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3】企業中項目管理常見的問題,PMO視角(歡迎大家追加,我將會借此梳理我的知識圖譜,總結后輸出)
【需求】
1:什么需求都緊急,什么需求都重要。
2:做之前評估很有意義,做完之后效果平平。
3:有些商業指標一直在說優化,投入很多資源。但沒次等到上線就出問題,大型活動就降級。出問題就說是別人的問題(無解耦),有效果就是自己的提升。
4:總有需求在項目啟動中后期要插入,大領導總認為大家在瞎忙活,他那個需求著急且重要。
5:需求總是說不清楚,部分產品只是業務或者領導的傳話筒,有些需求沒法實現,有些需求實現代價很大,沒有經過任何科學需求價值分析。(如kano等方法論)
6:年度規劃很棒,但是限于上述實際原因,每個周期落實的不多。
【技術】
1:天天都要重構,優化,改善,搞不清楚是經理留下來的研發時間buffer,還是系統真的就這么爛。
2:技術人員的意識很薄弱,總犯一些低級問題,但他們的態度也不差。
3:上線前都測試過,一上線就漏測,怕啥來啥。(但從未給足時間)
4:線上問題甩鍋意識強烈,但問題修復陣仗不小,挺積極。
【部門內】
1:產品和技術關系不好。
2:技術和測試關系不好。
3:排斥一切統計、量化、過程資產留存的活動。
4:沒有決策權的人要擔責任,有決策權的人不做決策。
5:山頭意識強烈,內部斗爭嚴重,甚至有些時候個人利益,職業生涯利益大于公司利益。
【部門間】
1:無利不配合
2:無利不溝通
3:靠私下關系打黑工。
4:靠找大領導才能完成需求下達、部署、落地,而非流程。
【人力】
1:接著降本增效的由頭,聽從部分有權利的小人,進行不科學的人力裁剪。
2:靠績效考核是截止日幾天前和領導的辦公室嘀咕出來的。
3:績效成了一個簡單的結果,不能起到培養員工的作用。
4:會做的比不過會吹的,會吹的不如會吹的。
【協同及數據】
1:數據錄入遲滯
2:數據失真
3:協同工具、流程被視為在無線內外壓力下的又一根千斤稻草
【其他】
1:項目管理人員只有title。除了專業性外,包含但不限于依靠影響力,厚臉皮,狐假虎威來完成目標。而大部分時候人們稱這個為軟實力。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