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QCon北京大會上的主題分享內容——Keynote
2011年應InfoQ的邀請,在QCon北京大會上主持了設計優良的架構這個主題。寫了主題介紹,并做了企業級軟件的組件化和動態化開發實踐的主題分享。
主題介紹:從第一個軟件誕生開始,軟件架構就和軟件息息相關。
軟件架構是軟件的基礎,是描述軟件系統框架的語義,包含了軟件系統主要的決策信息,包
括軟件元素的如何組織,如何實現預期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和質量等,還包括技術選型,集成性,擴展性,一致性等內容,隨著軟件從個人軟件擴展到企業軟件系
統,再到互聯網這個巨大的平臺,軟件的規模愈來愈大,復雜度越來越高,軟件系統的架構設計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千禧年之后,江湖盛
傳,MDA(模型驅動架構)是軟件設計的銀彈。最后的結論是沒有銀彈。雖然銀彈沒飛起來,但之后各種架構思想、框架、技術接踵而來,IOC、AOP、
O/R
Mapping、SOA、ESB、OSGi等,包括現在的云計算平臺技術,架構漸欲迷人眼。其實不亂,大家可以看到,每種技術都是在解決某一方面的問題。
即使這樣,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技術、框架和思想,如何選擇,如何設計優良的架構?這不僅是架構師的問題,也是所有軟件從業者的問題,也是CIO的問題。
我的主題分享:現代人類文明運行于軟件之上,而軟件的構建過程卻 隱于黑暗里。從軟件系統誕生之初,程序員們就開始夢想有一天能夠像建造橋梁和房屋那樣“透明”的構造軟件,實現“即插即用”的軟件系統,但是到目前為止, 軟件的開發依然讓我們倍感挫折,失敗的軟件項目有增無減,我們依然在路上。幸好技術一直在進步,軟件系統的組件化和動態化技術讓我們離真相更近了一步。該 主題主要介紹了在構建企業軟件基礎平臺的過程中對組件化和動態化技術的開發實踐,包括大型項目的組件化開發過程、構建過程和裝配機制等,主要涉及的技術包 括XDoclet、Plug-in機制、WTP的facets機制、工作流、元數據等,同時還介紹了OSGiR4.2的企業級高級特性及其相關應用。
我的keynote:
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Mac,經常被問道Mac的使用問題和技術問題。遂決定,每天發布一則#Mac技巧#。同時發布于微博和微信公眾賬號“Mac技巧”,微信號sagacity-mac,有微信賬號的童鞋掃描下圖片或搜索微信號即可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