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id="qn6qe"></output>

    1. <output id="qn6qe"><tt id="qn6qe"></tt></output>
    2. <strike id="qn6qe"></strike>

      亚洲 日本 欧洲 欧美 视频,日韩中文字幕有码av,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国产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播放,人妻少妇偷人无码视频,日夜啪啪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久热这里只有精品12

      梁寧·增長思維

      引言

      什么是增長?就是持續(xù)不斷作出正確的決定,打破界限的能力。把過去靠拍腦袋碰運氣的部分,分解為思考框架、決策模型,不再用戰(zhàn)術的努力,回避做戰(zhàn)略上真正的思考。

      末尾有領取方式

      作戰(zhàn)地圖

      增長的定義

      維持/增長的判斷指標:

      • 維持:如果你的年營業(yè)額、利潤的增長,和國家GDP增長水平基本相當,甚至低于GDP的增長水平。因為增長了2%、3%,但是你低于整個國家的增長率,就是跑輸大盤
      • 增長:如果你的年營業(yè)額、利潤的增長,大概能達到GDP增長率的2倍左右,可以說跑贏了大盤,但這種增長,在成熟市場是可以通過管理實現的。只要產業(yè)周期沒有下行,運營盤沒出問題,獲得這樣數字的增長是比較大概率的。這種增加叫慣性增長。
      • 爆發(fā)式增長:明顯企業(yè)的增長率,都能夠保持在國家同期GDP的4倍以上。在成熟市場,這樣的增長是需要有紅利才能實現的,比如龍頭紅利、品牌效應、規(guī)模效應、網絡效應等等。

      爆發(fā)一定是來自空白,而空白是曾經束縛市場的限制性條件改變了,壓制市場的天花板被打開了,新一層的空間出現,空蕩蕩一個人都沒有。

      打破界限,即是增長:貝索斯20年的信,可以看出亞馬遜不斷地打開一層天花板,進入一個無人區(qū),堅決地走出去,世界在它眼前不斷展開。

      企業(yè)的死:失去戰(zhàn)斗意志(諾基亞和三星,一個是由投資人和職業(yè)經理人主導的公司,危機面前他們有大量的退路。而三星是家族企業(yè),就這一點,戰(zhàn)斗意志就根本不同)

      企業(yè)的退:善敗者不亡(善敗就是懂得如何處理失敗,你需要客觀、冷靜地看自己的真實處境,時刻關注抗風險的系統(tǒng)設計)

      運營生態(tài)位

      企業(yè)分為四種:草莽企業(yè)、腰部企業(yè)、頭部企業(yè)和頂級企業(yè)

      • 草莽企業(yè):看到一個機會就往里沖,速生速死
      • 腰部企業(yè):在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里找到模式活下來,在一個系統(tǒng)中投入資源,牢牢地運營了一個生態(tài)位

      生態(tài)位:傳統(tǒng)生物學的概念,主要是指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每一個物種都有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占據一定的空間,發(fā)揮一定的功能。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沒有兩種物種的生態(tài)位是完全相同的。

      格瓦拉和電影票大戰(zhàn)的故事:

      ? 2010年以前買電影票,都是去影院排隊,讓售票員給你選座的。而這個系統(tǒng)不同院線之間是不互通的,而有一家叫火鳳凰的公司把上海所有影院的訂票系統(tǒng)給打通了,并向互聯網企業(yè)開放。格瓦拉和其他一些網站都拿到了這個接口,但如果都提供一個頁面可以讓大家選座的話,誰都可以做,此時格瓦拉就做了一個決定,它自己制造自助取票硬件,這樣用戶就不用排隊取票,完成了自助買票選座,然后取票的體驗閉環(huán)。所以格瓦拉建立了它的價值,在這個生態(tài)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 在格瓦拉拿到投資后的第二年,它開始擴張,進入北京等5個城市。但此時的產業(yè)并沒有成熟,因為火鳳凰并沒像上海那樣整合了其他城市,像在北京只占20%的份額。所以格瓦拉沒有能力突破行業(yè)限制,完成自己的主動增長,只能慢慢陪跑,等待行業(yè)成熟。

      ? 到了2014年,電影行業(yè)中的一件大事就是全中國電影票所有訂票系統(tǒng)互聯互通了。一個接口可以訂到所有影院,壓倒格瓦拉3年的天花板消失了。但產業(yè)一成熟,BAT、美團這些巨頭就下場了。這個巨頭的入場姿勢是這樣的:比如騰訊,曾經把F團賣給騰訊的林寧,重新做了交易,拿到了微信的電影票入口,憑借微信巨大的流量,成立了微影。而阿里直接把火鳳凰買了,就像你們在圍著一桌牌爭得熱火朝天,結果有人直接掀桌了,接著阿里推出了淘票票。

      ? 格瓦拉原來的生存方式是它站在中間,左手發(fā)展用戶,右手發(fā)展商家,現在騰訊入手拿了全量用戶,阿里入手拿了全量商家,而且還砸天量補貼,9.9電影票,你說格瓦拉怎么打。

      ? 最后的故事就是劉勇選擇了撤退,2015年把公司賣給了微影,然后行業(yè)按著規(guī)律繼續(xù)向前整合,微影和貓眼合并,之后在2019年2月IPO,從此和淘票票二分天下。

