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對軟件工程的認知與理解
一.再談對軟件工程的基礎性認知和理解
經過十周的軟件工程導論課程,三個項目的完成,我們團隊認為軟件工程就是指把系統的,規范的,可度量的途徑應用于軟件開發,運行和維護配置過程。
我們始終認為團隊項目應遵循七大基礎原理去完成,分別是
- 分階段的生命周期計劃嚴格管理
- 堅持進行階段審核(以保證軟件產品的質量)
- 實行嚴格的產品控制(需求的邊改需要控制)
- 采用現代化程序設計技術(技術先進,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產品維護效率)
- 結果能清楚地審查
- 開發小組人員少而精
- 承認不斷地改進軟件工程實踐的必要性
二.軟件工程課程總結——目標
通過課上的學習與作業項目的完成過程,了解到軟件開發由項目的確定到項目的需求分析,再到概要,詳細設計,代碼設計以及開發完成后軟件的測試等等這一完整的軟件開發流程。學習上面每一個步驟中的相關方法和工具。學完后應初步具備具備管理整個軟件開發流程的能力。從而提高軟件的質量與生產率,最終實現軟件的社會化生產。在給定成本,進度的前提下,開發出具有可修改性的,可靠性的,可維護性的,可移植性的,可重用性的并且滿足用戶需求的軟件產品。
三.軟件工程項目總結——團隊所完成的任務,學習到的知識,有哪些收獲
經過一學期的軟件工程課程,我們從個人項目(最大子數組和)到雙人項目(二維最大子數組和)再到最后的團隊項目(銀行儲蓄開發系統),我們學習到了團隊之間的凝聚精神,互幫互助的精神,學習到了如何對項目組織結構的分配工作更加妥善,通過寫項目報告,整個團隊對于流程圖,UML類圖以及項目分析和軟件設計以及測試和維護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對于課本知識更加的鞏固。通過了一學期的課程和項目的實踐,對于個人不同的開發風格,團隊之間互相改變,代碼編程風格變的一致,分配工作更加和諧,團隊更加凝聚,想法更多彩,更加融合,我們意識到團隊的力量是強大的,讓我們收獲頗多,受益匪淺,團隊之間互相幫助,完成了各自任務分配到的類以及相應的測試類,并加以改進,共同協作完成了銀行儲蓄系統的開發。
四.軟件工程課程總結——學習
這一學期的軟件工程課就要進入尾聲了,在復習鞏固理論知識的,同時更需要回顧和反思自己的學習態度。在這學期的軟件工程學習中,未曾有過遲到,早退以及曠課的情況。雖然軟件工程的課很枯燥,內容深奧難懂,但還是告誡自己,上課不開小差,認真聽講,加深對其的理解。
五.軟件工程項目總結——團隊項目實踐中,遇到哪些問題,如何解決
在剛開始的團隊項目實踐的萌芽階段,引導方面做的還可以,在隊內任務分配上,做的不夠好。之后我們進入到了團隊的磨合階段,經過積極溝通,互相幫助,及時互相發現并改進問題,我們進入到了團隊的規范階段,我認為有時候代碼實現上不夠完善,有一些沒考慮到的地方,我認為這些很大程度上是經驗問題,這是我們團隊所需要積累的。
六.軟件工程課程總結——自身總體感悟
時間飛逝,短短的一學期轉眼過去,在不知不覺中軟件工程的學習已經結束了。在這一學期中,我不能說自己將軟件工程學的有多好,但是通過學習我還是受益良多的。
在以前,我一直對軟件工程存在一些未知與誤解。認為軟件就是程序,軟件開發就是編寫程序的過程,只要完成程序的編寫,那么軟件也就宣布著成功開發。而且我還片面的認為只要我掌握了當下最流行的編程語言與其開發工具,就能很好的編寫出一個程序。一個人只要會編程,就能寫軟件,就是程序員。一個公司,只要招聘一些程序員,就能開發很好的軟件產品。只要有幾個有經驗的程序員,在找些兼職的大學生,就能組成一個軟件公司。
但是,通過學習了軟件工程后,讓我恍然大悟。才知道以前隊軟件開發的認知是多么的錯誤,多么愚昧。漸漸的才明白,軟件其實不僅僅是個程序,軟件開發也不是簡簡單單編寫程序的過程。軟件是思想在硬件上的載體與體現,處理的是邏輯與信息。唯有對軟件和軟件開發過程有充分的認識,才能更好的開發出,過程受控,質量受控的軟件產品。而且在以前,我一直以為軟件開發是一件讓人愉快的事情,只要坐在電腦前敲敲代碼,那么一切就OK了,現在我發現,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可笑。編程其實是一種痛苦與快樂并存的一想創造性的活動。因為編程不僅僅能滿足我們的創造欲,還能愉悅內在的情感。
