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ango過時了嗎?從ASGI到AI時代的思考
前言
本文本來只是 DjangoStarter v3.2.1 新版本發布博客里的一段思考,不過越寫越長,干脆拆分成一篇獨立的文章得了。??
“Django 過時了嗎?”
這是一個幾乎每天都能在論壇、Reddit 或知乎上看到的問題。
但仔細想想,這個問題的背后并不是“Django 變爛了”,而是技術趨勢發生了變化。
異步痛點
總結下來,Django最大的問題不在于性能,應該是對異步支持不佳,這點在 AI 時代更加凸顯,WSGI 似乎真有點 out 了,大模型流式輸出需要 SSE,實時協作/對話需要 WebSocket,這一點上,Django 確實吃虧。
Django 可以用 python 生態的 daphne 之類的 ASGI 服務器,不過 Django ORM 到了2025年還不支持異步,導致開發起來非常痛苦。
雖然 Django 可以用 Channels + Daphne 搞定異步通信,但整個開發體驗并不絲滑。這個我之前踩過坑,可以參考: 使用Django-Channels實現websocket通信+大模型對話
生態與工程化
但這并不意味著 Django 已經過時。相反,Django 的價值依然不可替代:
- 成熟的生態:幾乎任何功能都有輪子(認證、后臺、權限、支付…)。
- 完善的工程實踐:從項目結構到配置、從安全到 ORM,Django 已經幫你想好。
- 長期驗證:Instagram、YouTube 等大廠依然在用,說明它足夠可靠。
Django 也在多年的發展中積累了龐大的生態,還有良好的工程實踐積累。
有個說法是,“任何 python web 項目,最終都會變成 django 的樣子”
這句話一點不夸張——當項目規模上來,你會發現 Django 那套東西其實最穩。
這也足以說明 Django 在開發大型項目方面的優勢,而且還有 Instagram, YouTube 這類產品的背書
AI 時代的新挑戰
不過,如果從 獨立開發者 或 AI 原生應用 的角度看,Django 的短板就被放大了:
- 實時性:大模型交互天然依賴 SSE/WebSocket,Django 做得到,但不是天然的。
- 輕量化:像 Next.js、FastAPI 這種框架,更契合“全棧一體化 + 異步優先”的思路。
- 試錯成本:Django 啟動一個完整項目,成本較高,不如輕量框架靈活。
所以對我來說,雖然 DjangoStarter 還會繼續維護,但我未來的新產品,未必會優先選擇 Django。
結論
Django 并沒有過時,它依然是一個極其穩健的選擇。
- 如果你是企業團隊,做的是一個中大型、長期維護的項目:Django 依舊是第一梯隊框架;
- 如果你是獨立開發者,目標是快速試錯、探索 AI 原生應用:可能需要考慮 LiteStar、Next.js 等替代方案。
最終選擇什么框架,取決于你的項目類型和目標。
對我而言,Django 不再是第一選擇,但永遠是我工具箱里最可靠的老伙計。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