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基礎-OSI七層模型
?1.圖解:

2.各層的功能:
物理層 功能:為數據終端設備提供傳輸媒介,傳輸單位為比特(bit)。協議:RS-232, RS-449,IEEE802.3等。設備:網卡、網線、集線器等。?
數據鏈路層 功能:為網絡層傳輸提供服務,傳輸單位為幀(frame)。協議:幀中繼、PPP、GPRS、ARP、RARP等。設備:網橋、交換機等。
?網絡層 功能:用IP地址編址、封裝、解封裝、路由選擇,數據傳輸單位為數據包(packet)。協議:IP、ICMP、IGMP等。設備:路由器、三層交換機、防火墻等。?
傳輸層 功能:實現端到端的數據傳輸,接收上層數據在必要時將數據進行分段并交給網絡層,傳輸單位為段(segment)。協議:TCP、UDP、TLS、PPTP等。
?會話層 功能:負責建立、維護、控制會話,區分不同的會話,提供單工、半雙工、全雙工三種通信服務。協議:H.245、NetBIOS、SSH、ZIP等。?
表示層 功能:可確保一個系統的應用層所發送的信息可以被另一個系統應用層讀取,如加密解密、轉換翻譯、壓縮解壓縮。協議:ASCII、JPEG、MPEG等。?
應用層 功能:為操作系統或網絡應用程序提供網絡服務接口。(應用層提供的服務包括文件傳輸、文件管理以及電子郵件的信息處理。)協議:HTTP、FTP、TELNET、POP3等。
注:如果上層數據比較長, 是無法套在一個tcp頭部之后的, 其他各層也有類似特點。比如說,網絡層的數據如果過長, 是沒法直接加載鏈路層上的, 需要將網絡層的數據分片, 然后在數據鏈路層組裝成多個幀(而不是一個)。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