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個介紹音頻相關的視頻有感,44100HZ 就是母帶
世界是連續的,而電子設備只知道0和1,手機外放低頻就聽不到了,而你可以聽到蝙蝠煽動翅膀,而所謂的無損、高幀率也只是一秒內的數據樣多一些,更能騙過大腦而已,所以我們活著的每一天都是奇跡,尤其幾千年文明,從90年代開始出生的孩子才沒真正挨餓過,不必面對叢林中的危險,我們本應有大把時間感受生活,享受這個真實連續的世界,而金錢的利用、禪讓制變世襲制,是讓人不挨餓的必要條件,也是造成今天人們痛苦的主要原因。
抖音UP30930014417HEM Records,兩個視頻的總結(自己看版本)
自然界中聽到的聲音是連續的,1秒鐘打點頻率超過人耳聽到的頻率2倍以上就可以騙過大腦,人能聽到的頻率是0-20000Hz,所以超過4萬Hz就可以了,歐洲電視頻FPS是25,老美是30,為了兼容這兩個視頻頻率于是采用44100Hz,電影的頻率是24幀于是便有了影視、游戲的頻率標準48000Hz,音樂人使用的音量標準叫0VU,也就是可允許的最大分貝數是0dB,在這個標準下每個發聲單元發出的聲音都是負數,位深4bit最小音量只到-24dB,8bit可到-48dB,人耳能聽到的范圍在-100dB到-90dB之間,16bit可記錄到-96dB的聲音,位深的增加會導致成本的增加,CD音頻標準是采樣率44100Hz、位深16bit、雙聲道,音樂人一般在32bit環境下工作,最終出供母帶會降到24bit,所以大多母帶都是采樣率44100Hz位深24bit,bps=采樣率*位深*聲道數 ,CD母帶就是44100*24*2=2116.8Kbps,只要寫碼率就是就不是母帶,320Kbps的mp3格式50%以上的人聽不出區別,母帶格式為.wav或.aiff,無損壓縮(壓了,但可還原)常見格式為.flac或alac,有損壓縮比如mp3或aac。只需要在意是否有壓縮,是否有損壓縮。后綴名可以更改作假。網一云的超清母帶采樣率192000Hz 位深24bit雙聲道干到9216kpbs就是Hi-Res音頻,有錢任性可追求192000Hz位深32bit,梁歡老師提醒這需要從錄音環節就開始盯,對麥克風高頻拾取范圍要干到96000Hz。
聽音設備推薦300W預算以上,大房子+音箱,其次是在家用舒服的、低阻抗的監聽耳機出門用AirPods(因為銷量好所以大部分制作人會聽一聽并對AirPods作讓步)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