      頭部企業(yè)

      企業(yè)類型特點詳情
      草莽企業(yè) 核心動作就是一個字:沖。判斷機會向前沖
      腰部企業(yè) 扎根 要在一個系統(tǒng)長期生成,需要充分運用有限的資源,和周圍環(huán)境盤根錯節(jié),形成千絲萬縷的關系,固化水土,把根扎下來
      頭部企業(yè) 清楚知道自己的戰(zhàn)場全圖有多大,要拿什么樣的資源和配置去征服制高點,終結一場戰(zhàn)爭

      所以腰部企業(yè)和頭部的企業(yè)的區(qū)別在于:

      腰部企業(yè)其實只想找個生態(tài)位,精耕細作地活下來。而頭部企業(yè)考慮的是,如何搶到制高點,終結這場戰(zhàn)爭。大家的動機不一樣,作戰(zhàn)地圖也不一樣,資源配置也是不一樣,入局的打法更不一樣。以腰部企業(yè)習慣的精耕細作來看,頭部企業(yè)為了終結戰(zhàn)爭的打法屬于資源浪費,但為了拿下整個戰(zhàn)爭,非如此不可。

      又如何衡量誰是頭部呢,什么是通用的制高點呢?

      至少用戶心智一定是通用的制高點,能占據用戶心智的那家,能成為品類代言人的那家,一定是這個行業(yè)的頭部商家。比如,一說到速溶咖啡就會想到雀巢,說到烤鴨就想起全聚德一樣。此時,又會有一個新的作戰(zhàn)方法,就是開創(chuàng)新品類,并且成為這個品類的頭部。比如喜茶,成為新品類的頭部,享受頭部紅利。

      頂級企業(yè)

      頂級企業(yè)面臨的不是只在行業(yè)里競爭的問題,它還有一個大敵是周期。技術周期、市場周期、產業(yè)周期、用戶生命周期等。面對周期這個大敵,頂級企業(yè)的核心動作是什么?持續(xù)作出正確的決定

      你的信息環(huán)境和決策模型,決定了你作決定的能力,正如網上一句話:“你的水平,就是你最常接觸的5個人的平均值”,從中也可以看出信息環(huán)境的重要。

      一、信息環(huán)境

      信息優(yōu)先,這個概念很重要。信息就是權力。如果你要評估一下你自己在組織中的地位,你就畫一下企業(yè)的信息流,看看什么信息流經過你,什么信息流不經過你,你就大致能感受到你在組織中的地位和資源了。

      二、決策模型

      比如阿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有4個投票權,分別屬于馬云、曾鳴、彭蕾和張勇

      • 馬云:有信息的廣度,但不擅長縱深領域去做垂直和深入的研究
      • 曾鳴:在智能商業(yè)這個垂直領域去做縱深研究,讓阿里看到,什么在未來重要,什么在未來不重要。這就是跨越周期的思考,是一個頂級企業(yè)所具備的思考維度
      • 彭蕾:HR出身,對如何去編織一個組織,而且有溫度地來編織,是極其有洞察和體感的。當決策到她這的時候,她可以提供組織方面的評估:一是這個決定咱們的組織能不能承接得住,人才梯隊能不能搞定?二是這個決定是否有向上的牽引力,能驅動組織的發(fā)展?
      • 張勇:財務出身,一個極其現實的人,對一個決定相關的業(yè)務可能性、財務表現、資本市場的反應是極其精通的

      因此,四個人搭建了一個很好的決策框架。馬云做最大的信息發(fā)散,負責信息的廣度;曾鳴基于未來做戰(zhàn)略收斂;彭蕾關注組織發(fā)展,基于組織能力和價值做收斂;張勇基于業(yè)務和財務等方面作判斷,并把決策落地。

      認知地圖

      總結地圖

      機會

      發(fā)現機會

      做決定的過程就是發(fā)散與收斂,一個決定做得好不好,其實就是發(fā)散和收斂這兩步做的質量高不高。

      • 發(fā)散:就是說你有沒有容納更多的情景和信息在里面。用窮舉的方式,定義討論的范疇和顆粒度,盡可能多地列舉
      • 收斂:看從這些信息收斂出這樣的結論,我們是用了什么樣的邏輯,收斂出怎樣的結論。機會Paper,回答三個問題「痛點、本質和解決方案」

      可以總結為幾個核心動作:

      第一,分組。分組的價值在于不要讓權威太快控場,給出非共識涌現和發(fā)育的空間

      第二,畫出世界地圖,找到線索,在線索上找到機會點

      第三,客觀校驗。讓幻想早點幻滅

      抓住機會

      破局點需要有這么幾個特性:

      第一,相對廣譜。應該是盡量多的人都需要。

      第二,高頻。高頻打低頻,比如美團酒店能夠超越攜程,因為美團外賣業(yè)務比攜程機票業(yè)務高頻。

      第三,體驗可控。因為初期資源有限,初始資源能夠做到的,就可以保證用戶的滿意度。

      大機會

      靠什么能看到大機會?用對照的方式,靠你的知識結構,你的認知維度去發(fā)現。難就難在,你的知識框架對不對,你的認知維度夠不夠高。

      爆品公式

      爆品公式=技術/供應鏈創(chuàng)新爆發(fā)品類新流量

      第三要素是新流量:2015年的新媒體,2016年的微商,2017年的O2O,2018年的拼多多,2019年的渠道下沉和直播帶貨

      第二要素是爆發(fā)品類:一個真正的爆品,背后其實是一個新品類的爆發(fā)。或是技術進步,讓原來不相關的產品可以融合;或是消費升級;或者人口換代……總之是某一處天花板又一次被打破,新的空間展開,誕生了新品類

