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Agent如何改造傳統工作流:從搜索到全能助手
智能Agent如何改造傳統工作流:從搜索到全能助手
引言:當AI遇上工作流
還記得我們以前搜索信息的方式嗎?輸入關鍵詞,瀏覽大量結果,篩選有用內容,再整合成我們需要的答案。這個過程不僅耗時,還常常讓人感到疲憊。
如今,智能Agent的出現正在徹底改變這一切。想象一下,你只需提出一個問題:"北京今年什么時候入秋,哪里是賞秋的最佳去處?什么時候去最合適?", AI就能直接給你一個完整、準確的答案,甚至還能根據你的后續問題深入解釋 。這就是Agent賦能工作流的魅力所在。
本文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帶你了解智能Agent如何改造傳統工作流,讓AI真正成為你的得力助手。
什么是Agent?為什么它能改變工作方式?
簡單來說,Agent就是一個能夠理解你的需求,并自主調用各種工具來完成任務的AI助手。它不僅能理解你的問題,還能規劃解決方案,調用合適的工具,最后整合結果呈現給你。
傳統AI只能回答問題,而Agent則可以"行動" ——它能搜索網絡、生成圖片、編寫代碼、分析數據,就像一個全能助理。

Agent如何智能調用工具?
當你向Agent提問時,它會經歷以下幾個步驟:
- 理解你的需求:分析你的問題,確定需要完成什么任務
- 選擇合適的工具:從它的"工具箱"中選擇最適合的工具
- 準備必要的參數:提取問題中的關鍵信息作為工具的輸入
- 執行工具調用:使用選定的工具完成任務
- 整合結果:將工具返回的結果轉化為易于理解的回答
比如當你問"北京今年什么時候入秋"時,Agent會識別出這是一個天氣查詢任務,需要調用網絡搜索工具,并將"北京"、"2024"、"入秋時間"作為關鍵參數。
從傳統搜索到智能Agent:三代進化
第一代:傳統搜索引擎
傳統搜索引擎只能返回相關網頁列表,你需要自己瀏覽、篩選和整合信息。比如搜索問題【北京今年什么時候入秋,哪里是賞秋的最佳去處?什么時候去最合適】結果如下:
你會得到多個網頁鏈接,需要自己點擊進入,找到相關信息,再整合答案。這個過程耗時且效率低下。
第二代:AI總結 + 搜索引擎
簡單的AI搜索能夠總結網頁內容,但缺乏深度思考和規劃能力。讓 AI搜索 回答【北京今年什么時候入秋,哪里是賞秋的最佳去處?什么時候去最合適】以智譜官方給出的的AI搜索結果為例:

挺不錯,問題基本都回答了,但邏輯有點凌亂,不夠清晰,但是最關鍵的是: 搜索時間錯誤了!!! LLM只是為了搜索問題而搜索忽視了“ 今年 ”這個關鍵詞,而且并沒有把得到的【北京的秋天時間】、【北京賞秋去處】兩部分信息很好的聯系起來
上面是智譜官方的AI搜索,通用系統提示詞和思維鏈等方面優化做的還是很好,所以缺陷的對比效果不明顯,來看一下依據這個邏輯用Coze搭建的AI智能助手,也集成了web_search的能力。同樣的問題,讓 AI搜索 回答【北京今年什么時候入秋,哪里是賞秋的最佳去處?什么時候去最合適】效果如下:

我是初步實踐做的這個AI智能助手,因為沒有給他配置工作流和思維鏈的方式,所以他也只能是根據coze的function call的能力分開兩次調用web_search來檢索 【北京的秋天時間】、【北京賞秋去處】。然后coze的LLM 簡單拼接了兩個搜索信息的回答。所以說自己搭建的助手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
這里就明顯暴露了第二代AI搜索的核心問題:缺乏上下文理解和推理能力,無法真正理解用戶意圖的深層次含義 。從技術角度看,這是因為簡單的RAG(檢索增強生成)系統雖然能夠獲取外部信息,但缺乏對信息的深度處理和整合能力。
所以Agent可以作為載體與外部世界進行交互處理問題,但是對于復雜情況 / 高精度解決方案還是要依靠完善的Agent工作流 / 思維鏈(類似O1模型范式)來助力AI能力的落地
第三代:工作流增強的智能Agent(AI總結 + 搜索引擎 + 工作流/思維鏈)
工作流增強的Agent不僅能搜索信息,還能規劃解決方案,分步驟執行任務,并整合結果。智譜官方的AI搜索+深度推理回答【北京今年什么時候入秋,哪里是賞秋的最佳去處?什么時候去最合適】效果如下

