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閱讀理解題目(高中語文版,附答案)
來源: http://blog.renren.com/blog/232342242/848626331
【原文】
1 #include <stdio.h>
2
3 int fac(int n){
4 if ( n == 1 ){ ///////////////////
5 return 1 ; ///////////////////
6 } else { /////////////////////////
7 return n * fac(n-1) ; ////////
8 } ////////////////////////////////
9 }
10
11 int main(){
12 printf("%d\n", fac(5)) ;
13 printf("%d\n", fac(6)) ;
14 printf("%d\n", fac(7)) ;
15 printf("%d\n", fac(8)) ;
16 return 0 ;
17 }
【題目】
1、請解釋第1行的作用。
2、改錯別字。請指出第二段話中的一個錯別字并改正。
3、作者在第三段第一句中的“main”有何用意?
4、最后一句“return 0”非常高妙,試賞析。
5、我們知道,行注釋用“//”就行了,請分析第二段中多余“/”好在哪里。
6、分析第二段使用的修辭手法。
7、第三段中,printf的結構重復出現,試分析作者為什么不用一個循環?
8、給本文起一個恰當的標題。
【參考答案】
1、第1行交代了的背景資料,為后文描寫printf買下伏筆。
2、第3行的左括號誤寫為全角,應更正為半角。
3、“main”的意義在于,提醒讀者該段是本文的主要段落,含有本文的中心思想。
4、且看第11行,該函數表示,它要返回一個int。“return 0”中的0也是一個int,前后呼應。int抽象,0具體,這是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本文以此句為總結,畫龍點睛。高,實在是高。
5、通過閱讀,我們發現第二段是計算最密集的部分,乃本文高潮。以多余的“/”作為背景,一方面行文整齊,另一方面烘托出緊張的氣氛。讀罷此段,心情跟著計算量所變化,有種人機合一之感。故好!
6、我們通過第7行來分析該段。第一重,5 * fac(4);第二重,4 * fac(3);第三重,3 * fac(2);……。54,43,32……。54,43,32……。不難看出,這是頂針的修辭手法!
(注:某些文獻將這種修辭手法叫做“遞歸”,磚家組認為,“遞歸”的叫法雖能表意,但缺乏藝術感,故標準答案為“頂針”,答“遞歸”者賞1e-6的動筆分)
7、這其實是排比句式,反復強調本文將print什么東西這一主旨,氣勢磅礴,句式工整,讀來蕩氣回腸。
8、標題:救救那些孩子。
(注:因該小問過于開放,故該問不設分值,僅供考生娛樂)
【1e-6分的答案】
1、尼瑪不要它能編譯過嗎?有些編譯器默認include了,可以編過的,尼瑪這行就沒有作用了啊。
2、尼瑪編譯一下不就告訴你哪里不對了。
3、尼瑪沒有main鏈接到哪里?編個.o出來當花瓶啊。
4、尼瑪想return 250也沒人說你啊。
5、尼瑪看不出來哪里好,全部刪掉。
6、尼瑪就一普通的不加修飾的遞歸。修辭?
7、這尼瑪有兩種可能:1、為了提高非常微量的效率;2、作者作為人肉編譯器,已經將循環展開。
8、標題:救救那些孩子。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