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許多公司不要培訓機構出來的程序員?
2017 年,從微軟、Oracle、IBM,到思科、思杰、HPE,再到 Etsy、Facebook、 Stack Overflow,無論是老牌科技公司還是創新型企業,似乎都呈現出一種頹勢,裁員風波一浪高過一浪。而近觀國內整體局勢,繼悟空單車等退出市場,酷騎單車、小藍車先后倒閉后,近日小鳴單車也被曝裁員 99%,公司實控人“跑路”......國內外的互聯網圈顯得動蕩不已,預想而知,一大批從業者也正面臨失業的窘境,蜂擁至求職的隊伍之中。
而在這波求職的浪潮下,不少企業招聘似乎都有一個基本的學歷門檻。此外,在招聘中,很多 HR 還會有一種別樣的態度,「不要培訓機構出來的程序員」,這是歧視還是另有原因呢?
培訓機構的程序員來源
-
科班出來后進入培訓機構再學習的;
-
非計算機專業的從業者,想轉行為程序員;
-
高中畢業直接進入程序員培訓機構。
從以上三種來源中可以發現,之所以會進入培訓機構,主要原因是技能不達標。即使曾經是計算機專業的,大多數也是混出來的。很多學生會連基本的數據算法、二進制八進制十六進制轉換之類的知識都不懂,更不用提系統的語言編程了。而進入培訓機構之后,出來的程序員為何還是頻頻遭到企業拒絕呢?
企業 HR 說
-
我面試過幾個培訓機構出來,真心說基礎太差,最基本的數學基礎,還有邏輯思維這些不足,不是看不起,確實現在的培訓機構都是填鴨式教育,出來的人沒有獨立思想,只是一個能做事的碼農!
-
從面試經驗來看,我廠對培訓班出來的基本不會招,基礎太差,干活也是浮于表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另外除非你特別特別牛,否則一個正規的本科文憑還是需要的,其余的直接簡歷就被刷掉了。
-
現在的培訓機構良莠不齊,所培訓出來的程序員層次高低不一。且某些培訓機構甚至會教學員如何偽造簡歷,然教的并不是非常的好。學員去了公司偽造了一兩年的工作經驗,然而在所對應的崗位上不能做到一兩年工作經驗的人的應具有的價值。
同行程序員表示
-
編程說到底,不是流水線,不是學術,不是工人,是“手工業”。
那什么是手工業呢?曾今的木工、瓦匠、銅鐵匠、裁縫、建筑師、道路規劃、理發、園藝、廚師......
手工業是一個有玄機的行業,師傅和師傅之間相差巨大,全看一手功夫,有時候就相差毫厘,卻全盤失之,有時看似漫不經心,卻能琢的鬼斧神工。
一個好的程序員和一個新手可能相差數十倍薪資,但是,老師傅可能是小朋友效率的一百倍不止,但是小朋友還是會嫌工資少~
-
培訓機構所灌輸的理念使得程序員自詡高人一等,導致其定位不清。剛出培訓機構,就會吹噓自己已有 2 年或更多年的工作經驗,工資起點在 8k-10k 的。其實我在公司遇到過不少培訓過來的,但只要深入的聊兩句就能發現他們是培訓出來的。
我是 2016 年 7 月大學畢業,剛開始進公司才 2K,現在稅后 6.2K。 我是一進來就能參加項目的開發,我很慶幸我畢業的時候沒接觸太多社會,不然我也仗著自己有點技術跟他們一樣欺騙公司,以及開高價。那我也會被人看不起,找不到工作。
所以不是公司不要培訓出來的人,是公司不要那些自大,自欺欺人的人。 培訓出來就找個公司開始實習,慢慢漲經驗成長,培訓只是你的一個入門磚,需要你自己慢慢的努力,沒有人能一蹴而就。
-
其實很多人通過培訓出來的程序員們應該捫心自問是真的熱愛編程嗎?還是只是被高額薪水吸引?
不少人抱著培訓出來就拿上萬月薪的心態,不是不可能,只不過學編程好比學武功,培訓速成也許是可以讓你表面上打得行云流水,但急于求成往往根基不足,在真正的項目里還是要吃很多虧的。
比方有兩人,一個程序基礎數據結構算法都很扎實,但沒有項目開發經驗,而另一個培訓出身懂得工具的使用,熟悉開發流程。短時間內也許會比前者強。但如若不補上基礎,流程工具都是熟悉的過程,你可以速成,別人也可以,但別人花了大把時間學習的基礎,你卻不一定能補得回來。其實是不是培訓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一個踏實的愿意鉆研的心。
-
培訓機構,只是讓程序員熟悉了當前用的一些框架之類的東西,再者培訓并非是學習中的重要環節,只是入行的手段,能力主要是在培訓之前的自學。培訓出來的人也是層次不齊,而且差的是真的特別差,當然這種在技術面試和筆試環節基本是被淘汰的。
寫在最后
學歷其實對大公司來說會比較注重,但很多職位確實跟學歷無關,因此拘泥于形式的公司往往會錯過很多天才。同時沒有實力的程序員,入門都會成為難點,要論公司為何會不要培訓機構出來的程序員,一句話總結其根本原因:對于技術的探索,很多程序員只能算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而已。
源碼免費下載地址:http://www.jinhusns.com/Products/Download/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