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開發流程
一、傳統代碼開發
(一)特點
采用瀑布式開發模式,開發周期較長,且十分重視研發環節。
(二)流程
1. 需求分析
-
收集用戶需求、業務目標
-
產出:需求規格說明書(SRS)
-
圖表:用例圖(UML)、思維導圖
-
技術語言:UML、文字描述
2. 系統設計
-
架構設計、模塊劃分、接口定義
-
產出:系統架構圖、數據庫設計文檔
-
圖表:類圖(UML)、ER圖、架構圖
-
技術語言:UML、SQL(數據庫設計)
3. 詳細設計
-
算法設計、數據結構、狀態機
-
產出:詳細設計文檔、偽代碼
-
圖表:時序圖(UML)、狀態圖(UML)
-
技術語言:偽代碼、UML
4. 編碼實現
-
編寫源代碼、單元測試
-
產出:可執行程序、測試報告
-
圖表:流程圖(描述算法步驟)
-
技術語言:Java、Python、C++等編程語言
5. 測試
-
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測試、驗收測試
-
產出:測試用例、缺陷報告
-
圖表:測試用例流程圖
-
技術語言:JUnit、Selenium等測試框架
6. 部署上線
-
安裝配置、數據遷移、監控設置
-
產出:部署文檔、運維手冊
-
圖表:部署架構圖
-
技術語言:Docker、Kubernetes等部署工具
7. 維護與迭代
-
修復缺陷、優化性能、新增功能
-
產出:更新日志、新版本
-
圖表:版本迭代甘特圖
-
技術語言:各類開發與運維工具
二、低代碼開發
1.低代碼開發過程
特點:敏捷、極少研發
核心流程:需求調研原型設計 → 低代碼應用搭建 → 測試上線
詳細流程:
- 需求調研和原型設計同步:設計即開發
- 規劃系統底層數據模型:以數據為核心、數據驅動
- 編寫解決方案設計說明書
- 在原型基礎上進一步搭建系統:完善 UI 細節、業務邏輯、交互,搭建中持續測試
- 測試上線:性能、安全、壓力測試 + 部署上線
2.設計輸入—— 解決方案設計說明書
概述
原型說明
數據說明
功能概述
- 功能交互:保存/提交
- 前端邏輯:字段必填、字段唯一性校驗、字段默認值、字段數據回填
- 后端邏輯:表單數據提交、數據計算
- 應用配置五要素
五要素框架:菜單 → 頁面 → 邏輯 → 流程 → 權限
各要素說明
- 菜單:功能清單、導航布局、應用概覽
- 頁面:表單頁面、詳情頁面、列表頁面、應用頁面
- 邏輯:前臺邏輯、后臺邏輯
- 流程:業務流程
- 權限:菜單權限、數據權限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