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從Mac OS X的Lion說起
最近感悟越來愈多,女兒越來越大,頭發越來越少,我知道,自己老了。
30歲之后,時間仿佛開閘的河水一樣滾滾而去,感覺自己浪費的時間太多。我們不得不承認,先知先覺的人會比我們領先10年甚至更多的身位。所以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奔跑和追趕。
歲數大了之后,會變的嘮叨,此言非虛,現在常常回想起自己走過的道路,一路走來,我必須得承認自己是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但是,引用電影里的一句話“保安怎么啦,保安也是人啊”,所以還是覺得有必要去總結一些東西。很早就有這樣的念頭,但是一直沒有動筆,想必是在等一個引子。期盼已久的Mac OS X10.7發布了,好吧,那就拿這頭獅子(Lion)為引,先說說Mac那些事。
2011年7月20日,Mac OS X的Lion終于正式發售了,也就是10系列的第七個版本。
Lion的發售終于讓我下定決心,對我的MBP進行一次全面整合,乾坤大挪移,告別MBR分區,改為GUID。我再也不想為每次大版本的升級修改那該死的OSInstall了。
說起Mac,還得從2001年說起,那是我第一次接觸Mac OS X體系,當時由于與一家廠商合作,需要把我們的軟件移植到Mac Server上。軟件是BS架構的,基于JDK1.3構建,由于一直在linux上編程(當時Java幾乎沒有像樣的IDE,Eclipse、NetBeans、IDEA等后來如日中天的工具,有的剛剛起步,有的還在孵化器中),所以Mac基本上是被我們當做Unix用的,印象中移植并沒有太大的工作量,細節也不記得了,反正當時Mac對我來說就是一個Unix Server。后來有另外一個組的兄弟是給軟件做音樂的,公司專門給他配了一臺Mac Pro,價格相當昂貴,那個兄弟護的很緊,基本不讓我們這些土鱉程序員靠近,那時候Mac OS X已經告別了9,進入了10。如果記憶沒有失誤的話,那個系統用的是Mac OS X 10.2 Jaguar,其華麗的界面讓一直用土土的windows的程序員留了一堆口水,但當時我們已經被Liunx下各種華麗但不實用的GUI傷透了心,像GNome,KDE基本都是浮云。于是蘋果在我眼中就是個酷酷的操作系統,界面優美,適用于圖形圖像視頻制作,價格貴的離譜,用來工作娛樂神馬的,基本上是天方夜譚了。當時留下的印象就是留著長發的流浪歌手,談著吉他,安詳的坐在Mac Pro前調音和譜曲的畫面。那個兄弟叫老郭,專門為軟件做音樂,經常對我們這些不懂藝術的程序猿說,嗯,你們都是土鱉,就知道編程,多無聊。當時我想,這話反過來說,也成!
后來工作上兜兜轉轉,使用的技術越來越多,工作范圍也越來越廣,但一直沒忘關注Apple和Mac,先是iPod火的一塌糊涂,之后Mac OS X相繼發布了10.3 Panther,10.4 Tiger,10.5 Leopard。GUI一直是Apple的強項,界面越來越炫,新功能也層出不窮。類似窗口管理器Expose,全文搜索Spotlight,智能文件夾,Dashboard,強悍的備份工具TimeMachine等等,變得越來越吸引人,尤其是2006年Mac硬件進行了重大的架構調整,開始全面采用Intel系列CPU,Power漸行漸遠。架構的調整和Bootcamp的推出,使得在Mac上安裝雙系統變得觸手可及,這一點在當時還是非常吸引我的。在這期間,微軟這個巨人似乎步履蹣跚,Vista惡評如潮,被window折騰的不輕的我失去了嘗鮮的勇氣,所以從2001年到2009年我始終如一的使用XP,只是不斷的更新微軟的補丁,不斷的重裝系統。2007年Apple推出了iPhone,如出一轍,又一次重新定義了產業格局,我想是時候嘗試一下Mac了,而且手里的IBM Thinkpad已經用了4年,Mac的價格也不那么離譜了,除了GUI的吸引力,作為多年的linux/unix用戶,Mac下的原生shell也是吸引我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經濟角度而言,MacbookPro的價格對工作多年的我來說,已經沒有什么壓力了。好吧,開始動手。