      第一要素:技術/供應鏈創(chuàng)新是產業(yè)的基礎。因為爆品的背后,一定是供應鏈的能力成熟。技術領先、性價比、規(guī)模供貨的前提,都是供應鏈的成熟,對企業(yè)來說供應鏈能力,決定了成本結構、交付能力,是結構性的競爭優(yōu)勢。

      例子:衛(wèi)生巾行業(yè)20年

      品牌護城河

      茅臺,成本85,賣2000塊,很少有人罵它黑心利潤高,更多的是發(fā)愁搶不到。品牌之所以強大,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獎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它產于貴州遵義的茅臺鎮(zhèn),四渡赤水、遵義會議,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所以茅臺是延安的最愛,是勝利之水。還有毛主席把茅臺送給斯大林,周總理用它招待尼克松,茅臺的傳奇一直流傳。可以說,茅臺是一個生態(tài)位的勝利。

      所以頂級的品牌,來自傳奇,當我們消費品牌的時候,其實我們還消費了來自傳奇的某種心理精神享受

      很多商家打廣告就是為了提升轉化率,求出貨,其實這是不懂品牌,也不懂人性。我們對一個東西的感受,其實30%是功能、性能和觀感感知,而70%是心理體驗。所以為什么一個人的消費能力上來了,開始買品牌了,就很難回去了。因為他除了功能需求,他還有心理需求。當他體驗過那種內心的小小優(yōu)越感之后,其實就再也不愿意放棄了。因為他沒有體驗過優(yōu)越感的時候不知道那是什么,但當他體驗過后,就不想失去了,人性就是這樣。

      怎么衡量誰是商標,誰是品牌?

      1. 用戶接受它的品牌溢價,接受它賣得貴
      2. 有更強的對商場的博弈能力,商場愿意為了引入它給折扣
      3. 很多人愿意舉著它自拍

      從這三條來衡量,茅臺是品牌,江小白還不是。星巴克是品牌,喜茶已經成了品牌,瑞幸還不是。

      跨越周期

      在一次增長的盡頭,如何啟動第二次增長,也就是第二曲線。

      從第一曲線到第二曲線的跨越,并不是隨便抓一個新機會就行,而是把你業(yè)務的主體,放入新的大趨勢,形成你的企業(yè)真正的跨越。換句話說,就是在新的限制性條件里,從自身基因出發(fā),繼續(xù)回到恒定的用戶需求。

      模式

      選擇模式

      搭建一個模式就是構建一個系統(tǒng),任何一個系統(tǒng)都包括三個構成要件:目標、要素和連接

      星巴克是利用咖啡業(yè)務實現規(guī)模盈利。因此,星巴克在核心運營上有幾個要素:第三空間、外帶、專業(yè)度感知、標準化、品牌、網紅。所以星巴克非常清醒和著力地運營品牌這個要素,然后它獲得了品牌溢價,獲得了資源優(yōu)先,所以就有了利潤空間可以進一步投入品牌。這就是星巴克的模式飛輪。

      瑞幸的目標是速度。用資本杠桿撬動用戶數,再獲得資本杠桿,再進一步撬動用戶數。這是瑞幸的模式飛輪。從要素動作來看,瑞幸在人力資源建設、專業(yè)度感知傳遞方面沒有細致的動作。一句“大師咖啡”的廣告語,沒有辦法撐起大家的精神認同。

      星巴克賣咖啡的目標是做高品牌,賺品牌錢;瑞幸的目標是做高流量,獲得資本杠桿。

      你做這件事的目標,決定了你的模式。目標堅定,模式清晰,執(zhí)行堅決,才能夠讓你繼續(xù)增長下去。

      設計模式

      上一講談了利用要素搭建模式,這一講來談設計模式的另一個關鍵:連接

      連接有四種:因果鏈、增強回路、調節(jié)回路、滯后反饋

       因果鏈增強回路調節(jié)回路滯后反饋
      含義 就是因為、所以 系統(tǒng)力學感,系統(tǒng)要穩(wěn)定運作,就需要持續(xù)的動力。有增強回路,就意味著有持續(xù)的外部正反饋,不斷為系統(tǒng)增加能量,從而增強因果聯系 調節(jié)回路就是讓系統(tǒng)的動能不斷地降低,而且調節(jié)回路永遠存在 做了一件事希望立即看到效果,錯也好,對也好,最好能及時反饋,給個痛快。可是,反饋基本都是滯后的
      例子(減肥) 少吃多運動,地球人都知道 因為自律減肥瘦了,所以穿衣服好看,有人夸你,于是更加自律減肥。從自律開始,轉了一圈又回到自律,形成一個回路。不同的是最開始源自內心沖動,之后來自外部正反饋,你的心理能量被增強了 一方面你要克制生命對能量的天然貪欲,要少吃,另一方面,要運動拉高自己的能耗。不但反人性,更是反生物性。只能依靠自己的心理能量,去對抗大自然的調節(jié)回路 減肥妹子白天運動,晚上不吃飯,一夜餓醒好幾次,挨到天亮,滿懷希望地去稱體重,覺得至少輕1斤吧,結果連50g的變化都沒有

