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的全棧框架:獨立開發者的機會與挑戰
前言
本文本來只是 DjangoStarter v3.2.1 新版本發布博客里的一段思考,不過越寫越長,干脆拆分成一篇獨立的文章得了。??
全棧這個詞已經被喊爛了,但在 AI 時代,它的含義正在變化。
本文不是從“大廠招聘角度”講全棧,而是站在獨立開發者的角度思考全??蚣艿膬r值。
全棧 = 全干,但成本更低了
全棧=全干
本質上是減少成本
在我看來,全棧有兩個核心優勢:降低開發成本、提升產品一體性。
- 不需要切換上下文,也不需要在不同的工具之間切換,這意味著開發成本更低。
- 可以更好地理解產品的整個堆棧,這意味著可以更好地設計和實現產品。
以前個人開發一個 SaaS 要啃掉整套 Java + React + 部署,現在可能一個 Next.js + AI 就能跑起來
現在各種開源框架、技術層出不窮,常有人調侃程序員一直在革自己的命。??
其實換個角度想一下,這正是最適合獨立開發者的時代,開發成本不斷降低,意味著個人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可以用比較低的成本做出自己的產品。既是挑戰也是機會。
AI時代的沖突和轉折
在我剛開始做 DjangoStarter 的時候,其實還沒多少關于全棧的概念
傳統的全棧是:一個人把前端和后端一起做了,這時候一般還是前后端分離,只不過一個人干兩個人的活。本質還是“分層 + 分工”的思路。
現在已經是AI時代了,比拼的不是技術高低,掌握多少語言,誰能更好利用AI,誰的效率就高。
所以現在的全棧更重要的是一體性,減少層級,便于AI那可憐的上下文長度理解,其實也一定程度方便了程序員自己的理解。所以像 Next.js 這樣的全??蚣茉絹碓搅餍辛耍珹I搭配這類框架的體驗也非常好。
AI 時代全棧:一體性更重要,因為:
- AI 的上下文有限,一體化框架更利于 AI “看懂”代碼;
- 開發者本人也能少心智負擔,減少“前端這套工具鏈、后端那套 ORM”的切換成本。
PS: 疊個甲,基礎還是很重要的,AI對于大神的加持要遠遠高于小白,小白還沒學好基礎的話,AI生成的代碼都看不懂,就更別提能做出合格的產品了。
路線之爭
DjangoStarter 之前并不是按照全棧框架的路子來的,實際上是偏后端的,不過最近很多項目我都拿這套直接做成全棧了,有完善的用戶體系,Tailwind CSS + Alpine.js + HTMX + Django模板渲染也能把頁面做得有模有樣,而且還不需要 node_module 和 webpack 這種非常重的東西。
關于這個其實我之前介紹過,可以看這些相關的文章: 返璞歸真!使用 Alpine.js 開發交互式 web 應用,拋棄 node_modules 和 webpack 吧!
不過這個方案也不是沒有缺點。
最大的問題就是生態,用 alpinejs 做個簡單的交互還可以。
但一旦復雜了一些,比如我上次需要一個樹組件,就難辦了,沒有現成的,只能自己手寫,參考: 視頻中臺解決方案:組織樹組件+多路視頻直播界面開發。
好在現在有AI,極大的彌補了這個缺點,缺什么組件可以讓AI寫,當然穩定性和質量就無法保證了。
簡單的頁面還是沒問題的,這也是我投向 Next.js 的原因,(生態更全,配合 AI,能在短時間內做出復雜頁面)
PS: 當然這是后話了,后面會寫關于 Next.js 全棧的文章。
機會與挑戰
機會:
- 現在一個人能完成的事情,前所未有地多;
- AI 降低了復雜度和學習曲線,獨立開發者能快速試錯、迭代。
挑戰:
- 生態碎片化:選 Django?Next.js?Remix?SvelteKit?還是 Bun/Edge?
- 依賴 AI 的代碼穩定性和長期維護問題:今天 AI 給你寫了個樹組件,三個月后你還認得它嗎?
- 心智成本的陷阱:輕量框架 vs 大生態框架,選擇困難癥永遠存在。
小結
在 AI 時代,獨立開發者使用全??蚣艿年P鍵詞是 “一體性 + AI 友好”。
后續我會寫《Next.js 全棧開發:我的前端技術棧全景圖(2025版)》,作為這篇文章的延伸。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