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效率翻倍,做對了什么?
從手忙腳亂,到游刃有余。
【一】
在項目一期開發樓里App的時候,經常因為事情多而手忙腳亂。
上午的事情做不完,就順勢推到下午和晚上,下午和晚上的事再找時間補,這樣一來很多事都在混亂中推進。
萬事開頭難,因為起初的事很多。
把獨立開發當成半個創業項目,必然要解決產品和銷售兩個關鍵問題,這個過程中,會面對很多不確定性,需要做各種嘗試。
還要在執行中反思,好的方向加強,差的點改進或放棄。
所以在項目一期的兩個月中,不僅執行節奏混亂,其實心態也七上八下沒個準頭,不過在樓里App發布和推廣完成之后。
很多事,心里有數了。
雖然這個階段節奏不太好,但是處在積極性非常高的狀態,并且重要的事情都做的很扎實,比如源碼工程,項目管理,工具使用等。
每一步都不會白走,這也給下個階段打下了基礎。
【二】
在項目二期開發樓里Web網站的時候,執行上游刃有余,心態上從從容容。
App產品在9月上旬結束,Web產品9月中旬開始設計,到10月中旬開發完成,整個開發周期大概是25天左右,核心的結果產出還是兩個方面。
AI知識庫,樓里Web網站。
AI知識庫整理與記錄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學習、技術實踐、項目應用全過程,構建一個結構清晰、內容實用、持續更新的AI學習與實踐資源庫。
知識庫記錄的內容,都是在做產品的4個月中,在AI領域的實踐和探索。
樓里Web網站聚合AI有趣的功能,基于大模型的調研建議和樓里App的功能遷移,主要開發了創意工具,生活助手,文案大師,智能體,4個板塊10個功能,群聊目前只在App中。
礙于個人能力限制,選擇的功能都簡單且實用。
雖然項目二期的產出不少于一期,但使用的時間卻縮短了一半。
【三】
工作效率之所以翻倍,既有主觀的原因,也存在客觀的條件,不過總結起來主要就是3個方面:
心態穩定,編程能力提高,項目經驗沉淀。
心態上的穩定,主要來自產品一期的驗證結果,在推廣周期結束之后,系統的整理了各種相關的數據,大概清楚了問題所在,分析了三條主線的性價比。
「七號樓」內容符合預期,「樓里App」低于預期,「獨立開發者」知識庫超出預期。
寫了十年后端服務,前端幾乎都依賴AI編程。
經過兩個多月的實踐,已經慢慢的積累了基礎能力,在網站開發的過程中,解決很多問題已經信手拈來,而比較難搞的網站模板,初始的源碼工程和樣式,直接使用Manus生成,效率非常高。
服務端工程是App和網站共用一套,模型的集成和Api調用都已封裝,可以靈活動態的調整,所以并沒有牽扯很多二期開發的時間。
由于獨立開發事情繁雜,從開始就搭建了項目文檔庫。
把規劃和任務項做好,沉淀經驗和各種效率工具,完整的記錄自己做產品的過程,這樣很容易打造高效的流程,比如產品開發任務,社媒內容管理,提效工具的使用。
上輩老人常說的一句話:活干多了會偷懶。
最重要的產品,當然要單獨說,在整個項目二期的過程中,都在下意識探索一個問題:AI到底能替我做好哪些事?
在樓里網站的開發過程中,項目規劃參考GPT5建議,網站模板智能體生成,核心功能借助大模型調研,前端開發更是清一色的AI工具。

內容繁多且細節,完整的記錄在「AI知識庫」中,七號樓私信「樓里」直接查看。
【四】
從職場跳到獨立開發模式,已經走過了四個月的時間,近期也在整理部分關鍵數據,來看一看真實的結果和效果如何。
寫到這里,內心忽然一陣自嘲。
以前還在廠里搬磚的時候,厭煩各種花里胡哨的項目和流程管理,尤其是用結果數據分析效果,在營銷和廣告項目中分析過幾百個指標。
當自己開始折騰項目,曾經討厭的事情依舊討厭,但是絕對的理解和認可。
獨立開發做產品,這么一個弱小的項目,都踩了一個又一個坑。
可想而知企業里:那些幾十人上百人的長周期項目,如果出現錯誤沒有及時調整,會帶來什么樣的損失。
所以在獨立開發的兩個周期中,一步一個腳印,產品盡自己的努力去嘗試,在過程中做好項目管理,不斷的提升能力總結經驗,爭取跨一個臺階。
雖然偶爾迷茫,但有來時的方向。
交代一下產品進度:《樓里-Web網站》已發布,《樓里App-iOS版》已上架。
??七號樓私信「樓里」自動獲取:《樓里App-安卓版》《AI知識庫》、《獨立開發者》

以前還在廠里搬磚的時候,厭煩各種花里胡哨的項目和流程管理,當自己開始折騰項目,曾經討厭的事情依舊討厭,但是絕對的理解和認可,獨立做產品,這么一個弱小的項目,都踩了一個又一個坑。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