      心理能量

      為什么普通人減肥難以對抗,模特就可以對抗?因為大家的生存模式不一樣。模特的生存模式中,有清晰存在的,不斷獲得心理能量的增強回路。

      減肥也好,做一件新的事情也罷,要想持續(xù)一個循環(huán),一時的熱情或者意志力,以及剛開局時的資源,都不能保證你支撐下去,獲得成功。而最核心的資源是當事人的心理能量,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設計一個模式,讓你的核心資源通過增強回路,持續(xù)地獲得補充

      用戶增長模式

      討論以用戶增長為核心的模式是如何設計的,以運動健身App——Keep為例。

      第一,你可以說Keep沒有創(chuàng)新內容,它只是完成了核心交付。它只是把基本品的品相做好,滿足了0~70分的用戶。

      第二,Keep不單提供了核心交付,還設計了增強回路,讓用戶越用越不愿意放棄。比如Keep上的數據記錄就是它的增強回路。

      比如大量創(chuàng)業(yè)的公司,都只提供產品。賣咖啡,核心交付就是咖啡;賣機票,核心交付就是機票。只設計了一次交付,沒有設計增強回路。你如果沒有設計,憑什么用戶回來找你。就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去官網訂機票,因為積分可以換機票,不像OTA幾萬積分只能換一把指甲刀

      第三,Keep在做核心交付和增強回路設計之外,還做了網絡效應設計。

      • 大學宿舍,分享了健身照片和數據圖譜,然后整個屋子里的人都開始使用。這是一個非常清晰的強場景,而且傳播、參與都很簡單,這樣才能形成有效的用戶裂變
      • 擴品類,把跑步和瑜伽也加進來。因為用戶的目的不是跑步也不是健身,而是健康。

      其實增開瑜伽類目是Keep網絡效應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為女性用戶的涌入。徐志斌在《小群效應》里,談了一個規(guī)律,社區(qū)人群如果“三近一反”,這個社區(qū)就會熱起來,也就是地域相近、年齡相近、興趣相近,性別相反。就跟王者榮耀一樣,各個細節(jié)上降低難度,從而女用戶大量涌入,又進一步拉升游戲的網絡效應與參與熱度。

      場景明確、參與簡單、化學反應,形成了Keep增長的網絡效應。

      好多創(chuàng)業(yè)者,只完成了核心交付,就覺得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開始了,等著用戶自然增長,以為天敵不會降臨。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設計,這是對的,但是不完整。

      我們要做以用戶為中心的體驗設計,還要做以增長為中心的模式設計。基于新的基礎設施,做出新的增長模式與護城河。所有品類,其實都值得重新再做一遍。

      連接器模式和整合服務模式

      核心的洞察對象就不是用戶,而是產業(yè)的縫隙。

      去哪兒快速崛起,最高峰時拿下70%的在線機票市場份額,核心做了三件事:

      第一,去哪兒利用人“厭惡損失”的天性,聚集流量。

      背后的技術就是點對點抓所有機票的實時數據,然后進行合并與排序

      第二,去哪兒高效地從百度這樣的搜索引擎拿流量

      第三,去哪兒整合了資源

      1.0版本,對于其他機票網站而言,和百度是一樣的。用戶搜索到一張機票,點擊跳轉到提供這張機票的網站,用戶自己完成注冊,購買。此時它提供的是一個連接器的服務

      2.0版本,做了一個幫用戶填單子的小機器人。只要你在去哪兒提交過自己的姓名,身份證號這些訂票信息,當你被去哪兒導到其他網站時,不需要再填一次,助手幫你完成了,這極大方便了用戶。原來只是一個分發(fā)流量的中間商,這一步的優(yōu)化,開始把用戶留在自己這里,建立自己的流量池

      3.0版本,干了個重體力活,幫所有接入去哪兒的機票網站都做了個連接頁面,視覺設計上完全是去哪兒的元素。用戶不會意識到已經跳到其他網站上了,除非是專業(yè)用戶發(fā)現url發(fā)生變化。

      4.0版本,補上漏洞,也就是售后服務,去哪兒建設了自己的客服團隊。一方面避免參差不齊的小商家的服務能力成為自己的瓶頸,另一方面它也是為了完整占據用戶心智,不給他人露出的機會。

      到這里,去哪兒完成了從一個連接器,到一個整合服務提供商的轉變。

      酒店連接器模式:OYO

      OYO的洞察是中國大中城市,最繁華的商業(yè)街上有4~5家漢庭如家的經濟連鎖,還有幾十家是各種形態(tài)的小單體酒店。這一部分資源,沒人去整合。這些小酒店和當年互聯網上的小票代一樣,都是被自己的規(guī)模限制,只能做最核心的交付,沒有能力作流量運營和用戶運營。

      而OYO的流量運營策略,其實非常輕。就是把小酒店的都換上自己統(tǒng)一的招牌,就是使用了一條心理學:“看多了,就會下意識地去選擇”。也就是密度影響心智。就跟餐廳推主打菜一樣,一定在你面前至少出現3次,店內的裝飾畫上一次,菜單頭部一次,菜單正文一次。出現3次,大概率你就會點了。

