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程序員系列】序——生活的目標就是幸福
引言——
電腦從發明之初就是為了減輕人的工作量,讓電腦代替人來進行運算以及其他更復雜的工作。但是我們每天的工作中,有很多事重復了一遍又一遍,本來應該由電腦處理,我們卻不厭其煩的重復著。本來我們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卻被繁瑣的鼠標和鍵盤操作降低了。《編程珠璣》中說道:“懶惰、傲慢和缺乏耐性”是程序員的三大美德。如果你想懶惰得有水平,那么從今天開始,每天花幾分鐘提高你的工作效率。擺脫電腦,用更多時間去享受生活吧!
作為軟件開發人員,我們每天面對電腦的時間,比面對老婆或女朋友的時間更多。大家有沒有想過,當我們坐在電腦前都在做什么,有沒有什么是我們做了一遍又一遍的事,有沒有什么方法能讓我們減少面對電腦,花更多時間去陪老婆或女朋友?
先列舉一下在我們的工作中很常見的一些現象:
1、當你想要打開一個軟件的時候,第一反應是打開開始菜單,然后從冗長的軟件列表中尋找。軟件列表是文件夾的形式,還必須再進入文件夾中才能雙擊軟件快捷方式。
2、你喜歡把軟件快捷方式放在桌面,這樣比從開始菜單中打開要方便很多。但是你也喜歡把文件放在桌面,于是桌面被密密麻麻的圖標占滿,從中找到想要的快捷方式或者文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資源管理器是用的最多的軟件,每天我們都需要在各個文件夾之間不停的切換,一層一層的打開文件夾,有時候十幾秒甚至更久才能打開需要的文件。
4、做完一個項目,進入到另一個項目后,發現相似甚至相同的功能需要實現,于是再次Google或百度。
5、同一個團隊,每個人寫出來的代碼風格都不一樣,包括一些固定格式,比如SQL事務、SQL游標、錯誤處理方法。
6、每天打開電腦逐個打開各種軟件,依次輸入用戶名、密碼,沒有一點變化卻要每天重復的做。
7、每次發布或者部署時,編譯代碼、復制文件、修改配置,操作也是完全一樣,但還是需要一遍又一遍操作。
8、軟件測試時,打開系統,輸入用戶名、密碼,點擊某一個功能,輸入相關信息,提交系統,查看執行結果。整個流程跑下來,幾分鐘、十多分鐘甚至更久。
…………
相信大家都面對過這些情況中的一部分,而且現在還在繼續。為什么,難道你沒有厭倦過,沒有想過改變嗎?
在想辦法解決以上問題之前,讓我們先看兩段歷史資料。
現代科學管理理論鼻祖弗雷德里克·泰勒1898年在進入伯利恒鋼鐵公司后進行了著名的“搬運生鐵塊試驗”和“鐵鍬試驗”。搬運生鐵塊試驗,是在這家公司的五座高爐的產品搬運班組大約75名工人中進行的。這一研究剖析每個個體日常工作中的每個細節,對細節進行持續優化,通過對細節的改進提升生產效率,結果使生鐵塊的搬運量提高3倍。鐵鍬試驗是系統地研究鏟上負載后,研究各種材料能夠達到標準負載的鍬的形狀、規格,以及各種原料裝鍬的最好方法的問題。此外泰勒還對每一套動作的精確時間作了研究,從而得出了一個“一流工人”每天應該完成的工作量。這一研究的結果是非常杰出的,堆料場的勞動力從400-600人減少為140人,平均每人每天的操作量從16噸提高到59噸,每個工人的日工資從1.15美元提高到 1.88美元。
動作研究之父弗蘭克·吉爾布雷思在工作中發現工人們砌磚的動作各不相同,速度也有快有慢。由此,他對砌磚動作和速度的關系產生了興趣。他仔細觀察砌磚工在工作中作用的各種動作模式,探索究竟哪種動作模式是最好而效率最高的。在此基礎上,他聯系工人所做的工作和使用的工具對工人的動作進行了進一步研究,并制定了一種經過改進的工作方法。例如,在砌外層磚時,他把砌每塊磚的動作從18個減少到4.5個;在砌內層磚時,把動作從18個減少到2個,使每個工人一小時的砌磚數從120塊增加到350塊。他還想出了一種堆放磚的方法,使工人不用像往常那樣檢查磚的哪一面最好。他設計出一種可調整的支架,使得工人不必象往常那樣彎腰取磚。他還調制了一種有精確濃度的灰漿,使得砌磚時不必多余地用泥刀涂抹。他通過對工人的動作進行科學地研究和分析,制定出更有效而且省時間的砌磚方法,并不知不覺地開始以研究進行任何工作的最好方法作為終身事業。 在《疲勞研究》(1916)一書中,吉爾布雷思寫到:“生活的目標就是幸福,不管我們對于幸福的理解有多么的不同。以一種發自內心保護人類生活的情感去消除疲勞和杜絕浪費。無論他都做了什么或是沒有達到根本目的,我們必須增加‘讓人感到幸福的時間’。”
看了以上歷史資料,你有什么感想?有沒有希望找到方法提高效率,從而增加“讓人感到幸福的時間”?
在后面的系列文章中,我將和大家一起探討如何提高效率,如何讓工作更有成效。如果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和方法,希望你能把它拿出來和大家分享,讓大家都能享受更多幸福的時間。
每天幾分鐘,持續改進,讓我們的工作更高效,讓我們的生活更精彩,行動起來吧!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