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的課題分離是很好用的東西
正文
今天聊一個心理學概念,我覺得非常實用的東西:阿德勒的 "課題分離"。
之前聊過,心理學三巨頭:弗洛伊德、榮格、阿德勒。詳情見這篇文章。精神分析我們就不說了,起碼原教旨主義就不說了,那個就是邪教。而阿德勒的核心觀點課題分離,是我接觸心理學之后,覺得最實用的東西。
簡單來說就是:分清楚什么是你的事,什么是別人的事。
聽起來很簡單對吧?但是大部分人在生活中,都把這兩個搞混了。結果就活得很累,很焦慮,很痛苦。
一、大部分人都在管別人的閑事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煩惱,其實都來自于一件事:想要控制別人。
想要控制父母理解你的選擇,想要控制領導認可你的能力,想要控制朋友按你的想法行事,想要控制孩子按你的期望成長。
但是你想過沒有,這些事情真的是你能控制的嗎?
父母會不會理解你,這是父母的課題;領導會不會認可你,這是領導的課題;朋友會不會按你的想法行事,這是朋友的課題。
你能做的,只是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自己的態度展示出來。至于別人怎么想,怎么做,那是別人的事情。
但是我們總是搞反了。我們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試圖改變那些我們根本改變不了的事情。
然后抱怨:為什么他們不理解我?為什么他們不按我說的做?
拜托,這本來就不是你的課題好嗎?
二、什么是你的課題,什么是別人的課題?
判斷標準很簡單:這件事的后果,最終由誰來承擔?
比如說,你要不要努力工作,這是你的課題,因為工作好壞的后果,最終由你來承擔。
但是領導會不會給你升職,這是領導的課題,因為升職決定的后果,最終由領導來承擔。
你要不要孝順父母,這是你的課題,因為孝順與否的后果,最終由你來承擔。
但是父母會不會滿意你的孝順方式,這是父母的課題,因為滿意與否的后果,最終由父母來承擔。
你要不要對朋友好,這是你的課題,因為對朋友好壞的后果,最終由你來承擔。
但是朋友會不會因此對你好,這是朋友的課題,因為對你好壞的后果,最終由朋友來承擔。
看明白了嗎?
你只需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不需要對別人的選擇負責。
三、課題分離能解決什么問題?
首先,能解決焦慮問題。
大部分焦慮,都來自于想要控制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
比如說,你擔心別人怎么看你。但是別人怎么看你,這是別人的課題,你控制不了。
你能控制的,只是你自己的行為。你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至于別人怎么看,那是別人的事情。
一旦你明白了這一點,焦慮就會大大減少。
其次,能解決人際關系問題。
很多人際關系的矛盾,都來自于課題混亂。
比如說,父母總是干涉孩子的選擇,孩子總是抱怨父母不理解。
但是如果用課題分離來看:孩子選擇什么樣的生活,這是孩子的課題;父母會不會支持,這是父母的課題。
孩子只需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不需要強求父母的支持。父母也只需要表達自己的態度,不需要強制孩子接受。
這樣一來,矛盾就會少很多。
不僅僅是矛盾,還有失望也會少很多。失望來源于現實和預期的落差。分清課題,至少你會在把自己欲望架高的時候,馬上明白:自己的預期是自己的課題,而別人會不會達到自己的預期,那是別人的課題。
所以——你能做的只有壓降自己的預期,而非干預別人的課題,讓別人的結果強行達到你的預期。
最后,能解決內耗問題。
很多人之所以內耗,就是因為把精力花在了不該花的地方。
比如說,花大量時間琢磨領導的心思,花大量精力討好不喜歡自己的人,花大量時間抱怨改變不了的現狀。
但是如果你明白了課題分離,你就會把精力集中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提升自己的能力,改善自己的行為,優化自己的選擇。
這樣效率會高很多,成果也會好很多。
四、課題分離不是冷漠,是智慧
有人可能會說:這樣不是太冷漠了嗎?不關心別人的感受?
不是的。
課題分離不是讓你不關心別人,而是讓你用正確的方式關心別人。
比如說,朋友遇到困難,你想幫助他。
錯誤的方式是:替他做決定,替他承擔后果,然后抱怨他不聽你的建議。
正確的方式是:提供你能提供的幫助,表達你的關心和建議,但是最終的決定權和后果,都留給他自己。
這樣既表達了關心,又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
再比如說,孩子學習不好,你很著急。
錯誤的方式是:天天盯著他學習,替他安排一切,然后抱怨他不努力。
正確的方式是: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導,但是學習的責任,讓他自己承擔。
這樣既履行了父母的責任,又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感。
五、如何實踐課題分離?
首先,遇到問題的時候,先問自己:這是我的課題,還是別人的課題?
如果是你的課題,那就想辦法解決。如果是別人的課題,那就放手讓別人去處理。
其次,明確自己的邊界。
什么事情你會管,什么事情你不會管,要有明確的標準。
比如說,朋友的感情問題,你可以傾聽和建議,但是不會替他做決定。
孩子的學習問題,你可以提供條件和指導,但是不會替他承擔后果。
再次,學會說 "這是你的選擇"。
當別人想要你替他承擔責任的時候,溫和但堅定地說:"這是你的選擇,你自己決定。"
當別人抱怨你不按他的想法做事的時候,平靜地說:"這是我的選擇,我自己負責。"
最后,專注于自己能控制的事情。
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提升自己、改善自己、完善自己上面。
別人怎么樣,那是別人的事情。你怎么樣,才是你的事情。
六、課題分離的邊界在哪里?
當然,課題分離也不是萬能的,也有邊界。
比如說,如果別人的選擇會嚴重傷害到你,那你就有權利保護自己。
如果你有法律或道德上的責任,那你就不能完全放手。
但是在大部分日常生活中,課題分離都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它能讓你活得更輕松,更自在,更有效率。
不再為別人的事情焦慮,不再試圖控制控制不了的事情,不再把別人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
專注于自己的課題,做好自己的事情,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這就是阿德勒課題分離的智慧。
簡單,但是很有用。
試試看,你會發現生活輕松很多。
南國微雪 Miyuki
2025 年 9 月 16 日
封面圖

攝影師?畫師 | Casey Horner
圖源 | Unsplash
本文由博客一文多發平臺 OpenWrite 發布!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