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工作十幾年來,我發現書是自己購買頻度最高的商品,基本上看見好書就買,或者臨時急用的工具書也買,甚至碰到近期不會讀的書,覺得不錯也就買了。工作前期,薪水還是比較低微的,那時候買書要考慮價格,后來相對好一些,價格已經不再是買書的考慮因素,買書的地點也從實體店轉移到了網絡。現在算一下,還真想不起來哪本書是在書店買的,或有多久沒去過實體店買書了。
之所以愛買書,一方面是因為喜歡讀書,另一方面也和自己從事軟件行業有關。軟件行業對人的要求是終身學習,技術的革新和變化太快,2000年的軟件技術和今天相比,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這一點我的哥哥和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是學水利的,畢業后一直在水利設計院工作,30歲以后我感覺他已經很少再學新技術了,因為那個行業技術更新慢,更多的是經驗的積累,所以他到現場越來越多,那是為積累經驗做準備呢。另外還有第三個因素,也是我很長時間沒有意識到的,那就是書的價格。2000年書是幾十塊錢一本,到現在基本上還是這個價位。而2002年4千元一平米的房子,今天已經變成3萬一平了。即使是從整個時代變遷的角度,書也算是漲價最慢的商品之一了,所以,買書是個事嗎?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1-05-18 00:28
池建強
閱讀(6125)
評論(41)
推薦(14)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