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貫穿整個軟件開發生命周期,與軟件開發息息相關,因此了解必要的開發模型和測試模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軟件開發模型
1.1 大爆炸模型
1.2 邊寫邊改模型
1.3 瀑布模型
1.4 快速原型模型
1.5 螺旋模型
1.6 迭代模型
1.7 敏捷開發模型
1.8 開發模型小結
二、軟件測試模型
2.1 V模型
2.2 W模型
2.3 X模型
2.4 H模型
三、軟件開發和軟件測試的關系
一、軟件開發模型
軟件開發模型是軟件開發全過程,能夠覆蓋軟件生命周期的基本階段,確定設計的方法、過程及工具;經典的軟件開發模型有:大爆炸模型、邊寫邊改模型、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螺旋模型、迭代模型、敏捷開發模型等;
1.1 大爆炸模型
大爆炸名詞源于宇宙大爆炸理論,軟件公司將所有人力、物力全部投入到產品開發過程中,一段時間后,產品出爐;此種模型方式簡單,幾乎無正規開發過程的計劃、進度安排,產品質量不可控。
1.2 邊寫邊改模型
實際工作中最常見的模型之一,在產品初期,建立大概設計,后續開始編碼、測試,發現bug,修改bug循環中,直至產品輪廓日漸清晰,最終完成產品;該模型適合中小型項目的快速開發,較正規開發過程較早的顯現成果;處于該開發模型下的測試人員,將陷入無休止的重復測試。

1.3 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式是典型的預見性方法,此模型將軟件生命周期劃分為(按固定順序相連的)若干階段:需求分析、設計、編碼、集成、測試、維護。開發過程嚴格按步驟進行,步驟成果作為衡量進度的方法,例如需求規格,設計文檔,測試計劃和代碼審閱等等。 如圖下所示:
1.4 快速原型模型
快速原型模型需要迅速建造一個可以運行的軟件原型 ,以便理解和澄清問題,使開發人員與用戶達成共識,最終在確定的客戶需求基礎上開發客戶滿意的軟件產品??焖僭湍P妥钪匾哪康氖谴_定用戶真實的需求并支持需求的動態變化,一般不單獨使用,而與瀑布模型或螺旋模型一起使用;

1.5 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是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的有機結合,由風險驅動,較其他模型強調了風險分析,比較適合較大型的系統,但是缺乏對風險的評估;

1.6 迭代模型
迭代模型是統一過程開發過程(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推薦的軟件開發模型。迭代開發是指在進行較大型的項目任務時,將迭代開發分為若干次,每次迭代都要從項目的管理及計劃/分析/設計/實現到運作整個過程。

1.7 敏捷開發模型
敏捷開發以用戶的需求進化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軟件開發。在敏捷開發中,軟件項目在構建初期被切分成多個子項目,各個子項目的成果都經過測試,具備可視、可集成和可運行使用的特征。換言之,就是把一個大項目分為多個相互聯系,但也可獨立運行的小項目,并分別完成,在此過程中軟件一直處于可使用狀態。
1.8 開發模型小結
“萬變不離其宗”,軟件生命周期是一定的,而軟件開發模型是在軟件生命周期中如何進行軟件開發的一種策略或指導方法,它是由軟件工程師在實際工作中總結和提煉出的一套覆蓋軟件生命周期的框架。在軟件生命周期中可以選擇多個軟件開發模型協同開發。
未完,待續。。。。
-------------------------------------------
文章部分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
“ 乘 風 破 浪 會 有 時 , 直 掛 云 帆 濟 滄 海 ”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