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MII
核心概念:MAC 與 PHY
首先要理解,一個完整的網絡控制器通常分為兩部分:
-
MAC(Media Access Control):負責數據鏈路層,處理數據幀的組裝、尋址、錯誤校驗等。現在,MAC通常都集成在CPU或SoC內部。
-
PHY(Physical Layer):負責物理層,實現數字信號與模擬信號的轉換,驅動網線、光纖等物理介質。
MAC 和 PHY 之間需要一個標準的接口來進行通信,這就是您問到的協議。
主流的 MAC-PHY 接口協議(從老到新)
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接口協議,SGMII 是當前最常見的一種。
1. MII(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
-
誕生年代:早期
-
特點:
-
并行接口:需要16根數據和控制信號線。
-
引腳多:導致PCB布線復雜,芯片引腳數量多。
-
速度:支持10Mbps和100Mbps。
-
-
現狀:基本已被淘汰,僅在一些老舊設備上能看到。
2. RMII(Reduced MII)
-
特點:
-
MII的簡化版,將數據線從16根減少到7根。
-
同樣支持10M/100Mbps。
-
在成本敏感和引腳數量受限的嵌入式設備中很常見。
-
-
現狀:在百兆網絡應用中仍然廣泛使用。
3. GMII(Gigabit MII) & RGMII(Reduced GMII)
-
GMII:為千兆以太網設計,但同樣是并行接口,引腳數更多。
-
RGMII:這是千兆以太網最常見、最主流的接口之一。
-
特點:
-
GMII的簡化版,數據線大幅減少。
-
采用 DDR(雙倍數據速率) 技術,在時鐘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傳輸數據。
-
支持10M/100M/1000Mbps。
-
-
現狀:大量用于千兆網絡芯片和嵌入式CPU的連接。
-
4. SGMII(Serial Gigabit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
-
特點:
-
串行接口:只有一對差分發送線和一對差分接收線(共4個引腳),極大地減少了引腳數量。
-
高速:每對差分線以1.25Gbps的速率運行。
-
靈活性高:除了用于連接PHY芯片,還可以直接與光纖模塊(SFP)等設備連接。
-
支持速率自協商和多種配置。
-
-
現狀:這是當前千兆及更高速率應用中最主流的接口之一,尤其是在需要簡化布線、高速率和靈活性的場景。
5. USXGMII(Universal Serial 10G/5G/2.5G/1G/100M/10M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
-
特點:
-
支持從10M到10G的多種速率,是“萬能”型接口。
-
同樣是串行接口,引腳數少。
-
-
現狀:主要用于2.5G、5G和10G等多速率自適應場景。
-


核心答案:MAC 和 PHY 是一個芯片嗎?
不完全是。存在兩種主流方案:
-
獨立芯片:MAC 和 PHY 是兩顆獨立的芯片。
-
集成芯片:MAC 和 PHY 被集成在一顆芯片里。
而 CPU 與它們的連接方式,也因上述方案而異。
為了讓您一目了然,我們通過下圖來展示這兩種架構及其連接關系:
詳細解釋
1. MAC 和 PHY 的角色分工
首先,必須理解它們的功能分工,這決定了為什么需要這兩種芯片:
-
MAC(媒體訪問控制器):
-
職責:工作在數據鏈路層。
-
具體工作:負責數據幀的組裝、尋址(源/目的MAC地址)、差錯校驗(CRC)、流量控制等。它處理的是規整的“數字數據包”。
-
-
PHY(物理層接口):
-
職責:工作在物理層。
-
具體工作:負責將MAC傳來的數字信號,通過調制編碼(如MLT-3、PAM4等),轉換成可以在網線、光纖上傳輸的模擬信號,并驅動物理介質。同時,它也負責接收模擬信號并將其解調為數字信號傳給MAC。它處理的是 electrical signal。
-
2. 三種架構方案詳解
現在,我們結合上圖,對三種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方案一:獨立模式 - CPU + MAC芯片 + PHY芯片
-
連接方式:
-
CPU 與 MAC:通過PCIe總線連接。MAC控制器對于CPU來說,就是一個PCIe設備。
-
MAC 與 PHY:通過標準接口連接,例如我們之前討論的 SGMII、RGMII 等。這些接口定義了數據、時鐘和控制信號的電氣規范和時序。
-
-
應用場景:早期系統、高性能網卡(服務器、高端路由器),以及當CPU內部沒有集成MAC時。
方案二:集成模式 - CPU + 網絡芯片(MAC+PHY集成)
-
連接方式:
-
CPU 與 網絡芯片:同樣通過PCIe總線連接。
-
芯片內部:MAC和PHY被封裝在同一顆芯片內部,它們之間通過內部總線連接,對使用者來說是透明的。
-
-
應用場景:最常見的USB網卡、普通PCIe網卡。這種方案簡化了PCB設計,降低了成本。
方案三:SoC集成模式 - CPU(集成MAC) + 外部PHY芯片
-
連接方式:
-
CPU 與 PHY:這是最直接、最常用的嵌入式方案。CPU/Soc內部已經集成了MAC控制器,它直接通過 SGMII、RGMII 等接口連接到外部的PHY芯片。
-
CPU 內部:集成MAC通常會作為一個內部外設,通過SoC的內部總線(如AXI)與CPU核心通信。
-
-
應用場景:幾乎所有現代路由器、交換機、物聯網設備、單板計算機(如樹莓派)。這是空間和成本最優化的方案。
總結
| 方案 | MAC位置 | PHY位置 | CPU與網絡的連接方式 | 典型應用 |
|---|---|---|---|---|
| 獨立模式 | 獨立芯片 | 獨立芯片 | PCIe -> 獨立MAC芯片 -> (SGMII) -> 獨立PHY芯片 | 高性能服務器網卡 |
| 集成模式 | 與PHY集成 | 與MAC集成 | PCIe -> 網絡芯片(MAC+PHY) | 普通USB/PCIe網卡 |
| SoC集成模式 | 集成在CPU/Soc內部 | 獨立芯片 | CPU內部MAC -> (SGMII/RGMII) -> 獨立PHY芯片 | 路由器、嵌入式設備(最常見) |
所以,簡單來說:
-
MAC 是“經理”,負責決策和打包任務。
-
PHY 是“工人”,負責實際執行和搬運。
-
CPU 是“老板”,給經理下達指令。
-
它們可以分開辦公(獨立芯片),也可以在同一個辦公室工作(集成芯片)。在嵌入式領域,老板(CPU)常常直接把經理(MAC)帶在身邊,只外聘一個工人(PHY)。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