在官方的AI搜索智能體中,時間正確,抓住用戶和核心訴求回答問題,并且邏輯清晰地呈現結果。這里能夠更加智能準確的回答,深度推理、思維鏈的能力功不可沒。
分析一下這里agent的工作流和邏輯。首先都是一樣的,將問題進行了拆解:
- 第一步查詢今年(2024年)的北京入秋時間;
- 緊接著查詢北京賞秋的最佳去處和時間;
最后綜合兩部分搜索得到的結果進行總結回答,并且完全按照問題拆解的步驟進行回答,邏輯清晰。通過思維鏈的方式讓AI搜索在解決LLM幻覺問題的同時也能變得更加聰明。
同時智譜的Agent也可以調用包括繪畫、代碼在內的各種工具,從而解決了傳統搜索引擎和常規 AI 不能解決的難題,表現得更像 “人”了。
實際案例:用Coze搭建自己的智能Agent
Coze是一個讓普通用戶也能輕松創建Agent的平臺。下面是我用Coze搭建的一個簡單Agent示例,首先給智能體中的LLM加人設與回復邏輯的系統提示詞,讓他有相應主題的問答及語義理解的能力;
然后給Agent加上各種能力插件,比如getToutiaoNews、LinkReaderPlugin、bingWebSearch、kimiAI、CodeRunner等等,使其能夠處理特殊任務,效果如下圖所示:

這個Agent能夠:
- 回答關于AI的問題
- 搜索網絡獲取最新信息
- 閱讀網頁內容進行深入分析
- 生成PPT等文檔
我的提問【什么是agent】會觸發Doubao-pro的functionCall 能力,分析問題語義并調用相應的工具,比如bingSearch來找相關的介紹資料來回答問題
再比如,添加AiPPT插件就可以借助AI搜索【請搜索兩個最新的AI開源項目并制作簡單的ppt來簡要介紹內容】到的資料直接轉換為ppt進行展示出來。它會自動:
- 使用搜索工具查找最新AI項目
- 分析搜索結果,提取關鍵信息
- 調用PPT生成工具,創建演示文稿


可以看到Doubao-pro很清楚的理解了語義并規劃了相應的工具調用過程,先使用bingSearch查找開源項目,然后LLM將學習總結的內容轉換為ppt展示出來。
除了AI搜索,還可以對搜索到的鏈接中的信息進行進一步追問,這時Agent會調用LinkReaderPlugin工具來進一步獲取搜索到的鏈接里面的內容來展開回答問題

總的來說,用coze搭建一個優秀的agent主要可以分為以下步驟:
- 規劃: 制定任務的關鍵方法
- 總結任務目標與執行形式
- 將任務分解為可管理的子任務,確立邏輯順序和依賴關系
- 設計每個子任務的執行方法
- 實施: 分步構建和測試 Agent 功能
- 在 Coze 上搭建工作流框架,設定每個節點的邏輯關系
- 詳細配置子任務節點,并驗證每個子任務的可用性
- 完善: 全面評估并優化 Agent 效果
- 整體試運行 Agent,識別功能和性能的卡點
- 通過反復測試和迭代,優化至達到預期水平

Coze搭建AI搜索與對話智能體的本地部署
coze平臺支持api調用,于是我就借助搭建的agent的能力部署一個本地的Agent智能助手,項目庫代碼結構如下

通過本地部署可視化Agent的輸出效果如下:

可以在本地就實現agent的web搜索功能、textToimage功能等等
利用coze的api在本地部署agent時遇到的難點:
-
coze的說明文檔對python的支持不是很好,很多細節接口實現細節需要去搜索
-
coze的鑒權方式兼容性比較差,我采用了一個開源的Coze類來封裝了鑒權的
-
agent調用插件生成結果時可能會輸出很多多余的內容,我優化了提示詞輸出的約束和api的輸出格式調整
其次我也嘗試了使用langchain的框架來搭建AI搜索的Agent

