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接收、應付會計分錄和功能認識
一、企業采購業務
采購業務是一般企業都會有的業務,主要包括請購、采購、接收、入庫、發票、付款幾個步驟。分別對應采購、庫存、成本、應付以及總賬模塊。
Oracle是財務業務一體化的系統,只要錄入了相應的業務,則會自動生成相應的財務信息。
1、采購接收
采購模塊主要功能是幫助業務部門管理采購訂單,控制采購流程,審批層次,在請購單、和采購訂單錄入審批階段是不產生財務信息的。
現假設企業采購兩批原材料,價格50*2=100元。企業當前的銀行存款為100元,庫存成本為0。
在采購訂單接收時,實際上表示物料采購已既成事實,我們將因此產生一筆因采購產生的應計負債,同時記一筆帳到我們的采購接收帳戶。
采購接收的會計分錄為:
商品采購 DR 100¥
應付帳款-應付暫估 CR 100¥
商品采購和應付帳款-應付暫估都是中轉科目,相關科目的余額變化如下:
科目 初 發生 末
商品采購 0 +100 100¥
應付帳款-應付暫估 0 +100 100¥
入庫和創建發票分錄后,這兩個科目余額將會結平為0。
這里為了更直觀顯示財務變化境況,而實時計算了各科目的余額,并同時假設所有科目的期初金額為0,這樣做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更好理解一些中轉科目的余額變化情況,EBS實際業務中科目余額的變動都是要在子模塊傳送至總賬,并過賬以后才發生的。
具體的分錄產生流程如下:
1) 接收事務處理器
采購接收以后會自動運行“接收事務處理器”。接收事務處理器會在rcv_receiving_sub_ledger中產生采購接收的會計分錄。
11i和R12中都會在rcv_receiving_sub_ledger中產生分錄,這也就是我們“接收事務處理匯總”界面查看到的分錄。
2) 傳送總賬
此時,R12中運行“創建會計科目 - 成本管理”請求,會產生子模塊的會計分錄。
再提交“將日記帳分錄傳送至 GL - 成本管理”請求,則會插入分錄信息至總賬接口,則可以導入日記賬過賬。
注意:
11i中,采購接收在總賬日記賬中的來源是“Purchasing”,類別是“Receiving”;而在R12中,采購接收在總賬日記賬的來源為“Cost Management”,類別是“Receiving”。
2、交貨入庫
采購接收以后則可以進一步交貨入庫。同樣會執行“接收事務處理器”,不過這一次做的事情更多,取成本(成本核算方式不同,取成本的邏輯亦不同),插入記錄至mtl_material_transactions表等。
此時還不會立刻產生入庫的分錄,成本管理器運行以后,則會產生庫存模塊的分錄, 將商品采購科目的余額轉移至庫存成本帳戶。
同時,如果采用標準成本,采購價格和入庫成本的不同則可能產生PPV(采購價格差異Purchase Price Variance)。假設物料的標準成本為80¥,分錄如下:
庫存商品成本 DR 80¥
PPV DR 20¥
商品采購 CR 100¥
相關科目的余額變化如下:
科目 初 發生 末
庫存商品成本 0 +80 80¥
PPV 0 +20 20¥
商品采購 100 -100 0¥
中轉科目商品采購科目的余額已結平為0。
1) 子模塊
所有的庫存物料事務處理(包括采購收貨、字庫轉移、組織間轉移、銷售發放等等)的會計分錄信息都在mtl_transaction_accounts表中。
2) 總賬
提交請求“將日記帳分錄傳送至 GL - 成本管理”,將子模塊分錄傳送至總賬。
此時總賬將生成來源為je_source=’Cost Management’ and je_category=’Inventory‘的日記賬分錄。