      酒店整合服務模式:亞朵

      亞朵看到的產業(yè)縫隙是,中國公司差旅費預算在500塊左右,但是這個價位缺品牌。一堆80、90年代的招待所,站了不錯的位置,但是沒有能力面對新人群做年輕化改造和流量運營。

      OYO的連接器模式里,角色只有OYO和房主,而亞朵加了一個眾籌的角色。房東出房,亞朵出模式和用戶體驗管理,然后通過眾籌拿到房屋改造和酒店啟動的錢。

      從對用戶的交付看,亞朵完全掌控了用戶從預訂到離店的所有體驗,用戶感受不到房東或者小股東的存在。因此亞朵品牌、亞朵會員、亞朵自身的流量池可以越做越強,亞朵對房東的博弈能力也因此增長。

      連接器模式的好處是很輕,缺點是太薄。因為連接器模式沒有把用戶需求的價值核心控在自己手里。就比如很多公司的銷售把客戶打下來了,就是公司的了。連接器很容易被自己所附著的平臺擊穿。如果去哪兒沒有把自己做重,變成整合服務的提供者,其實很容易被百度擊穿的。

      流量模式和產業(yè)中臺模式

      流量平臺

      新榮記從月虧100萬到年利潤6000萬的故事,純因李克做了一件事:為每桌宴席寫菜單

      把菜單做成一個方便手機轉發(fā)的圖片,第一屏是雅致的請柬,寫著時間、地點、宴會主題。第二屏列出這一餐的菜單,寫的都非常詩情畫意。最后一屏,是一首為本次宴會寫的詩,再配上一幅符合宴會預期氛圍的精美圖片。這就是把通知別人在哪吃飯,變成了一枚社交貨幣

      主人這樣去邀請客人,就已經開始覺得自己有面子。請客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讓主人覺得有面子,客人覺得自己被重視嘛。

      李克的第二個服務是幫主人講今天吃的菜有什么講究。我們知道,用戶體驗30%是生理體驗,70%是心理體驗。開一支一萬塊的紅酒,如果悶頭喝,憑自己的生理感覺,大多數人感受不到一萬塊的酒和500塊的酒有什么不同。

      形成口碑后,不少大佬都會愿意在新榮記選擇請客吃飯,這就形成了一個社交平臺。作為平臺就可以分發(fā)流量了,你想在這里邂逅誰,你可以請李克幫你安排機會。李克可以像微信、百度或淘寶一樣,讓你在你的目標對象面前,完成一次曝光,甚至一次點擊。整個過程,就是互聯網平臺形成過程的微縮版。

      什么是平臺?

      第一,動態(tài)不平衡,才能形成真正的平臺。因為你不知道你在這里能遇到誰,才是新榮記的魅力

      第二,用戶彼此之間要產生網絡效應。用戶原理只跟餐廳發(fā)生關系,但現在用戶來餐廳,是為了產生更多用戶與用戶間的多邊關系。從來這里吃飯,到跨包間互動,到帶朋友來,這就是網絡效應。

      第三,用戶之間永遠有彼此的需求無法握手,需要平臺從中撮合。于是平臺就可以制定規(guī)則,收割用戶。

      產業(yè)中臺

      企業(yè)中臺是把一些驅動業(yè)務的中長期模塊,在全公司范圍內共享給做業(yè)務突擊的部門。不僅能更好地支持創(chuàng)新,又避免了資源重復建設。

      美團正在成為餐飲行業(yè)的產業(yè)中臺,它為餐館提供配送服務、流量及數據支撐。但是所有的餐館都保持個體獨立的發(fā)展,保留了自己的品牌,保持自我。美團的流量并不封閉,用戶購買哪個商家的菜品,可能來自美團的推薦,也可能因為用戶本來就是這個商家的粉絲。那商家為什么還選擇美團呢?

      第一,能帶來流量的增量

      第二,用美團外賣比自己運營外賣效率高

      第三,美團數據集中后,它提供了大數據,做數據透視,做決策模擬的能力,要比傳統(tǒng)企業(yè)強太多了。

      S2B2C:這個時代的機會

      產業(yè)中臺是值得當下更多人去嘗試的機會。因為在廣闊而高度分散的線下市場,利用對互聯網的了解,搭建這些分散的商家難以自營的系統(tǒng)能力和數據能力,提升這些分散的商家的效率,成為整合服務的提供者,甚至產業(yè)中臺,應該是當下一個結構性的機會。

      曾鳴給這種模式起名為S2B2C,S是一個能提供系統(tǒng)的公司,它賦能很多的小B,就是小型企業(yè),一起服務最終用戶

      因為數據集中、算力集中、資源集中,標準化程度越高的業(yè)務,現在的B2C商家越容易做,越會集中在巨頭手里。只有對線下服務依賴重,需要人用手做的,俗話叫臟活累活,才會被剩下,才會是更多的人還有的機會。目前中國在線零售的滲透率是20%,也就是說,還有80%的零售,沒有通過在網上就搞定,還是要依賴面對面,人對人。這剩下的80%就是機會。

      組織

      承接機會的能力

      蘇特爾的黃金王國,由于缺乏組織能力,任人隨意取用。雖然最后法院判他享有三藩市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那又如何呢?一個人,一紙判決,怎么能動得了一座城的人的利益?

