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buguge?
我2006年參加工作。彼時,正值互聯網web1.0時代。
web1.0時代興起了許多站長。領域涉及到軟件下載、音樂、博客等等。京東終身技術顧問李大學,就是在那個時代運營的天極網。
我在工作之余,也曾和朋友運作一個studio,承接一些小公司網站的簡單開發,賺點零花錢。
2008年,憑著對聽歌的愛好,我開始著手搭建歌詞網站。起名字時,倒是琢磨了一番。我發現,各站長在對自己的站點起名都挺有意思,挺奇葩,有的叫“網不易”,對標的是網易,有的叫“千度”,對標的是百度,有的叫西紅柿(chongsi),等等吧。
后來,我就把我的歌詞網站命名為“布谷歌”(域名buguge.com 和 buguge.cn),對標谷歌,以期利于搜索引擎。再一點,枝頭的布谷鳥象征著和諧的大自然,我內心熱愛自然,尤其喜歡綠色,深以綠色為生命的顏色。

一來二去,“布谷歌歌詞網”上線。那段時日,在歌詞網這個垂直競品領域,我的網站排名還在前十呢。每次百度歌詞時,看到我的網站赫然排在搜索結果的前一兩頁,我都會油然生發成功的喜悅。
一來二去,這個小小的站點運營了有3年。直到2011年我去了JD,工作忙,這個個人站點就逐漸地淡出了我的生活。
也正是在去了JD后,我的技術視野逐漸更開闊,由之前的數據庫應用系統開發,轉變為關注電商等互聯網應用開發。2011年,我注冊博客園,博主名字亦取名“布谷歌/buguge”,開始嘗試寫技術筆記。
一來二去,時至今日,這個寫技術文章的習慣,我居然堅持了11年。
時至今日,互聯網已經大跨步邁入到移動互聯網時代。。
對于我來說,“布谷歌/buguge”一直是一種難舍的情愫。
作為一線老程序員,分享企業應用開發中每種應用場景的程序設計及實現,樂此不疲。
如果我現在問你:
技術牛逼的同學優秀還是掌握系統業務邏輯的同學優秀?
或者
技術牛逼的同學優秀還是人緣好的同學優秀?
你是怎么理解這個問題的呢?
我的理解是:優秀體現在4個方面:知識、態度、技能、習慣,就是我經常給團隊里伙伴們宣揚的KASH模型。
? 知識就是力量,但更重要的,是運用知識的能力。
? 靠譜的程序員寫靠譜的代碼!
會 is one thing,會用 is another。從“會”到“用”到“會用”,這與從量變到質變一樣,需要一個漫長的實踐過程。很多時候,你只是單單的“會”,只是有“知識”,并不代表你“會運用知識”。雖然聽起來扎心,其實我們的多數人往往如此。
當看到一些不好的代碼時,會發現我還算優秀;當看到優秀的代碼時,也才意識到持續學習的重要!--buguge
本文來自博客園,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http://www.rzrgm.cn/buguge/articles/16933798.html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