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金融數據高速流轉與復雜監管并行的時代,僅依靠傳統防護手段已難以支撐證券行業的安全需求。全知科技與光大證券聯合打造的全景式、精準識別、動態防護金融數據安全管理方案,通過智能識別、全鏈路監測與動態響應機制,實現了對核心數據的“可視、可控、可追溯”式治理。項目運行一年多來,平臺累計監測流量超3Gbps,覆蓋千余個API接口,精準發現并處置風險百余起;合規報告自動化生成率超過90%,安全運維成本下降40%。這一方案標志著金融機構從“點式防御”邁向“智能化全景防護”的新階段,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行業標桿。
閱讀全文
摘要:
在數字金融高速發展的時代,數據已成為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金融數據的復雜性與高敏感性使其安全治理成為合規建設的重點與難點。南海農商行在推進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積累了上億條客戶與交易數據,業務系統超過50個,數據量年增長率達37%。面對龐大的數據資產和日趨嚴格的監管要求,傳統人工方式難以滿足數據分類、風險評估和合規審查的精準化與自動化需求。全知科技攜手南海農商行,共同打造“精準匹配、精細化分類、合規審查”的數據分類分級解決方案,覆蓋數據發現、分級評估、安全防護與審計全流程。系統上線后,數據資產識別率達100%,敏感數據自動分類準確率達98.7%,數據合規審查效率提升3倍,風險處置時間縮短40%。該項目為金融行業構建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數據安全治理樣板。
閱讀全文
摘要:
在醫療數字化全面深化的時代,數據庫已成為醫院最重要的戰略基礎設施之一,其安全性關乎患者隱私、醫療質量與機構聲譽。面對多架構異構數據庫、復雜業務交互與高頻數據流轉的挑戰,傳統安全手段往往存在監測盲區與審計缺陷。全知科技攜手鄭州人民醫院,打造了“精細化多架構可洞察符合審計要求的數據庫風險監測方案”。方案以“旁路采集—智能解析—AI識別—閉環處置”為核心路徑,實現了對醫療數據庫的全域感知、實時監測、風險預警與合規審計一體化管理。系統自上線以來,平均每月識別潛在風險事件50余起,誤報率控制在5%以內,數據庫可用性提升至99.99%,合規審計周期縮短60%。該方案不僅實現了數據安全的“可視、可控、可追溯”,更推動醫院實現了從“被動防御”向“主動治理”的躍升,為醫療行業的數據庫安全治理提供了可復制的標準范式。
閱讀全文
摘要:
在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以下簡稱“重慶電信”)的數字化業務體系中,API接口數量激增、數據流轉復雜、系統間互聯密集,傳統安全手段已無法精準監測數據流向與接口風險。為此,重慶電信攜手全知科技,共同構建“精確高效的API風險監測系統”,以實現接口資產全面梳理、敏感數據精準識別、異常行為智能審計和風險閉環處置。項目運行后,系統平均每日監測流量超200TB,實現100%接口資產識別率與99.5%數據行為檢測準確率;越權訪問識別時間從小時級縮短至分鐘級,敏感數據泄露事件同比下降85%。該系統不僅有效提升了運營商的數據安全防護水平,也為API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提供了行業級樣板。
閱讀全文
摘要:
在金融行業高度數字化的今天,數據庫已成為核心系統的“神經中樞”。面對不斷升級的安全威脅與合規要求,傳統的數據庫安全管理手段已難以滿足“實時、精確、可控”的業務訴求。江蘇銀行攜手全知科技,構建了一個精確高性能、動態可控的數據庫審計與風險監測體系,全面提升了數據庫安全治理的智能化與自動化水平。該方案以“采集—解析—分析—處置”四步閉環為核心,基于AI智能識別與多維風險分析,實現對上千實例數據庫的實時審計、風險檢測與行為追溯。系統在江蘇銀行上線后,敏感數據訪問可視化率提升至98%,風險告警準確率達到95%以上,安全響應時間縮短70%,合規審計效率提升一倍。全知科技以高性能架構與動態策略聯動,幫助江蘇銀行實現了從“靜態防御”向“主動安全”的轉型,構建起貫穿全生命周期的數據庫安全防護體系。
閱讀全文
摘要:
面對日益嚴苛的法律監管與運營商復雜的數據環境,本文提出了一套“多維協同、一鍵化部署、合規可控”的運營商數據安全管理方案,并通過中國聯通合作實踐予以驗證——平臺上線一年,覆蓋上萬個 API 接口、實時監測流量超 5 Gbps、累計處置高風險事件 200+ 起、年均節省人工成本 200 萬元。方案通過全鏈路監測、智能識別、協同處置與合規報告自動化,使運營商由“被動應付”轉向“主動防護”,真正實現“可知、可管、可控”的數據安全治理。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