      但是,聯想就不一樣。在上世紀90年代,整個中國所有的單位和家庭都沒有電腦,大家都準備買第一臺電腦。所以機會的規(guī)模是確定的,重點是誰能拿下最大份額。當大家都只在做買賣時,只有聯想在很用心地做組織。

      管理講的是規(guī)則,組織講的是關系。 組織能力不等于管理能力,組織研究的是怎么把人連接成一個整體。比如業(yè)界有公認,組織能力阿里強,管理能力外企強。

      人際容納度

      為什么我遇到困難時不會跟父母說?因為一個人是被他的生存處境塑造的。你要理解一個人,你需要看到他的生存處境,看到他的生存模式。 一個人的優(yōu)點,或者弱點,其實都是在某種生存模式的不斷循環(huán)中,被強化和固化的。

      創(chuàng)始人構建人際關系的能力,也就是組織能力,直接限制了一個公司能做多大的體量,切下多大的機會。而創(chuàng)始人的組織能力,第一條就是人際容納度,你能與多少人進入深度關系,你能容納什么樣的人。這就決定你的組織是豐盛的、有彈性的,還是單薄脆弱的。

      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四個階段:理想期、沖突期、整合期和協同創(chuàng)作期。

      • 理想期:別人看到你好的那一面。因為欣賞,開始接近。雖能進入契約關系,但不代表擁有了深度關系。

        什么叫好的一面?體驗來自預期,你覺得好,其實是因為與你的預期一致。

      • 沖突期:真正進入關系了。之所以產生沖突,其實就是不符合預期,但真實世界中誰的一切又能完美符合另外一個人的預期呢?但凡你和人生活在一起,你與人協作,就會永遠面臨沖突。

        沖突有兩個核心動作:

        1. 指責。因為對方沒有符合你的預期,就會很失望,就會開始指責對方,就像小時候父母指責我們不如別人家的孩子一樣。
        2. 自責或內疚。其實很多人的人際控制,就是從讓對方內疚開始的。

        沖突非常痛苦,所以沒有關系愿意一直停留在沖突期,這太消耗能量了。所以如果不擅長處理沖突,就會用三種逃避方式來面對:

        1. 第一種逃避方式是冷漠:理想期和沖突期都是能耗很高的狀態(tài),而冷漠就是降低能耗,比如回家就沉默寡言,甚至在家門口的車里抽煙不想進家門
        2. 第二種逃避方式是超越:看上去也沒有沖突,一方會退讓,說不跟你一般見識,看上去沖突避免了,但其實是不想投入能力,不愿花精力去看到你的處境,完整地看到你,和理解你。
        3. 第三種就是分離:指責和內疚太難受,算了吧,辭職、散伙、分手,徹底逃了。

        補充一句,這里說的沖突是人民內部矛盾,如果是外人來搶奪資源,那就是敵人和戰(zhàn)爭了。那就不是指責和內疚了。

        沖突令人痛苦,所以有人會選擇與所有人保持距離,孤家寡人地生活,用一種隔離的方式與社會協作。但這種可以回避沖突的,也成不了大事。

      • 整合期:把沖突處理好之后就進入了第三階段。怎么整合?就像word里查找替換功能一樣,把所有“問題”這個詞換成“差距”這個詞。因為你看到的所有的問題,本質上其實都是差距

        如果說我覺得你有問題,這就已經進入了指責狀態(tài)。但如果說我覺得和預期有差距,那至少是兩邊的問題,有對方的問題,也有你預期的問題。這跟阿里的3.25不要太像!!!

        沒有誰是誰的完美容器,但是我們是在共同成長的過程中,完成了對彼此的整合—-我們會因為彼此而改變形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情感來自共同記憶。我們會在這個過程中,產生強烈的共情和情緒共振。所以,有的時候你不能扔下某人,不是因為規(guī)則,不是因為利益,而是因為強烈的情感共振,這才是戰(zhàn)爭中你可以把后背交給他的關系紐帶。

      • 協同創(chuàng)作階段:一起去冒險,一起去擁抱不確定,互相接受對方的短板,一起去創(chuàng)業(yè)。

      企業(yè)信息流

      什么是權力?權力的三個指標:

      1. 信息流

        想知道自己在公司權力的什么位置,簡單想想哪些信息流經過你,哪些信息流不經過你。就可以初步掂量自己在組織里的位置了。

        一切權力控制都是從管理秘密,也就是管理信息開始的。所以從高層到執(zhí)行層,信息一定是層層衰減的。

      2. 利益鏈

        比如梁寧在互聯網圈匯集了非常多信息的人,但她并沒擁有很多公司的股份,所以沒有利益鏈,也因此可以判斷她不是一個有權力的人

      3. 調動資源的能力

        比如你公司的老板娘,在公司沒有職務,你也不知道哪些信息流經過她,哪些沒有。但她有調動資源的能力,所以她就有一部分權力

      一般來說運作權力,都是從運營自己的信息流開始。如果別人連分享信息都做不到,那分享利益更是瞎扯。

      信息流、利益鏈、資源調動能力,這是權力的表面,但權力的本質其實是信用。因為相信才會聽從,而懷疑就會猶豫,猶豫往往是失控的開始。

      信息環(huán)境非常重要,因為他會塑造一個人的觀念,從而左右一個人的決策。比如一些領導人在公開場合說了一些引起公眾反感的話,其實就因為他所處的信息環(huán)境導致的。

