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運維面試題
基礎
選擇
- 6塊1T硬盤做完raid50后,可供使用內存有多大?
解析: raid50備份方案為兩組RAID5組成RAID0,做raid 5陣列所有磁盤容量必須一樣大,當容量不同時,會以最小的容量為準。 最好硬盤轉速一樣,否則會影響性能,而且可用空間=磁盤數n-1,Raid 5 沒有獨立的奇偶校驗盤,所有校驗信息分散放在所有磁盤上, 只占用一個磁盤的容量。兩組RAID5會犧牲兩塊盤的空間,所以容量是N-2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所以是4T。 - 4塊1T硬盤哪種RAID級別做不了?
A. RAID5 B.RAID6 C.RAID10 D.RAID1
解析:
Raid 0:一塊硬盤或者以上就可做raid0
優勢:數據讀取寫入最快,最大優勢提高硬盤容量,比如3快80G的硬盤做raid0 可用總容量為240G。速度是一樣。
缺點:無冗余能力,一塊硬盤損壞,數據全無。
建議:做raid0 可以提供更好的容量以及性能,推薦對數據安全性要求不高的使用。
Raid 1:至少2塊硬盤可做raid1
優勢:鏡像,數據安全強,2快硬盤做raid一塊正常運行,另外一塊鏡像備份數據,保障數據的安全。一塊壞了,另外一塊硬盤也有完整的數據,保障運行。
缺點:性能提示不明顯,做raid1之后硬盤使用率為50%.
建議:對數據安全性比較看重,性能沒有太高要求的人使用。
Raid5:至少需要3塊硬盤raid5
優勢:以上優勢,raid5兼顧。任意N-1快硬盤都有完整的數據。
缺點:只允許單盤故障,一盤出現故障得盡快處理。有盤壞情況下,raid5 IO/CPU性能狂跌,此時性能爛到無以復加。
建議:盤不多,對數據安全性和性能提示都有要求,raid5是個不錯選擇,鑒于出問題的性能,盤多可考慮riad10
Raid6:至少需要4塊硬盤做raid6
優勢:raid6是再raid5的基礎上為了加強數據保護而設計的。可允許損壞2塊硬盤。
可用容量:C=(N-2)×D C=可用容量 N=磁盤數量 D=單個磁盤容量。
比如4塊1T硬盤做raid6可用容量是:(4-2)×1000GB=2000GB=2T
缺點:性能提升方面不明顯
建議:對數據安全性要求高,性能要求不高的可選擇。
Raid10:至少需要4塊硬盤。raid10是2組硬盤組成raid1,2組raid1組成raid0,所以必須需要4塊硬盤。
優勢:兼顧安全性和速度。基礎4盤的情況下,raid10允許對柜盤2塊故障,隨著硬盤數量的提示,容錯量也會相對應提升。這是raid5無法做到的。
缺點:對盤的數量要求稍高,磁盤使用率為一半。
建議:硬盤數量足夠的情況,建議riad10.
題外話:raid5 VS raid10
只看盤的數量的話,raid5的寫性能不遜于raid10.
4盤的情況下,raid10提供2盤的寫性能,raid5提供3盤
但,raid5的校檢體質,導致額外的I0和CPU使用。
所以都可以做
- 數據冗余是指?
解析:存在重復的數據
填空
- 在常用的各種RAID級別中,空間利用率最低,但安全性最大的是(RAID10)RAID 1在這里就是一個冗余的備份陣列,而RAID 0則負責數據的讀寫陣列,損失一半空間
- RAID磁盤陣列中不具有容錯技術的是(RAID0)
- 說明下列RAID技術至少需要幾塊盤
RAID0 (一塊)
RAID1 (兩塊)
RAID5 (三塊)
RAID10(四塊)
簡答
RAID的核心技術是什么?
鏡像,將數據復制到多個磁盤,一方面可以提高可靠性,另一方面可并發從兩個或多個副本讀取數據來提高讀性能。顯而易見,鏡像的寫性能要稍低, 確保數據正確地寫到多個磁盤需要更多的時間消耗。
數據條帶,將數據分片保存在多個不同的磁盤,多個數據分片共同組成一個完整數據副本,這與鏡像的多個副本是不同的,它通常用于性能考慮。數據條帶具有更高的并發粒度,當訪問數據時,可以同時對位于不同磁盤上數據進行讀寫操作, 從而獲得非常可觀的 I/O 性能提升 。
數據校驗,利用冗余數據進行數據錯誤檢測和修復,冗余數據通常采用海明碼、異或操作等算法來計算獲得。利用校驗功能,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磁盤陣列的可靠性、魯棒性(https://baike.baidu.com/item/魯棒性/832302?fr=aladdin)和容錯能力。不過,數據校驗需要從多處讀取數據并進行計算和對比,會影響系統性能。 不同等級的 RAID 采用一個或多個以上的三種技術,來獲得不同的數據可靠性、可用性和 I/O 性能。
作者:王奧(OX)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131784/answer/90235520
來源:知乎
- 磁盤的種類有哪些,請簡要說明?
