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2】PMO淺談敏捷視角的效能提升
拋出問題:醉漢路燈下找鑰匙,但要是根本不在燈下,起始就在你身邊
現狀:我們只看局部,研發過程中PRD是不是符合規范,提單多不多啊,代碼量多不多啊,是不是很忙啊?
我們輸出的數據中匯報的總是開發,產品,測試,看到的是人,看到的是部門維度人力的投入情況,看上去的只是局部的。
影響效率的本質:是需求溝通問題,目標對齊的問題,各部門協作的問題,質量的問題,交付模式的問題,這些問題都不是局部,而正是交付中這種各類的問題,都會導致需求的停滯,價值流動的停滯。
停滯的需求又從更本上損害了研發效能,如何讓需求在流程上更順暢的流動,以流動效率為核心,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才是光該照亮的地方。
組織的終極目標:在動蕩的商業環境下持續的創造價值,持續產生利潤
1:那我們改如何提升效能,持續的交付有效的價值呢?

2:我們以敏捷視角如何做,如何落地呢?
a:精益的核心是減少浪費,減耗提產,平時遇到的浪費問題有哪些呢?
- 價值交付,但未被使用-價值驅動,用戶故事
- 需求傳遞但訴求不清晰-澄清會議
- 需求完成度低-做一半取消、設計方案有大問題導致BUG太多偏離原始訴求,代碼分支問題-專家分析,交互式開發,制定缺陷閉環原則,時間觀念。
- 價值流動緩慢,阻塞-看板
- 缺陷太多-TDD測試驅動開發,通過測試用例來寫代碼。自動化測試。
- 人員流動大,新任務上手難度大-必要的組織資產
b:具體方法論如下圖

RACI
明確權利和責任,明確知情人,因人設事。
提高協同效率
SCRUM模式交付
報漏問題
看板,及時反映問題現象
聚焦價值,4VC && CROI方法

微軟2W1H方法論
| WHY | WHO | HOW |
|---|---|---|
| 要干啥 | 誰來干 | 怎么干 |
故事地圖
要開發的功能總能超出你能投入的開發資源
所以我的建議:
1:聚焦價值傾向決定系統需要什么功能
2:最小化輸出,最大化影響
3:將需求按照價值維度分層,聚焦用戶痛點和合適自己產品的價值維度。
對于產品來說
1:尋找差異化功能,明顯區分于競爭對手
2:攪局功能,別人有我也有
3:提升功能
4:基礎功能
歸根到底的事,解決了誰的痛點,這個‘誰’優先級高不高,他的問題是否是真正存在的,動機是什么,能帶來多大價值(對他自己,對組織,對產品建設)
方式方法論可以采用現成的故事地圖方法,微軟等敏捷大廠都有優秀案例

學習分享型組織
PDCA:復盤會議,組織過程資產沉淀
3:效能提升的終極形態(三步走)

附錄1:
1:看板:
判斷看板的好壞:
1:是否反應端到端的交付過程
2:是否即時體現影響價值流動的瓶頸和問題
3:能否依據可視化信息協作和做決定

2:只有精益的產品創新配合精益的需求管理,得到大家敏捷的協作來持續交付和實踐,才能系統的提升研發效能,提升價值流動速率,提升需求交付吞吐率,提升交付質量。
最終達到利潤、用戶、運營效率以及口碑的增長

3:項目中常遇到的問題,應該都能從本文中找到答案。
a:需求入池標準低,需求池不清晰
b:缺乏用戶故事梳理,用戶訴求引導
c:產品線產品缺乏需求偏向性,不能更好的聚焦
d:需求承接后內部流傳過程不清晰,往往出問題才暴露
e:版本缺乏公示公開途徑和方法
f:組織缺乏精細化管理
g:緊急需求識別互斥或者拆解耦合能力低,組織資產沉淀不足,導致需求前后互斥。影響質量
h:開發人員意識不足分支繁雜亂,很如意出現多軌跡并行,無法及時響應需求變化,影響變更質量
i:沒有中長期規劃,必須做且重要的自研優化和升級到節骨眼上在做,一方面影響版本質量,一方面會影響價值流動。
PS:推薦給大家一個好東西,思路整理專用
https://www.processon.com/diagrams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