      字節(jié)跳動的創(chuàng)新飛輪

      字節(jié)跳動的創(chuàng)新動力圖

      我們研究產品,會研究動力和阻力。

      創(chuàng)新的動力來自哪里?是人,是人內心的不滿現狀,希望改變。

      如果你所處的信息環(huán)境里,有嚴重信息缺失甚至信息扭曲,那能夠作出正確決定就是小概率事件。

      鼓勵創(chuàng)新的組織,應該盡最大可能讓信息透明,盡量讓多元聲音發(fā)聲,防止公司的信息環(huán)境扭曲。

      組織成長的五個階段

      回到原點,談一個觀念:組織是人的組織。從一個人,到一個部落,到一個村莊,到一個城市,到一個國家,不同規(guī)模的組織,始終是人的組織。視人為人,就是把人當人看,看到對方的處境、情緒、感受和訴求,而不是把人簡單地當工具。

      組織在不同規(guī)模時,創(chuàng)始人有不同的管理要點:

      • 家庭階段:你得靠自己,管人那是在管緣分
      • 部落階段:你是在管理戰(zhàn)斗力,不能打就不能活
      • 村莊階段:你是管理資源、規(guī)則、節(jié)奏
      • 城市階段:你需要建立基礎設施和秩序,用基礎設施為所有人賦能,用秩序保證發(fā)展
      • 國家階段:那就是戰(zhàn)略,戰(zhàn)略!文化,文化!

      借勢

      戰(zhàn)略支點與戰(zhàn)略杠桿

      “用杠桿”是每一個希望改變自己命運的普通人,都應該建立意識,并且不斷去體會和練習的能力。

      怎么能夠跳出去?選支點,用杠桿。支點是你的初心,杠桿是你的自由度。也就是說一個你可以自由動作的地方,你可以做和競爭對手不一樣的動作。然后你在這個地方,通過你的不同的動作,形成資源的連鎖反應,這個就是你的杠桿。

      有的時候,吃虧是杠桿。所以說為什么每個普通人都可以使用杠桿,一個人,什么都沒有,至少還可以吃虧。

      戰(zhàn)略支點是企業(yè)的使命,是基石性假設,是不變的東西。只有這樣的東西,才能夠支撐一個企業(yè),消化挫折,消化成敗,不斷探索,如阿里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但一開始創(chuàng)業(yè)時是不會有這么宏大的支點的,那時候的支點一定是一個真實的,你清晰能夠感知到它的存在的一個東西。什么是你的支點?就是你強烈地希望什么發(fā)生改變

      戰(zhàn)略指北針和戰(zhàn)略支點相輔相成,就是用來衡量每個動作戰(zhàn)略價值的那粒準星,你瞄準的工具。

      共生

      共生,通俗的講就是戰(zhàn)隊、抱大腿、找靠山。所以你不要說誰誰誰就是善于抱大腿,人家那叫共生能力強。

      大自然里的共生關系:寄居蟹和海葵。

      一個人的生活處境會塑造一個人,共生狀態(tài)就是人最內圈的處境。前面談杠桿談支點,自己內心真實渴望的改變,才能讓你發(fā)現杠桿,壓下杠桿。現在我們談共生,談你需要經過自我探索,才能判斷與誰建立長期關系,因為共生,意味著要改變自己,部分讓渡自己。

      為什么判斷與一個人建立長期關系要先看價值觀?

      因為價值觀即道理。價值觀就是每一個微小的動作,累積成你人生的一切。

      另外,沒有什么長期關系,是未經自我探索,不經過價值觀判斷,就可以在大馬路上撿到,或者充話費贈送得到。所以,探索更多的環(huán)境和更多的關系,這是人生的必經。然后,你必然受傷,而受傷本來就是成長的一部分。人身上,傷口最敏感

      價值觀判斷小游戲:

      1. 寫下你最欽佩的三個人
      2. 寫出每個人你最欣賞的三點特質
      3. 給所有特質排序

      這就是你的價值觀列表,建議每年做一次。

      結盟

      我們做事要和很多人協作,互相交互影響,交互作用。如果我們把所有的角色,只用兩個維度來衡量,就是這個角色在你這件事上的影響力和利益,就可以得到一張利益相關人地圖。

      、

      一邊畫圖一邊問自己,對你這件事影響力最大的人,在你這件事里有利益嗎?如果影響力最大的人,與你利益不一致,這就是風險。所以說,在一件長期的事情面前,你得讓對你影響力大的人,在其中有長期利益。

      閃電式擴張

      踩中風口,就要閃電式擴張。

      1. 海盜階段用野蠻人法則:踩中風口,面對市場的不確定,優(yōu)先考慮的是速度,而不是效率(《閃電式擴張》的核心思想)
      2. 海軍陸戰(zhàn)隊階段:不惜一切代價搶灘,速度第一
      3. 軍隊階段:閃電式擴張停止,講究效率
      4. 警察階段:維護秩序,保證效率