按磁盤材質分:
SSD固態硬盤(Solid State Drive):
用固態電子存儲芯片陣列而制成的硬盤,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芯片、DRAM芯
片)組成。固態硬盤在接口的規范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盤的完全相同,在產品
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與普通硬盤一致。被廣泛應用于軍事、車載、工控、視頻監控、網絡監
控、網絡終端、電力、醫療、航空、導航設備等領域。
優點:讀寫速度快;防震抗摔性;低功耗;無噪音;工作溫度范圍大;輕便
缺點:容量小;壽命有限;售價高
HHD混合硬盤(hybrid harddrive,HHD): 是既包含傳統硬盤又有閃存(flashmemory)模塊
的大容量存儲設備。閃存處理存儲中寫入或恢復最頻繁的數據。很多公司開始提供這項技術的
變體,他們期望它會在高端系統中受到追捧,尤其是在筆記本電腦和個人數字助理中。
相比傳統硬盤,混合硬盤(hybrid hard drive,HHD)有很多優點,包括:
應用中的數據存儲與恢復更快,如文字處理機
系統啟動時間減少
功耗降低
生成熱量減少
硬盤壽命延長
筆記本和PAD的電池壽命延長
工作噪聲級別降低
混合硬盤(hybrid hard drive,HHD)的不足包括:
硬盤中數據的尋道時間更長
硬盤的自旋變化更頻繁
閃存模塊處理失敗,不可能進行其中的數據恢復
系統的硬件總成本更高(現在應用不多,基本淘汰,屬于SSD和HDD的中間過渡產物)
傳統硬盤(HDD,Hard Disk Drive的縮寫):
即硬盤驅動器的英文名。最基本的電腦存儲器,我們電腦中常說的電腦硬盤
C盤、D盤為磁盤分區都屬于硬盤驅動器。目前硬盤一般常見的磁盤容量為80G、128G、
160G、256G、320G、500G、750G、1TB、2TB等等。硬盤按體積大小可分為3.5寸、2.5
寸、1.8寸等;按轉數可分為5400rpm/7200rpm/10000rpm等;
按接口分:
從整體的角度上,硬盤接口分為IDE、SATA、SCSI、SAS和光纖通道五種,IDE接口硬盤多用于家用產品中,也部分應用于服務器,SCSI接口的硬盤則主要應用于服務器市場而光纖通道只用于高端服務器上,價格昂貴。SATA主要應用于家用市場,有SATA、SATAⅡ、SATAⅢ,是現在的主流
性能與價格都是升序排布。
- 服務器結構類型有哪些,請簡要說明?
目前按照外形結構劃分,服務器可分為塔式、機架式、刀片式三種類型 - 重裝系統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哪些?
1、服務器重裝最重要的事情當然是備份數據,一定要將數據完整的備份好并確認無誤再進行重裝。
2、然后是驅動,最好提前下載好官方原版的驅動程序。
3、記錄服務器原有的設置,比如IP分配方式等。
4、重裝有兩種,一種是只重裝系統盤,裝完后要首先進行全盤殺毒,然后再安裝軟件,另外一種是全盤重裝,可能會重新分區格式化,建議能修復優化的前提下最好不要重裝服務器,因為涉及到的軟件及系統組件可能會很多! - linux啟動過程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 個位數RAID的特點 略
- 32位操作系統最大可使用(4G)內存。尋址空間有限
- 一塊新買的硬盤如何才能在服務器上使用?
