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ici.net/d236055997.htm
了解我的家人和朋友都知道我不會做菜,年輕時就是這樣,對吃沒有要求,在外面吃飯是隨大流,從來不記得哪家有啥好吃的,不會為吃專程跑去;在家里也是人家做啥吃啥,從不挑食,俗稱好養活,當然咱也沒有資格挑肥撿瘦不是。尤其是家里來客人,我更是措手不及,也就只有打下手的份兒了。摘菜洗菜收拾碗筷,是我的拿手活兒,有朋友曾經調侃說,咋就不見你進步呢?說實話,我壓根就沒想進步,在做飯菜上是個沒有上進心的人。如果談到面食、小吃,我可就是主角了。
小時候生活在外婆家,外婆外公是北方人,家里的阿姨是山東人,所以吃面食是家常便飯,也許是耳濡目染,我會做什么餛鈍餃子面疙瘩,面條燒麥蔥油餅,偶爾還會炸油條,雖然樣子不好看,但是衛生放心啊。
我喜歡吃甜食,月餅、元宵、綠豆糕,到這個年齡還是從上市吃到下市。酒釀也是我的最愛,從小就喜歡吃。記得小時候放假期間,每天上午準時準點會有個敲梆梆推著小車的男人,在周圍一帶邊走邊喊:賣酒釀哦,桂花酒釀……每次聽到他的吆喝聲,我都會拿著大人早就準備好的零錢、糧票和器皿急急忙忙跑下去,買兩個回來。還沒等喘過氣來,姊妹幾個頭湊在一起,連吃帶喝,一會兒就搶光了。
前幾年聽說酒釀可以自己做,我可開心了,到超市買了酒曲和糯米,可是做了幾次都失敗。這到底是什么原因,我納悶。還好我沒有泄氣,仔細琢磨,按照酒曲說明繼續試做。為了更準確地配比和測量溫度,我特地買了小臺秤、溫度計。


呵呵呵,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成功了!今年夏天溫度高,發酵時間短,我隔三差五地做,掌握了技巧,成功率大大提高。得意的我每次做好都送給親朋好友嘗嘗,得到的好評那是不用說的了。

我的經驗是,做之前把所有要用的東西準備好(酒曲、蒸鍋、蒸布、容器),原則上是干凈、無油。然后把糯米浸泡三小時后蒸熟,晾涼,放入容器(這時候的溫度很重要,最好在30度左右),用溫水把酒曲化開,倒入容器,適當地灑點涼開水,攪拌均勻,中間留一小洞,蓋上蓋子。(注意周邊溫度也是30度左右)一般等三十小時左右,酒汁出來了,香甜撲鼻,口感甜糯。
把我的自制方法告訴大家,有興趣的可以試試,絕對比買的好!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