      跨越周期

      大成因周期,大毀也是因周期。柯達悲劇是不動作,惠普悲劇是亂動作,而華為四次跨越周期。華為的準備,第一就是它的危機意識,比如用“藍軍”解決了求變決心和組織問題。第二,華為業(yè)務選擇和資源配置,是軍區(qū)主建,管中長期的資源建設;兵種主戰(zhàn),管中短期的項目戰(zhàn)役。內部靠結算協作,避免資源浪費。

      征途

      增長臺階

      決策者最重要的工作是作決策,可以把決策分為三類:業(yè)務決策、管理決策和戰(zhàn)略決策。在家庭和部落這兩個階段,創(chuàng)業(yè)者核心要作的是業(yè)務決策。

      到了村莊階段,公司基本擁有了明確的業(yè)務,再勤奮的老村長也不能靠一個人干活,去養(yǎng)活整個村莊。也就是說,創(chuàng)業(yè)者不能沉溺在業(yè)務一線,只做業(yè)務決策。他一方面還是得自己把握業(yè)務的核心節(jié)奏,另一方面要開始練習管理決策。什么是管理決策?就是用什么人,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資源協同。

      回頭看增長的五個階段:

      • 家庭階段,從0到1靠破局點
      • 部落階段,從1到10要靠杠桿
      • 村莊階段,從10到100需要靠資源的放量
      • 城市階段,從100到1000要能夠分形
      • 國家階段,從1000到10000,你要能夠扛得起巨大的苦難。

      用戶深度

      人性的弱點推動了互聯網的流量,但人性的光明構筑了商業(yè)的文明

      人性的弱點與互聯網的崛起

      理解用戶的三種重要感受:自卑感、優(yōu)越感、成就感。

      1. 讓用戶感到自卑的用戶體驗,就是最壞的用戶體驗。
      2. 自卑的反面不是自信,是優(yōu)越感。所以,讓人產生優(yōu)越感的用戶體驗,都是用戶感覺好的體驗。
      3. 如果生活中找不到優(yōu)越感,如何安放自己的自卑感?需要成就感,比如老媽去搶購打折商品,那個不是貪小便宜,而是老媽的成就感

      用戶關系從淺到深的四個深度:

      • 流量要資源
      • 用戶要感受
      • 會員要歸屬
      • 共同體需要責任

      市場廣度

      《三體》里有一句話:生命從海洋登上陸地,是地球生物進化的一個里程碑,但那些上岸的魚再也不是魚了。

      在海外開展業(yè)務,其實有三個階段,分為:國際化、跨國企業(yè)和全球化企業(yè)。

      出海尋找機會的三個階段:

      1. 國際化企業(yè),銷售和銷售配套業(yè)務的全球化
      2. 跨國公司,有海外分部,本地化程度高,反應快
      3. 全球化企業(yè),銷售、運營、研發(fā)體系的全球化

      三浪并發(fā)的時代

      中國市場的獨特之處,在于同時有三個階段的模式同時出現,相互競爭,分別是現有的舊模式(1.0),新興的創(chuàng)新模式(2.0),未知的未來模式(3.0)。

      這里解讀為傳統(tǒng)模式的消費升級是1.0,互聯網思維的打法是2.0,智能商業(yè)的打法是3.0.

      • 第一浪,消費升級,搶貨,有貨你就贏了
      • 第二浪,互聯網革命,搶流量,流量可以整合貨,有流量你就贏了
      • 第三浪,智能革命,搶數據。流量越用越少,數據越用越多,有數據可以整合流量

      在2、3年內,三浪肯定都在漲。但如果放到3、5年之后,甚至5年以上的中長期,一定是后浪高過前浪,后浪更比前浪強。

      你的增長底牌,你的人生底色

      增長就是建立新的連接

      增長底牌,是一個會一直給你源泉的關系,一個不會被命運剝奪的角色

      增長思維的核心框架:地圖、道路、底牌

      總結來說,增長框架就是一橫一縱:

      • 一縱是破局點、加杠桿、做分形
      • 一橫是設計模式、優(yōu)化組織、借助勢能、跨越周期

      增長框架

      領取鏈接 鏈接:pan.baidu.com/s/1rnjzN5UQ… 提取碼:dxe2


      作者:不銹剛子
      鏈接:https://juejin.cn/post/7456706642513887244
      來源:稀土掘金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yè)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yè)轉載請注明出處。
      posted on 2025-01-06 21:43  不銹鋼子  閱讀(71)  評論(0)    收藏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第一页亚洲精品| 福利一区二区不卡国产|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91人妻无码成人精品一区91| 和黑人中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色宅男看片午夜大片啪啪|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区| 上思县| 精品国产亚洲午夜精品a| 高清自拍亚洲精品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性色av麻豆| 十八禁午夜福利免费网站|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另类精品久久久 | 亚洲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老熟妇| 日韩精品亚洲 国产|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 免费网站看av片|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麻豆| 亚洲一区在线观看青青蜜臀| 在线播放深夜精品三级|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 | 少妇上班人妻精品偷人| 国产av无码国产av毛片| 成在线人午夜剧场免费无码| 国产亚洲999精品AA片在线爽|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吃药 | 97人妻蜜臀中文字幕| 麻豆a级片| 老司机午夜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真实精品久久二三区| 40岁大乳的熟妇在线观看| 综合图区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边吃奶边添下面好爽| 久久88香港三级台湾三级播放|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人|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