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檢驗知識專題講座之一:認識質量檢驗
1、質量檢驗的定義
質量檢驗就是采用一定檢驗測試手段和檢查方法測定產品的質量特性,并把測定結果同規定的質量標準要求進行比較,從而對產品或一批產品作出合格或不合格判斷的技術性檢查活動。
質量檢驗是質量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具有鑒別、把關、預防和報告等功能,即可以防止不合格品流出,又為預防不合格提供依據。
2、質量檢驗的目的
(1)判斷產品是否達到既定的質量標準
(2)確定產品的質量等級或缺陷(不合格情況)的嚴重程度
(3)監控生產流程以確保工序質量
(4)收集和分析質量數據,以促進質量改進和質量管理活動
(5)在質量爭議發生時提供判斷質量問題的依據,仲裁質量糾紛
3、質量檢驗的基本過程
明確標準→測量或試驗 →記錄和描述→比較和判定→ 確認和處置
(1)檢驗的準備:
明確標準,熟悉規定要求,選擇檢驗方法,制定檢驗規范。熟悉和掌握質量標準、檢驗方法,確定測量的項目和量值,并將其作為測量和試驗、比較和判定的依據;
(2)測量或試驗:
按確定的檢驗方法和方案,采用一定的檢測器具或設備,按規定的方法,對產品質量特性進行定量或定性的觀察、測量、試驗,得到具體的數據或結果。測量和試驗前后,要確認檢驗儀器和被檢物品試樣狀態正常,保證測量和試驗數據正確、有效。
(3)記錄和描述。
對測量得到的量值作為客觀的質量證據進行記錄。質量檢驗記錄數據要客觀、真實,字跡要清晰、整齊,不能隨意涂改。質量檢驗記錄在記錄檢驗數據的同時,還要記錄檢驗日期、班次。最后檢驗人員簽名,便于質量追溯,明確質量責任。
(4)比較和判定。
由專職人員將檢驗的結果與規定要求進行對照比較,確定每一項質量特性是否符合規定要求,從而判定被檢驗的產品是否合格。
(5)確認和處置。
把測量或試驗的數據做好記錄、做出判定結果進行簽字確認。對產品(單件或批)是否可以“接收”、“放行”做出處置。將合格的接收(通過),不合格的重新處理(拒收或挑選、返修等);并按程序向領導和相關部門反饋質量信息,作為今后改進質量,提高質量管控措施的參考依據。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