最簡回答:格式化硬盤、掛載
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c1465413fec6810bfdfc4c55.html - 主板上的電池作用:
電池的作用是在電腦關閉以后,繼續為主板上的BIOS模塊供電以保存BIOS設置信息 - 磁盤的四個部分:()
四個部分組成,分別為引導塊、專用塊、i節點表塊和數據存儲塊。
Linux系統中的每個文件都被賦予一個唯一的數值,這個數值稱做索引節點。索引節點存儲在一個稱作索引節點表<inodetable>中,該表在磁盤格式化時被分配。每個實際的磁盤或分區都有其自己的索引節點表。一個索引節點包含文件的所有信息,包括磁盤上數據的地址和文件類型。文件類型包括如普通文件、目錄和特殊文件這樣的信息。
linux硬盤組織方式為:引導區、超級塊(superblock),索引結點(inode),數據塊(datablock),目錄塊(diredtoryblock)。其中超級塊中包含了關于該硬盤或分區上的文件系統的整體信息,如文件系統的大小等;超級塊后面的數據結構是索引結點,它包含了針對某一個具體文件的幾乎全部信息,如文件的存取權限、所有者、大小、建立時間以及對應的目錄塊和數據塊等;數據塊是真正存儲文件內容的位置。但是索引結點中不包括文件的名字,文件名是放在目錄塊里的。目錄塊里包含有文件的名字以及此文件的索引結點編號。 - 系統交換分區是作為系統(虛擬存儲器)的一塊區域。
- 多核CPU與單核cpu的優缺點,是不是所有程序在多核CPU上運行都快?為什么?
不是的,操作系統調度只管線程,沒有進程的調度 - 服務器主要有哪些部分組成?
內存:數據臨時存儲的位置
硬盤:數據永久存儲的位置
電源:供電
CPU:進行數據運算
風扇:提供散熱 - 說一說以前工作中的服務器品牌和型號
服務器型號介紹以DELL服務器為例
2010以前:1U的:1850、1950
2U的:2850、2950
2010~2013年:1U :R410、R610
2U:R710
2014~2016年:1U:R420/430 、R620/630
2U:R70/R730
第一位是字母:代表此服務器的型號
R:Rack,機架式服務器
T:Tower,塔式服務器
M:Modular,模塊化的意思,實際上就是刀片服務器
C:比較特別的一個系列,為數據中心解決方案部門提出的高密度服務器,也稱之為微服務 器,命名方式也與其它系列不同。
第二位是數字:代表此服務器在整個產品線中的位置。6說明是主流機型,其它包括:
1和2系列是基礎入門級的單路CPU服務器,是小型企業首臺服務器的理想之選;
3、4、5系列為中高端的單路CPU和入門級的雙路CPU服務器,可選的高級系統管理功能,能滿足一般業務的需求,適合遠程站點和較大公司部門使用,也可作為中小型企業的核心業務應用程序服務器;
6、7、8系列是主流的雙路CPU和入門級的四路CPU服務器,擁有強大的性能,能夠滿足大部分企業級應用需求,適合需要卓越的虛擬化、系統管理能源效率的服務器機房、企業數據中心和遠程站點使用;
9系列是最高端的四路CPU服務器。擁有強大的計算能力,支持超大內存。適合需要最高性能、可靠性和I/O可擴展性的關鍵任務應用程序。至于8路CPU的服務器,戴爾曾經在第4代PowerEdge服務器中推出過對應產品。后續由于處理器超線程以及多核技術在服務器產品上的普及,戴爾逐步將其8路服務器產品線過渡到4路多核服務器上,因此不再開發新的8路服務器產品。
第三位是數字:代表此服務器是第幾代的服務器。
+++++++++++++++++++++++++++++++++++++++++++++++++++++++++++++++++
編輯/etc/sysconfig/i18n這個文件,
不管你裝的是中文版,還是英文版.刪掉原來的設置,把下面的拷貝過去
LANG="zh_CN.GB18030"
SUPPORTED="zh_CN.GB18030:zh_CN:zh:en_US.UTF-8:en_US:en"
SYSFONT="latarcyrheb-sun16"
保存,重起.OK了
這時候,linux控制臺下就可以顯示中文了,
在RHEL5中對應的文件是/usr/lib/locale/zh_CN.gb18030
/etc/sysconfig/i18n 這里存放的是系統的區域語言設置
第一行 表明你當前系統的語言環境變量設置 ,這里是 zh_CN.GB18030
第二行 表明系統預置了那些語言支持 ,不在項目中的語言不能正常顯示
第三行 定義控制臺終端字體,你文本登錄的時候顯示的字體就是這個 latarcyrheb-sun16
注:
I18N 是 internationalization 的縮寫形式,意即在 i 和 n 之間有 18 個字母,本意是指軟件的“國際化”.
I18N支持多種語言,不過同一時間只能是英文和一種選定的語言,例如英文+中文、英文+德文、英文+韓文等等;
原來的:
LANG="zh_CN.UTF-8"
SUPPORTED="zh_CN.UTF-8:zh_CN:zh"
SYSFONT="latarcyrheb-sun16"
++++++++++++++++++++++++++++++++++++++++++++++++++++++++++++++++++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