到這里,東西已經買到并入庫計入成本,接下來到付錢了。
3、應付發票
應付發票可以手工錄入。與采購有關的發票需要通過匹配采購訂單生成應付發票。根據采購項目的稅碼,會自動或手工產生稅行。
如果收到的發票價格與采購價格有差異,還將產生IPV(發票價格差異Invoice Price Variance)。這里我們假設供應商給我們開出發票的價格為80¥,與我們的采購價格產生了20¥的IPV。稅碼為VAT17。
因此采購匹配的應付發票會計分錄為:
應付帳款-應付暫估 DR 100¥
暫估與發票差異(IPV) DR -20¥
進項稅 DR 80*0.17¥
應付帳款-發票款 CR 93.6
相關科目的余額變化如下:
科目 初 發生 余額
應付帳款-應付暫估 100 -100 0¥
暫估與發票差異(IPV) 0 -20 -20¥
進項稅 0 -13.6 -13.6¥(應交稅費屬于負債類科目)
應付帳款-發票款 0 +93.6 93.6¥
中轉科目應付帳款-應付暫估科目的余額已結平為0。同時,由于供應商開出的發票價格為80,存在-20的IPV,因此我們實際的應付賬款為80+80*1.17=93.6。
1) 錄入發票
AP發票的分配記錄了所有應付暫估和預付款核銷的科目,再加上應付發票本身的應付賬款科目。
2) 創建會計分錄
創建會計分錄后,會在xla中產生分錄信息
3) 傳送總賬
接下來,運行請求”將日記帳分錄傳送至 GL”,將在總賬產生日記賬分錄。來源為je_source=’ Payables’ and je_category=’Purchase Invoices‘。
4、應付貸項通知單
應付貸項通知單:指供應商開給我們的表示應付減少的通知,負數,沖原始發票,可用0支付結清
應付貸項通知單常用于做采購退貨業務,發生采購退貨業務后,在應付錄入應付貸項通知單,同時匹配退貨生成貸項通知單行。
為了更容易理解,我們結合整個退貨流程來認識貸項通知單業務。
退貨流程:
1) 接收->退貨
假設我們交貨后發現2批原材料中一批由于某種原因需要退貨,通過接收->退貨導航錄入采購訂單,執行退貨業務。保存以后觸發接收事務處理器,生成如下分錄(與采購接收的分錄方向恰恰相反):
商品采購 CR 50¥
應付帳款-應付暫估 DR 50¥
沖減商品采購中轉科目的余額,同時減少應付暫估中轉科目的余額。相關科目的余額變化如下:
科目 初 發生 余額
商品采購 0 -50 -50¥
應付帳款-應付暫估 0 -50 -50¥
同時,在成本管理器運行以后,退貨產生庫存成本變動的分錄,如下(與采購接收入庫的分錄方向恰恰相反):
庫存商品成本 CR 40¥
PPV CR 10¥
商品采購 DR 50¥
減少庫存成本和PPV,增加商品采購,相關科目的余額變化如下:
科目 初 發生 余額
庫存商品成本 80 -40 40¥
PPV 20 -10 10¥
商品采購 -50 +50 0¥
中轉科目商品采購科目的余額已結平為0。
2) 貸項通知單匹配退貨
通過應付款發票界面錄入類型為貸項通知單的應付發票,然后通過匹配采購退貨產生貸項通知單行。
對于采購退貨業務的分錄如下(與應收發票的分錄方向恰恰相反):
應付帳款-應付暫估 CR 50¥
暫估與發票差異(IPV) CR -10¥
進項稅 CR 40*0.17¥(應交稅費屬于負債類科目)
應付帳款-發票款 DR 93.6/2¥
相關科目的余額變化如下:
科目 初 發生 余額
應付帳款-應付暫估 -50 +50 0¥
暫估與發票差異(IPV) -20 +10 -10¥
進項稅 -13.6 +6.8 -6.8¥
應付帳款-發票款 93.6 -46.8 46.8¥
中轉科目應付帳款-應付暫估科目的余額已結平為0。
這樣,退貨的最終結果就是使庫存成本和應付賬款-發票款相應減少。
