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 Edge/Serverless 是最適合獨立開發者的開發方式?
前言
說 edge 似乎很多人以為是瀏覽器,其實這里的 Edge 指的是 邊緣計算,再加上 Serverless,對獨立開發者來說,這是一個值得重點關注的技術趨勢。
記得幾年前我在一次內部分享演講上介紹過了 serverless 和邊緣計算
不過直到今年才真正用上 serverless
這個最大因素還是環境
國內因為監管比較嚴格,全部需要備案,所以 serverless 這類低成本建站的方式很難走得通
世界主流的獨立開發者技術棧里,Vercel 和 Cloudflare 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特別是 Cloudflare 有賽博菩薩之稱,可以讓開發者專注于功能開發,無須花費精力在服務器維護、安全防護等工作,用非常低的成本讓世界各地的用戶都能訪問到。
主流的 edge 平臺基本都是 Node.js 技術棧,所以 Next.js 這類全棧框架也成了獨立開發者的首選
當然還有 hono 這種為 edge 環境設計的后端框架
這一塊我還在探索中,等后續第一個基于 edge 環境的產品上線,再來分享吧~
獨立開發者的痛點
如果你是個人開發者,大概率遇到過這些麻煩:
- 自己租 VPS,配置環境。
- 遇到安全攻擊、數據備份、證書更新,必須親力親為。
- 明明只想上線個產品,卻被迫兼職運維。
這類「隱性成本」其實對獨立開發者打擊很大。時間和精力應該花在產品和用戶身上,而不是服務器。
Edge/Serverless 的價值
這就是 Serverless + Edge 的意義所在:
- Serverless:免運維,按量計費,用多少算多少。
- Edge:在用戶最近的節點運行代碼,讓全球訪問速度都很快。
兩者結合起來,獨立開發者可以:
- 更低成本上線產品。
- 更快速度驗證想法。
- 更少精力浪費在「配服務器」上。
海外與國內的差異
在海外,Vercel 和 Cloudflare 已經成為獨立開發者最常用的武器。Cloudflare 甚至被戲稱為「賽博菩薩」,因為它幫你承擔了絕大部分基礎設施的苦活累活,讓你可以專注在業務本身。
在國內,受制于備案和監管,Serverless 的體驗不如海外順暢。雖然阿里云函數計算、騰訊云函數等產品也在發力,但整體生態和開發者體驗(DX)仍有差距。
技術生態的變化
Edge 平臺普遍使用 Node.js Runtime,因此像 Next.js 這樣的全棧框架幾乎是天然適配。
如果覺得 Next.js 太重,也可以看看 Hono 這種專為 Edge/Serverless 設計的極輕量后端框架。
Python 和 Go 目前在 Edge 場景中支持有限,但也在逐步發展。
獨立開發者的機會
對個人而言,這意味著:
- 成本極低,哪怕學生或自由職業者也能負擔。
- 產品上線速度大幅提升,有時只需幾分鐘就能「全球可用」。
- 適合快速試錯,失敗的成本很小。
思考與展望
當然,Edge/Serverless 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復雜業務或對性能要求極高的應用仍可能需要傳統服務器。但不可否認,它正在讓獨立開發者更有機會和大公司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就像我自己,現在也在探索第一個基于 Edge 環境的產品。等上線了,我會再寫一篇「實戰經驗分享」。??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