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類》總結
異類是什么人?
成功人士或大眾眼里的天才,總之就是杰出的人。
為什么他們能成為異類?
他們并完全是靠的個人奮斗,而是得益于某些隱蔽的先天優勢,或非凡的機緣,或某種文化優勢。
在把握住這種優勢的情況下,在長時間的刻意訓練中產生了“馬太效應”,最終以普通人難以企及的方式認知世界。
簡單解釋下幾個關鍵點
- 先天優勢。
比如智商高于一般人、身體素質高于一般人 - 非凡的機緣。
比如比爾·蓋茨,在初中時就接觸到了電腦終端 - 某種文化優勢。
比如同樣是記4,8,5,3,9,7,6這樣的一串隨機數,我們母語是中文的人會比母語是英文的人記得更快更牢,因為我們的語言系統兩秒鐘內就能讀出這7個數字,而英語不行。如果是廣東話,還要更快。
光有優勢還不行,還得練得多。
書中介紹了“馬態效應”和“一萬小時定律”兩個概念
- 馬太效應。
簡單說強的會越來越強,弱的會越來越弱 - 1萬小時定律
要完美掌握某項復雜技能,就要一遍又一遍艱苦練習,研究者們給出了神奇的臨界量:1萬小時。
練習并不是為了讓你一次就能把事情做好,而是為了幫助你越做越好。
感想
真用俗氣一點的我們中國的話說就是:
-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 成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
通過這本書反思一下:
當我們在做一件全新的事時,分析下自己有沒有所謂的“優勢積累”,能不能在長時間刻意訓練的情況下發展出屬于自己的“馬太效應”,從而遠超別人,或者以更短的時間收獲自己想要的技能。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