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 第三部分 黑盒測試
目錄
軟件測試期末復習系列
課件知識點整合:
PTA習題匯總:
概念與定義
- 黑盒測試:又稱功能測試、數據驅動測試或基于需求規(guī)格說明書的測試。通過黑盒測試來檢測每個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黑盒測
試把測試對象看成一個黑盒子,完全不考慮程序內部結構和處理過程。 - 等價類劃分法:把所有可能的輸入數據,即程序的輸入域劃分成若干互不相交的子集,稱為等價類。所有子集的并集則構成整個輸入域。然后從每一個子集中選取少量具有代表性的數據作為測試用例。
- 有效等價類:對于程序規(guī)格說明而言,由合理的、有意義的輸入數據構成的集合。
- 無效等價類:對于程序規(guī)格說明而言,由不合理的、無意義的輸入數據構成的集合。(根據具體問題,無效等價類存在至少一個或多個)
- 邊界值測試:在輸入或輸出變量范圍的邊界值上進行測試的一種黑盒測試方法。
- 邊界點:可能導致被測系統(tǒng)內部處理機制發(fā)生變化的點。
- 標準邊界值測試:最小值,略高于最小值,正常值,略低于最大值,最大值。產生4n+1個測試用例。
- 健壯邊界值測試:略小于最小值,最小值,略高于最小值,正常值,略低于最大值,最大值,略大于最大值。產生6n+1個測試用例。
- 場景法:基于系統(tǒng)業(yè)務,分析觸發(fā)的事件,判斷控制流形成測試場景,圍繞著事件流和場景進行的測試。
- 場景法以事件流為核心。
- 用例場景:從系統(tǒng)的某個初始狀態(tài)開始,到達某個結束狀態(tài)為止,所經過的路徑。
- 基本流:從初始態(tài)到終止態(tài)過程中最主要的業(yè)務流程。基本流只有一個。往往選擇高風險事件流作為基本流。
- 備選流:以基本流為基礎,在基本流所經過的每個判定節(jié)點處滿足不同的觸發(fā)條件而導致的其它事件流。
- 場景:基本流和備選流的有序集合。一個場景中至少應包含一條基本流或者由一條基本流和零到多條備選流構成。
簡答
黑盒測試的優(yōu)缺點
優(yōu)點:
- 方法簡單有效;
- 可以整體測試系統(tǒng)的行為;
- 開發(fā)與測試可以并行;
- 對測試人員技術要求相對較低;
- 容易實現自動化測試;
- 依據測試用例有針對性地尋找問題,定位更準確,容易生成測試數據。
缺點:
- 無法測試代碼;
- 如果需求規(guī)格說明設計有誤,很難發(fā)現錯誤所在;
- 測試不能充分地進行;
- 準確性取決于測試用例的設計;
- 自動化測試的復用性較低。
黑盒測試方法的評價標準
在最短時間內,以最少的人力,有利于發(fā)現最多的,以及最嚴重的缺陷。
- 精確的:測試針對性強
- 完備的:測試覆蓋全面,無漏洞
- 無冗余:測試用例所關聯(lián)的風險有所區(qū)別
- 簡單的:測試方法簡單易行
- 易于調試:缺陷定位難度小
對于測試用例設計的要求:
- 測試用例的覆蓋度:高
- 測試用例的數量:少
- 測試用例的冗余度:低
- 測試用例的缺陷定位能力:高
- 測試方法的復雜度:低
等價類的意義
- 完備性:整個輸入域提供一種形式的完備性
- 無冗余:若互不相交則可保證一種形式的無冗余性
等價類劃分方法
- 當輸入是連續(xù)數值區(qū)間:一個有效等價類和兩個無效等價類

- 當輸入是一組特定取值:一個有效等價類和一個無效等價類

-
當輸入是二值屬性,例如布爾值,有兩種處理方式:
①一個有效等價類(True),一個無效等價類(False)
②將True和False都視為有效等價類,即兩個有效等價類,和一個無效等價類(非布爾值)
-
當輸入是一組值(n個值):n個有效等價類,一個無效等價類

-
當輸入被規(guī)定了若干條必須遵守的規(guī)則(例如用戶名):一個有效等價類和若干個無效等價類(從不同角度違反規(guī)則)
拆分無效等價類的時候,一次只能違反一條規(guī)則,即要遵守單缺陷原則。
等價類測試用例的覆蓋要求
- 弱覆蓋:測試用例應覆蓋所有的有效等價類
- 強覆蓋:測試用例應覆蓋所有的有效等價類的所有組合
等價類測試的流程
- 確定有幾個輸入條件
- 劃分每個輸入條件的等價類(有效等價類、無效等價類)
- 選擇合適的覆蓋標準(強覆蓋、弱覆蓋)
- 設計測試用例
場景法設計測試用例的步驟
- 理解軟件的業(yè)務需求,確定業(yè)務流程;
- 繪制流程圖,從流程圖中定義基本流和備選流,然后定義測試場景;
- 將測試場景的多種輸入條件與場景對應起來,形成場景條件表;
- 根據場景條件表設計測試用例。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