在軟件開發過程中或許有很多不解的地方,這時我們要從整體的概念上較好的理解和把握軟件工程,學習時要注意多看多練多去結合實際,多思考,面對錯誤不要一范就問,多嘗試自己解決。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慢工出細活,集中精力主攻一塊領域。學習軟件工程首先要明白自己的目標是什么,根據自己的實際出發,有針對性的去學習,去實踐,制定出詳細的學習規劃。
另外,通過軟件工程,還讓我學習到一個重要的知識——團隊的合作,團隊之間的分工,統一,對于我們這類在校生而言,這種學習能讓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少走一些彎路。所以,通過軟件工程,我是真的學到了很多的東西,不單單是書中的理論知識,更多是讓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軟件工程強調概念和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側重軟件的項目分析、設計、實現和維護的基本技能。比較注意‘點’和‘面’的結合。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對于理論性較強的學科,把握起來真的是有些困難。
通過學習,讓我對于流程圖,UML類圖以及代碼規范和組建團隊模型,需求的來處和去處,軟件設計的風格和理解以及軟件測試中的黑盒測試和效能測試以及調試和軟件維護的知識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對于課本知識更加的鞏固。
七.團隊其他成員自身理解和感受
王偉龍: 在軟工導論這門課程上,我學會了很多。其中我感觸最深的地方就是,團隊合作,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特點。團隊合作最大的魅力就是分享每個人的不同,求同存異。并且合理的安排,使用每個人提出的想法。我相信這些,在我們未來生活中,給我們很大的幫助和啟示。
郭騰達: 通過本次項目,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功能的設計與完成,尤其各種Java類實現的過程,讓我非常享受,其中的驗證類讓我們很頭疼,需要對用戶的名字,身份證號,密碼等信息進行驗證,匹配各種信息,但是通過我們不斷地研究與討論,還是順利的完成了這個類的實現。非常享受這個過程。
符策淳: 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我首次了解到了軟件的生命周期。明白了一個軟件從誕生到使用中間必須經過的幾個階段:需求、分析、設計、編碼、測試、部署、運行、維護。每一個軟件的推出并不是能使用即可,從分析設計到測試可行再到正式發行,以及之后的維護。每一個階段都至關重要,每一個環節都環環相扣。重視每一個步驟,這是一個程序員的基本要求。軟件的生命意義是服務客戶,我們的意義是讓軟件滿足甚至超越客戶的期待,用工匠的精神,精益求精,每一個階段都做到最好,做出客戶滿意的軟件。
宮銘: 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我認識到了軟件開發相關的流程以及各個成員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在銀行系統開發過程中,發現當擁有緩沖區后系統不用一點一點地直接從硬盤中抽取數據,能夠一次性讀取一塊緩沖區大小的數據,再從緩沖區中去讀取數據,大大方便了模塊的編寫,對緩存區與數據之間的聯系有了新的認識。
蓋辰飛: 經過這次軟件工程實踐后,感覺對軟件工程這門學科有了深一層的認識。軟件工程是一門重視實際操作的科學。對于軟件產品,無非是產品定義、設計代碼、調試維護幾個步驟,看似簡單,可是實際操作卻復雜困難,它不比其它行業產品可預見可觸及,所以學好軟件工程能為以后從事軟件開發行業打好基礎。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