利用langchain在本地用純代碼方法部署agent目前遇到的難點:
- langchain官方提供的免費可用搜索插件很少,比如bing官方的搜索api自己用是需要訂閱的
- langchain的理解和學習成本高,涉及復雜架構和新術語。而且不同的已有插件api的出入參都需要大量時間去調試
- 如果在langchain搭建工作流,需要考慮到環境配置和依賴管理復雜以及兼容性問題。
如何開始使用Agent改造你的工作流?
想要開始使用Agent改造你的工作流,可以從以下幾個簡單步驟開始:
- 選擇合適的平臺:Coze、Dify、langchain、Crewai等都提供了Agent功能
- 確定你的需求:思考哪些重復性工作可以交給Agent
- 從簡單任務開始:先用Agent處理簡單的信息搜集、整理工作
- 逐步擴展能力:隨著你對Agent的了解加深,可以讓它處理更復雜的任務
對于普通用戶,我推薦直接使用Coze這類平臺,它們提供了友好的界面,無需編程知識就能創建功能強大的Agent。
Agent適用性自測問卷
想知道你的工作是否適合用Agent改造?回答以下問題,評估一下吧!
-
你的工作中是否有大量需要搜索和整理信息的任務?
- A. 經常需要
- B. 偶爾需要
- C. 幾乎不需要
-
你是否經常需要處理結構化的數據(如表格、報表等)?
- A. 是的,每天都要處理
- B. 有時候需要
- C. 很少需要
-
你是否需要定期生成類似格式的文檔或報告?
- A. 是的,這是我的日常工作
- B. 有時候需要
- C. 很少需要
-
你的工作中是否有明確的、可重復的流程?
- A. 有很多這樣的流程
- B. 有一些固定流程
- C. 大多是創造性工作,很少有固定流程
-
你是否經常需要在多個工具或平臺之間切換來完成工作?
- A. 是的,經常在多個工具間切換
- B. 有時候需要
- C. 通常只在一兩個工具中工作
-
你的工作是否包含大量簡單但耗時的任務?
- A. 是的,有很多這樣的任務
- B. 有一些這樣的任務
- C. 幾乎沒有
-
你是否經常需要從大量信息中提取關鍵點?
- A. 經常需要
- B. 有時候需要
- C. 很少需要
-
你是否愿意投入時間學習和配置AI工具?
- A. 非常愿意
- B. 有一定意愿
- C. 不太愿意
評分標準:
- 主要選擇A:你的工作非常適合用Agent改造!可能會大幅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 主要選擇B:你的工作中有一些任務適合用Agent處理,可以從這些任務開始嘗試。
- 主要選擇C:你的工作可能更依賴創造性思維,但Agent仍可以在信息收集和初步分析方面提供幫助。
常見問題解答
1. Agent和普通AI助手有什么區別?
回答: Agent比普通AI助手多了"行動"能力。普通AI助手只能基于已有知識回答問題,而Agent可以主動調用外部工具(如搜索引擎、代碼執行器、數據分析工具等)來獲取信息并執行任務。簡單說,普通AI是"知道",Agent是"知道+做到"。
2. 我沒有編程基礎,能使用Agent嗎?
回答: 完全可以!現在有很多低代碼或無代碼平臺(如Coze、Dify等)讓普通用戶也能輕松創建和使用Agent。這些平臺提供了友好的圖形界面,你只需通過簡單的拖拽和配置就能創建功能強大的Agent。
3. Agent會不會泄露我的敏感信息?
回答: 這取決于你使用的平臺和配置。大多數正規Agent平臺都有嚴格的隱私政策,但建議:
- 不要讓Agent處理高度敏感的個人或商業信息
- 使用支持本地部署的解決方案處理敏感數據
- 了解并配置平臺的數據保留和隱私設置
4. Agent的使用成本是多少?
回答: 成本因平臺而異:
- 許多平臺提供免費入門級別(如Coze目前的基礎功能是免費的)
- 付費版本通常按API調用次數或使用量計費
- 自建解決方案需要考慮開發成本和基礎設施費用
總體而言,對于個人用戶,基礎使用通常是可負擔的,而企業級應用則需要根據規模和需求評估成本。
5. 我的Agent表現不佳,如何改進?
回答: 改進Agent性能的幾個關鍵方法:
- 優化提示詞:明確、具體的指令通常能獲得更好的結果
- 細化工作流:將復雜任務分解為更小的步驟
- 添加適當工具:確保Agent有完成任務所需的所有工具
- 增加示例:提供成功案例讓Agent學習
- 收集反饋:記錄失敗案例,有針對性地改進
所以,你準備好讓Agent改造你的工作流了嗎?
想了解更多?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對Agent的看法或使用體驗!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