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高功率時代,飛機電氣系統如何保障安全?
飛機電氣系統是飛機供電系統、配電系統及用電設備的總稱,由供電、配電和用電三個子系統構成。
供電系統包括主發電機、蓄電池和應急電源,采用單線制供電并利用機身作為地線回路;配電系統依托電網、遙控斷路器及電氣多路傳輸技術進行電力調配;而用電設備則覆蓋飛行控制、導航、通信、照明、防冰加熱等關鍵載荷,其中加熱設備的耗電量往往占總消耗的一半以上。
這一龐大的系統通過余度設計和負載管理保障可靠性,早期以直流電源為主,20世紀20年代逐步形成完整的電氣系統,50年代以后逐漸轉向115/200伏交流電。進入現代,隨著波音787等機型引入分層總線架構和遠程終端控制,電氣系統在配電效率與線纜減重方面實現了重要突破,同時數字樣機建模技術也被廣泛應用于系統設計和驗證環節。
電氣系統的核心組件包括匯流條、IDG發動機發電機、APU發電機及變壓器整流器,應急電源系統則采用沖壓空氣渦輪(RAT)和靜態逆變器。在這一體系不斷演進的同時,航空制造業整體也朝著高壓、寬頻與高功率方向發展。隨之而來的,是電氣線路互聯系統潛在風險和故障概率的增加,大功率電氣負載對系統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長期以來,飛機電氣系統的可靠性管理主要依賴統計學方法,基于技術日志、地面故障處理記錄和配件維修數據進行平均值評估。然而,這種方法存在天然滯后性,往往需要12個月以上的數據積累才能反饋有效信息。隨著機隊規模和機型復雜度不斷上升,單純依靠統計均值進行“一刀切”的管理已難以滿足實際需要,容易忽略每架飛機的獨特問題。正如同一件衣服不可能適合所有人一樣,平均化的管理方式容易忽略每架飛機的獨特隱患。
在實際維護中,還存在諸多難題。首先,傳統人工檢測效率低,大型飛機的全面檢查可能需要數小時甚至更長,導致飛機停場時間延長,增加了運營成本。其次,數據分散在不同系統之間,缺乏統一整合與智能分析,信息傳遞滯后,管理效率低下。再次,突發故障常常帶來航班延誤與取消,不僅影響航司收益與聲譽,還迫使其儲備大量備件,占用資金并增加庫存壓力。這些問題共同揭示了傳統維護體系在現代航空環境下的局限性。
面對上述挑戰,數字孿生與數字樣機技術的引入,為飛機電氣系統的健康管理提供了新的解題思路。通過在虛擬環境中構建電氣系統的高精度模型,包括設備、線束與連接器等關鍵要素,管理者能夠實時監測系統運行狀態,預測潛在故障,并在問題發生之前實施干預。這種方法不僅提升了對電氣系統物理實體和邏輯關系的感知能力,也為維修和安全保障提供了更加科學的依據。
然而,隨著飛機電氣系統復雜度不斷增加,僅在系統層面進行建模和仿真已經難以滿足需求。
電氣系統中的眾多關鍵子系統——如飛行控制、導航與顯示控制——都依賴嵌入式處理器來驅動,其運行邏輯與實時響應性能直接關系到飛行安全。換言之,如果沒有對底層處理器的精確建模與驗證,數字樣機的整體結果就缺乏足夠的可信度。因此,在數字樣機的整體框架下,處理器仿真逐漸成為不可或缺的核心工具。
天目全數字實時仿真軟件SkyEye,是當前嵌入式處理器仿真領域的代表性工具之一。作為一款支持多架構處理器(如 ARM、RISC-V、DSP、PowerPC、MIPS 等)及其外設接口建模的全數字仿真平臺,可為嵌入式系統構建高保真的虛擬運行環境,具備可視化建模與硬件行為級仿真能力。
SkyEye為綜合航空電子系統提供多機多功能目標系統的仿真環境,采用分布式部署方式,通過多路傳輸數據總線把多種機載電子分系統交聯在一起,實現信息的測量、采集、傳輸、處理、監控和顯示功能,并完成飛行控制、發動機控制、導航、性能管理等任務,從而解決大規模航電系統硬件測試環境搭建費時費力且不易維護的問題。

▲SkyEye大規模航電系統仿真案例
?隨著航空電子裝備水平的持續提升,飛機電氣系統正逐漸成為制約工程效率與安全的關鍵瓶頸。未來,依托數字樣機與處理器仿真的融合應用,再結合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分析手段,飛機電氣系統的設計、運行與維護將更加智能化與前瞻化。數字樣機不僅能縮短研發周期、降低維護成本,更將在飛行安全保障和運營效率提升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可以預見,隨著這一技術的深度滲透,飛機電氣系統將邁向更高效、更可靠、更智能的新階段。
?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