2009年入手購置了一臺MBP985,操作系統是Leopard,也就是10.5,雪豹還沒有出。當時對在Mac下能否完成日常的工作還是有一定擔心的,而且對Bootcamp和windows下的C盤D盤劃分充滿迷戀。自己親手對Mac做了分區,分區方案為MRB,320G的硬盤,給xp分了200G,而且做了C盤和D盤,同時為了能讓Mac的Vmware Fusion能識別D盤,還修改了虛擬硬盤分區表。當時做了很多操作,以至于現在我基本記不起來到底修改了什么東西。現在看來,這些工作除了讓我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更好的使用Google之外,基本沒起什么好作用。
很快我就從雙系統(Leopard+虛擬的XP)切換到了單系統(僅使用Leopard),由于自己是重度Liunx用戶,所以Mac下的Shell對我來說簡直是天賜良緣。早期工作常年在Linux服務器端編程,那時最愛的工具就是SecureCRT,每天的工作就是從Windows下打開SecureCRT,登錄服務器自己的帳號開始編程。以至于后來我一直在Windows下構建自己的Linux環境,每個使用過系統,VIM/Grep等工具是必須要裝的。所以我從XP切換到Mac下基本上是非常自然的,以至于我的感覺是,為什么沒早點使用Mac OS X,并發出了“這tmd才是電腦!”的吼聲。我為自己在Mac下打造了全新的工作/娛樂/閱讀/學習環境,后來基本上只有需要網銀或通過docbook生成chm文件時,我才會切換到Windows下。
2009年8月28日,Snow Leopard全球發售,我撐到11月,終于忍不住升級了,于是又開始為了把SL無縫安裝到我的MBR分區上而苦苦思索,后來花了一個周末,在不影響全部數據和程序的基礎上把雪豹安裝成功了,一直用到現在。
當初分區的不合理性造成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首先無法升級固件,其次沒法直接升級大版本的Mac OS X(歲數大了,有折騰這個的時間我寧愿看書),第三當初磁盤空間的不合理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已經很少用Windows了,卻劃了200G空間,Mac這邊呢,磁盤經常滿,我像個小螞蟻一樣,滿了就搬一部分數據到移動硬盤上,讓我很不爽。很早就像把整個系統重裝上陣,一直遲遲沒有動手。直到Lion的發布。
Lion已經宣傳了很久,2011年6月蘋果的WWDC大會上,Phil Schiller對Lion的介紹給我的影響非常深刻,看完WWDC的KeyNote,我對自己的MBP說,該對你動手了。
Lion如期發售,我用Time Machine備份了SL,WinClone備份了BootCamp,分區修改為GUID,然后重新恢復SL,購買、下載、安裝、升級Lion,目前運行良好,空閑空間200G。至于Windows,我準備裝個XP的虛機,應該足夠了。
對于Lion的體驗,可以形成另一篇文章。亮點:Mail/Multi-Touch/全屏/Mission Control/重返/文檔多版本等。
其實一句話可以概括,那就是當你覺得Snow Leopard已經足夠好了的時候,Lion會輕易突破你的心理底線,就像iPhone4之于iPhone3!感謝喬布斯和蘋果天才的工程師!
Mac尤其適合程序員使用,曾經有N多程序員寫了文章,為什么程序員該用Mac,沒看的可以用Google百度一下。知乎上也有這樣的討論,我的回答:
1、Mac OS X是基于Unix的,這一點對程序員太重要了
2、良好的開發環境,除了xcode外,還有c/java/perl/python/ruby等,還有shell,全部自帶,渾然天成
3、大愛vim
4、不需要安裝殺毒軟件
5、很少重裝系統,系統也很少變慢,安裝程序極其方便
6、快捷鍵、UI就不說了
......
具體鏈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96099#62177
還可以參考:
- 為什么我認為每個程序員都應該用Mac OS X?
- To Mac, or not to Mac
- 新年新計劃
- Mac OSX, Windows, Linux, *nix閑談
- 看看什么公司在用Mac開發
- 開發人員為何應該使用 Mac OS X 兼 OS X 小史
- 作為一個電腦人,你該學用OS X的原因(就算Hackintosh都殺)
- Mac誘惑
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Mac,經常被問道Mac的使用問題和技術問題。遂決定,每天發布一則#Mac技巧#。同時發布于微博和微信公眾賬號“Mac技巧”,微信號sagacity-mac,有微信賬號的童鞋掃描下圖片或搜索微信號即可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