于開源項目open-capacity-platform的云原生改造案例,華為云DTSE團隊經過調研,體系化的梳理技術架構,沉淀出一套完整的開發指南。從開發構建到部署再到運維,覆蓋了應用上云的大部分流程,可供需要上云的應用或想要開發云上應用做流程參考,幫助應用快速上云。
上手前你需要掌握的云服務知識
在進行OCP上元改造之前,小伙伴們首先需要了解華為云相關產品:CSE、CodeHub、CloudBuild、SWR、CCE、RDS、DCS、OBS、ELB、DNS、APM、AOM、LTS等云服務的功能模塊文檔。我們還準備了相關的云服務學習課程和實驗內容,如實驗操作數據庫服務實踐 、云容器快速搭建網站 ,學習兩小時玩轉華為云日志服務LTS 、CSE等課程 ,詳情可見文末 。
9步帶你了解上云操作流程
- OCP開源項目本地部署運行
- OCP接入CSE
- 代碼上傳CodeHub,進行代碼托管
- RDS+DCS替換原項目中的Mysql和Redis
- CloudBuild進行編譯構建,構建docker鏡像并推送到SWR
- CCE中部署應用
- CCE接入LTS云日志
- DNS實現通過域名訪問應用
- OCP業務成功訪問使用
提供優化方案Tips,助力更高效開發
為了完成更好的開發體驗,華為云還提供了相關的優化方案,以及在遷移的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華為云專家為大家整理了貼心的Tips,如項目啟動數據庫鏈接、workflow-center啟動、編譯構建、打包鏡像、驗證碼生成等,會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解決方案。
多方位資源支持,廣邀開發者構建開源for Huawei Cloud
如今,越來越多的開發者選擇加入開源for HuaweiCloud,華為云也將面向開源軟件工具鏈與環境、開源應用構建和開源生態組件構建這三大重點場景,提供技術支持、獎金支持、活動支持,邀請更多的開發者,攜手構建開源for HuaweiCloud。
共建開源生態,打開產業新增長空間
開發者將開源軟件工具、開源應用和開源組件與華為云對象存儲OBS、數倉DWS、云容器CCE等云服務對接,同時基于Terraform模板,上架到華為云云商店,支持其他開發者一鍵部署使用開源組件 ,我們稱為“開源xxx for HuaweiCloud”。 下圖為華為云開源項目倉庫的示例,涵蓋Dromara社區、Java、Go、Python、C&C++及其他開源類項目,數量超過100。感興趣的開發者可以點擊:?華為云開源項目倉庫 ,了解更多。
不僅如此,參與貢獻的開發者將有計劃會獲得?華為云沃土云創計劃激勵,領取云服務資源代金券,可用于開發部署。如果您有意愿參與,請在?issues 留下您的郵箱或者主動發送到郵件到?hwcdtse@huawei.com,我們會盡快聯系您。
100+華為云開源技術項目示例
華為云開源項目倉庫:https://gitee.com/HuaweiCloudDeveloper/huaweicloud-cloud-native-plugins-kits
- 附件:開源項目open-capaciry-platform云原生改造操作指導.pdf 5.39MB
- 附件:開源項目open-capacity-platform集成華為云OBS(對象存儲服務)SDK.pdf274.17KB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