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業務設計檢查清單Checklist(全流程)
核心目標:確保業務設計從需求到落地全鏈路規范,減少后期重構成本,保障系統可維護性與可擴展性。本清單適用于中小規模業務系統設計,復雜場景可結合領域驅動設計(DDD)進一步細化。
一、需求梳理階段:對齊目標,明確邊界
關鍵原則:需求需“可量化、無歧義、強關聯業務目標”,避免“想當然”式設計。
| 檢查維度 | 核心檢查點 | 驗證方式/標準 |
|---|---|---|
| 需求真實性 | 是否明確需求提出者及核心訴求? | 有明確的需求來源(如業務方、用戶調研),記錄需求背景(如“解決線下對賬效率低問題”) |
| 是否區分“必要需求”和“錦上添花需求”? | 通過MoSCoW法則標注:M(必須有)、S(應該有)、C(可以有)、W(暫不需要) | |
| 需求是否與業務目標強關聯? | 可對應到具體業務指標(如“提升訂單轉化率5%”“減少客服咨詢量30%”) | |
| 需求清晰度 | 是否用“用戶故事”或“場景描述”明確流程? | 格式:“作為[角色],我需要[操作],以便[達成目標]”,無模糊表述(如避免“優化界面”) |
| 是否明確輸入/輸出、異常場景? | 梳理“正常流程+異常流程”(如“下單時庫存不足如何處理”“支付超時如何回滾”) | |
| 是否完成需求評審,相關方無異議? | 有評審記錄,業務方、產品、開發、測試簽字確認 | |
| 邊界界定 | 是否明確本業務與其他系統的交互邊界? | 繪制“系統交互圖”,標注接口、數據流向(如“調用支付系統完成收款”) |
| 是否排除“超出業務范圍”的需求? | 明確“不做什么”(如“本系統只負責訂單創建,不負責物流跟蹤”) |
二、數據表設計階段:規范結構,兼容變化
關鍵原則:滿足第三范式(減少冗余),同時預留擴展空間,避免頻繁改表。
| 檢查維度 | 核心檢查點 | 驗證方式/標準 |
|---|---|---|
| 范式合規性 | 是否滿足第一范式(字段不可再分)? | 無“復合字段”(如“地址”不存“省+市+區”,需拆分為3個獨立字段) |
| 是否滿足第二范式(消除部分依賴)? | 非主鍵字段必須完全依賴主鍵(如“訂單詳情表”主鍵為“詳情ID”,而非“訂單號+商品ID”) | |
| 是否滿足第三范式(消除傳遞依賴)? | 非主鍵字段不依賴其他非主鍵字段(如“訂單表”存“用戶ID”,不直接存“用戶名”,通過關聯用戶表獲取) | |
| 基礎規范 | 是否統一主鍵設計? | 優先自增ID(如id bigint auto_increment)或UUID,不使用業務字段(如手機號、訂單號)作為主鍵 |
| 是否包含“基礎審計字段”? | 必含create_time(創建時間)、update_time(更新時間),可選create_user_id、update_user_id | |
| 字段命名是否規范? | 采用“下劃線命名法”(如order_id),避免中文、拼音、特殊字符,字段含義清晰(如不用“name1”代指“收貨人姓名”) | |
| 是否合理設置字段類型/長度? | 避免“大字段濫用”(如用varchar(50)存手機號,不用text;用int存年齡,不用varchar) | |
| 擴展兼容性 | 是否預留擴展字段? | 高頻變化場景加1-2個通用字段(如ext1 varchar(255))或JSON字段(如extend_info json) |
| 狀態字段是否用枚舉值? | 用數字枚舉(如order_status tinyint:1=待支付、2=已支付、3=已取消),而非文字(如“待支付”),并備注枚舉含義 | |
| 是否合理設計索引? | 查詢頻繁字段(如user_id、order_status、create_time)加索引;避免過度索引(單表索引不超過5個) | |
| 關系設計 | 表間關系是否清晰(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 | 通過ER圖可視化(如PowerDesigner繪制),多對多場景必須加中間表(如“商品-訂單”中間表“order_product”) |
| 是否避免“循環依賴”? | 如A表存B表ID,B表不存A表ID,通過中間表或關聯查詢實現雙向關聯 |
三、代碼分層階段:高內聚低耦合,易維護易調試
關鍵原則:每層職責單一,依賴關系清晰(上層依賴下層,不反向依賴),符合行業主流架構規范。
| 檢查維度 | 核心檢查點 | 驗證方式/標準 |
