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努力工作嗎?
最近在infoq 上面看到一篇比較有意思的文章《你在努力工作嗎?》
人們普遍存在這樣一種觀念:管理者想覺察到所有的團隊成員正在“努力工作”,而不是看他們交付物的價值水平“。
對于一個管理者來說,如何評估一個員工的績效,就是通過員工在工作中的產出,而這些產出是通過安排任務或者達到某種目標的方式進行的。這就是所謂的評估/排名體系。不過這個前提是需要管理者的在整個過程中都對員工所從事的工作以及分配的任務有一個很清楚的了解。在傳統的瀑布模型的項目過程中,管理者可以很容易根據各個階段的產出來衡量員工的績效,但是在敏捷開發中,自己部門的員工會和其他部門的員工組成一個自組織的小團隊,這個小團隊可能脫離管理者的控制。這里管理者可能對自己的員工工作情況和產出并不了解,管理者可能還擔心員工的工作偷懶。
這個就是在《你在努力工作嗎》提出的一個概念,就是管理者一般都是通過傳統的評估/排名的方式來對員工進行考核,而不是按照整個團隊的產出來評估的。管理者會有一個“社會懶惰'的意識在里面,這個社會懶惰很有意思的,就是說“如果多個人共同完成一個任務,那么單個人也就沒有那么努力了”。管理者也認為,如果不給員工壓力,員工就會表現的倦怠,從而給員工壓力,希望他們更努力的工作,而管理者潛意識里面就會認為,誰表現的越努力(比如說加班時間多),誰的評估結果就越好,從而導致大部分員工制造出努力工作的假象。
最后也說明了加班導致效率低下的問題,每周工作超過40小時,工作效率就會越來越低。這個我倒不怎么認為,畢竟很多時候工作進度就在那里,效率低了,但是時間長了,工作的產出肯定增加了。只不過增加的曲線不是比例線,而是一條曲線。隨著工作時間增加值/總產出增加值 是逐漸降低的。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