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服務的架構中的服務治理
采用面向服務的架構設計的系統,隨著服務越來越多, 面向服務的架構也會帶來的副作用,會有盲區,也會有雷區
副作用:
1 業務被分成獨立的單元,服務高度的自組織性,每個人只關于自己負責的單元,自己提供的服務和引用其他單元的服務,缺乏對系統整體的了解。而對整體視圖了解的人相對決定業務的質量。
2 溝通成本比較高,雖然開發可以并行,但是由于溝通的成本,導致效率低下。
盲區:從戰略目標到最后業務的實現,由于業務分割成多個獨立的單元,每個單元的理解程度不一樣,導致最后業務偏離整體目標。例如戰略目標是100%,
不同單元的理解程度為90%,如果有5個單元,目標會有90%*90%*90%*90%*90% = 59%
雷區:某一個關鍵服務不可用,業務流程就會出現問題。服務需要分級別。不同級別的服務要求不一樣。
這個時候需要 需要對服務進行治理
首先架構上要合理,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架構透明:
一致的技術架構以及編程模型。需要考慮開發工具上(代碼自動生成,開發流程上,代碼規范上),采用DDD(領域驅動設計)的編程模型,更加透明的解釋了業務模型。
讓所有的開發人員達到對架構的理解和認同。
各種源數據的展示(比如系統,服務,以及依賴關系模型描述,系統提供了哪些服務,服務的功能說明,服務的接口說明,以及依賴哪些服務,被那些服務依賴等遠數據信息)。
讓系統分析人員了解服務模型以及之間的關聯。
架構控制:
對服務的運行期的情況進行分析和監控。
通過流程來實現對服務的變更進行控制,服務的升級影響進行評估。
架構對齊:
通過實施企業架構,讓IT系統機構對齊公司的業務架構。通過企業架構方法(TOGAF)來實現公司的戰略和業務與IT系統的建設相映射。
企業架構一種方法論,指導企業如何建立自己信息系統,來指導公司整體的戰略。這一塊后續專門會進行分析。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