|---|---|---|
| 分層架構合規性 | 是否采用經典分層(以Java為例)? | 實體層(Entity)→ 數據訪問層(DAO/Mapper)→ 業務層(Service)→ 表現層(Controller),無跨層調用(如Controller直接調用DAO) |
| 各層職責是否單一? | Controller:僅接收請求、參數校驗、返回結果;Service:僅處理業務邏輯;DAO:僅操作數據庫;Entity:僅定義數據結構 | |
| 是否使用“DTO/VO”隔離數據傳輸? | 前端交互用VO(視圖對象),服務間調用用DTO(數據傳輸對象),不直接暴露Entity給外部 | |
| 是否避免“業務邏輯冗余”? | 重復邏輯抽為工具類(Util)或公共Service,不復制粘貼(如“日期格式化”統一封裝為DateUtil) | |
| 編碼規范 | 命名是否統一規范? | 類名:帕斯卡命名法(如OrderService);方法名/變量名:駝峰命名法(如createOrder);常量:全大寫+下劃線(如ORDER_STATUS_PAID) |
| 是否處理異常場景? | 用統一異常處理器(如@RestControllerAdvice),避免try-catch嵌套;自定義業務異常(如OrderNotFoundException),不直接拋RuntimeException | |
| 是否添加必要注釋? | 類注釋:說明功能、作者、創建時間;方法注釋:說明入參、出參、異常場景;復雜邏輯加行內注釋 | |
| 是否遵循“開閉原則”? | 新增功能通過“接口+實現類”擴展(如PayService接口,實現WechatPayService、AlipayService),不修改原有代碼 | |
| 依賴管理 | 是否避免“循環依賴”? | 通過“依賴注入”(如Spring @Autowired),不手動new對象;若出現循環依賴,用@Lazy或拆分為第三方服務 |
| 是否控制第三方依賴數量? | 僅引入必要依賴,避免“依賴膨脹”(如用JDK原生工具類,不重復引入第三方工具包) |
四、拓展規劃階段:預留空間,平滑升級
關鍵原則:提前預判業務增長(如數據量、用戶量、功能擴展),設計時預留擴展點,避免“重構式升級”。
| 檢查維度 | 核心檢查點 | 驗證方式/標準 |
|---|---|---|
| 功能拓展 | 是否采用“模塊化設計”? | 按業務域拆分模塊(如訂單模塊、商品模塊、支付模塊),模塊間通過接口通信,可獨立部署(如未來拆分微服務) |
| 接口是否預留擴展參數? | API設計時加“擴展參數”(如extendParams Map<String, Object>),新增功能不修改接口結構 | |
| 是否支持“插件化/配置化”? | 高頻變化的規則(如優惠策略、風控規則)通過配置文件或數據庫存儲,不硬編碼(如“滿減規則”存于rule表,動態讀取) | |
| 性能拓展 | 是否預留“分庫分表”能力? | 主鍵設計支持分片(如用雪花算法生成分布式ID,避免自增ID分表沖突);大表(如訂單表)按“用戶ID哈希”或“時間范圍”規劃分表規則 |
| 是否支持“讀寫分離”? | 數據訪問層支持路由配置(如MyBatis-Plus讀寫分離插件),主庫寫、從庫讀,未來可新增從庫擴容 | |
| 是否考慮“緩存優化”? | 熱點數據(如商品詳情、用戶信息)預留緩存接口(如Redis緩存),避免直接查庫;設計緩存失效策略(如TTL過期+主動更新) | |
| 兼容與遷移 | API是否做版本控制? | 接口路徑加版本號(如/api/v1/order),升級時發布v2版本,老版本兼容運行,逐步灰度切換 |
| 是否預留“數據遷移”方案? | 設計數據表時考慮未來遷移成本(如字段類型兼容、索引可平滑刪除);復雜遷移需編寫腳本并測試 |
五、通用檢查項(全流程適用)
-
文檔完整性:是否輸出配套文檔?(需求文檔、ER圖、架構圖、接口文檔、編碼規范文檔)
-
評審機制:各階段是否經過評審?(需求評審、設計評審、代碼評審),有評審記錄和問題整改跟蹤
-
測試覆蓋:是否考慮測試場景?(單元測試覆蓋核心業務邏輯,集成測試覆蓋系統交互,壓力測試驗證性能)
-
安全合規: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敏感數據加密存儲,接口防SQL注入、防XSS攻擊,權限控制細化到接口/數據級)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