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環境通縮分析
?? 通縮的起點與當前態勢
關于這次通縮周期的起點,根據多個宏觀經濟指標的表現,可以梳理出以下時間線:
- 關鍵指標持續下行:本次通縮壓力是逐步累積的結果。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察點是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它至2025年8月已連續第35個月處于負值區間。這反映出工業領域的需求疲軟和價格下行壓力已經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
- 消費者價格轉負:另一個標志性事件是消費者價格指數(CPI) 在2025年8月同比下降0.4%,這是三個月來首次跌入負值。CPI的轉負,使得通縮從生產端向消費端傳導的擔憂加劇。
- 更廣義的物價下行:有分析指出,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GDP平減指數已連續九個季度落入負值區間,創下了有記錄以來最長的物價下行周期。GDP平減指數能更全面地衡量整個經濟的價格水平,它的長期為負是通縮的一個強烈信號。
綜合來看,這次的通縮周期并非由某個單一時間點觸發,而是自2023年左右開始,由PPI的長期負增長逐步演變為CPI的間歇性負增長,最終形成廣義物價水平的全面下行壓力。
?? 關于通縮何時結束的預測
關于通縮何時結束,目前并沒有一致的確切時間表,但我們可以從一些領先指標和機構預測中看到一些端倪。下面的表格匯總了主要的觀察維度及預期:
| 觀察維度 / 指標 | 預期與當前表現 |
|---|---|
| PPI的修復拐點 | 部分分析認為,隨著“反內卷”等政策推進,PPI同比跌幅可能在2025年8、9月左右開始收窄,并有望于2026年二至三季度同比轉正。 |
| CPI的近期走勢 | 市場預計CPI的負增長狀態可能比PPI更早結束。有機構預測,2025年9月CPI同比降幅可能收窄至-0.1%。 |
| 貨幣政策的領先指標 | M1-M2剪刀差等貨幣供應量指標已在2024年9月觸底回升,它們通常領先PPI約半年到一年,這預示著物價水平存在未來改善的內在可能性。 |
?? 需要留意的其他影響因素
在關注上述預測的同時,也需要了解影響通縮周期長度的關鍵變量:
- 核心癥結在于需求:本輪通縮的根本原因被普遍認為是疲弱的國內需求,以及住房、消費等結構性問題帶來的下行壓力。因此,需求的恢復程度是決定通縮何時結束的核心。
- 政策的效果是關鍵:宏觀經濟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在支持消費(如通過補貼、充實社保等方式)而非單純投資基建,被認為是化解通縮風險的重要抓手。政策的力度、節奏和效果至關重要。
- 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以及貿易關系的變化,也會通過影響出口需求,間接作用于國內的供需平衡和價格水平。
?? 總結
總的來說,當前的通縮周期大致始于2023年左右,其標志是PPI的長期負增長以及后續CPI的轉負。對于結束時間,市場存在謹慎樂觀的預期:
- 短期看:CPI的降幅有望在2025年第四季度逐步收窄。
- 中長期看:PPI的實質性轉正可能需要等到2026年中后期。
請注意,這些時間點都是基于當前數據和政策的預測,經濟修復的路徑可能會根據國內需求恢復的力度、政策落實的效果以及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調整。
將來的你會感謝今天如此努力的你!
版權聲明:本文為博主原創文章,未經博主允許不得轉載。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