5、應付借項通知單
借項通知單,指我們自己開出的表示應付減少的通知,同樣是負數,沖原始發票,可用0支付結清。
應付借項通知單,適用于發票做錯后的反沖。功能上它與貸項通知單基本相似。也可用于退貨業務。在采購退貨界面有是否生成借項通知單的復選框,通過采購系統選項控制是否啟用。
付款
發票生成并驗證通過以后,可以對發票進行付款。
可以在發票界面通過快速付款,付款界面錄入人工付款,或者進行批付款對發票進行批量付款。批付款常應用于員工報銷付款。
在付款界面,將藍票(應付發票)和紅票(貸項通知單)選入到同一個付款,先進行核銷,再進行付款。
對發票付款,實際上就是用現金支付應付欠款,現金與應付款都減少,由于我們產生過退貨業務,因此,產生分錄如下:
應付帳款-發票款 DR 46.8¥
銀行存款 CR 46.8¥
相關科目的余額變化如下:
科目 初 發生 余額
應付帳款-發票款 46.8 -46.8 0¥
銀行存款 100 -46.8 53.2¥
可以看到,經過各個階段的業務流程,最終形成的分錄實際上等效于如下分錄,在企業僅上線財務而沒上線業務模塊的時候,需要手工做如下分錄,由此可見,財務業務一體化提供了很大的便捷性:
庫存商品成本 DR 40¥
PPV DR 10¥
IPV DR -10¥
進項稅 DR 6.8¥
銀行存款 CR 46.8¥
最后,到月底,企業結賬,手工做如下兩筆分錄調整IPV和PPV差異
1)
庫存商品成本 DR 10¥
PPV CR 10¥
2)
庫存商品成本 CR 10¥
IPV DR 10¥
調整后PPV和IPV分別結平為0。
1) 對發票付款
2) 傳送總賬
接下來,運行請求” 將日記帳分錄傳送至 GL”,將在總賬產生日記賬分錄。來源為je_source=’ Payables’ and je_category=’ Payments ‘。
二、其他應付業務
其他應付業務,以及部分FA業務。
1、費用報表
費用報表是網上報銷模塊導入的一種類型的應付發票,當網上報銷流程結束并審核通過后,可以通過請求“導入費用報表”導入應付發票。
除了與標準應付發票的科目有所不同。其他作用等同于標準應付發票。企業員工報銷的分錄通常如下:
員工報銷科目 DR
其他應付款-報銷 CR
2、手工應付發票
應付除了用于與采購模塊集成外,還可以通過應付發票做些其他的雜項業務。記錄些與采購無關的業務。
例如,企業招待客戶時,員工張某代為支付客戶招待費100元,為了之后償還該員工供應商張某這100元,可以如下建應付發票:
直接用手工錄入發票分配:招待費 100元;并指定負債帳戶為:其他應付款。產生分錄如下:
招待費 DR 100¥
其他應付款 CR 100¥
未上線網上報銷模塊時常常如上手工建立應付發票實現員工報銷。
3、應付發票導入固定資產
應付發票可以成批增加為固定資產。有兩種方式建立應付發票:
1) 直接定義固定資產型物料,其屬性不可庫存,并制定它的銷售費用科目為固定資產中轉科目。
該種類型物料接收、交貨通常不會產生會計分錄,然后通過應付發票匹配采購訂單。這時候,應付發票的分錄應為:
DR 固定資產中轉
CR 應付帳款
2) 手工錄入應付發票,并指定發票分配科目為固定資產中轉科目。它的分錄同上(1)。
最后,在應付模塊提交請求“創建成批增加”后,則可以在FA模塊成批增加資產。最終過賬后,會形成如下分錄。
DR 固定資產
CR 固定資產中轉
固定資產中轉科目結清為0.
4、預付款發票
預付款發票可以用以核銷標準發票,他與標準發票的分錄有所不同,不過技術實現上是一樣的。它的分錄通常是:
DR 預付賬款
CR 應付帳款
當核銷時,他的分錄為
DR 應付賬款
CR 預付賬款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