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地實踐案例:用數智應用破解土石方工程效率與成本難題
?在傳統建筑施工場地,土石方管理長期以來主要依靠紙質臺賬來進行記錄和管理。然而,這種管理模式存在著諸多棘手的難題,例如工作流程效率低下,記錄信息容易出現偏差甚至失真,監督管理環節存在漏洞,以及在審計過程中面臨諸多不便等諸多問題。
袋鼠云數智應用跟進建筑、工程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大趨勢,推出智慧工地土石方管理系統,系統引入物聯網(IoT)、BIM+GIS、大數據分析、云計算與AI,構建從爆破計劃發布到土石方離場的全流程閉環監控流程。通過土石方管理系統,工程企業可將傳統粗放式管理模式升級為精細化、數據驅動的現代管理體系,顯著提升項目綜合效益。
土方石的概念及關鍵環節
什么是土方石
在工程建設行業中,土石方是指建筑、道路、水利工程等施工中,對土壤和巖石進行挖掘、運輸、填筑和壓實等相關工作的總稱。涵蓋場地平整、基坑開挖、溝渠挖掘等環境,是工程前期重要環節,為后續施工提供基礎條件。
系統主要涉及環節
土石方挖掘和土石方運輸是兩個關鍵環節,緊密相連且相互影響,共同推動工程順利開展。本系統主要圍繞這兩個環節展開建設:
土石方挖掘:挖掘機操作手將爆破后破碎后的巖石鏟起并初步堆放在基坑內的一側,為后續運輸創造條件。
土石方運輸:裝載機將挖掘機堆起的土石方裝入自卸汽車,司機在裝車過程中會注意車輛的載重平衡,避免超載。運輸車輛按照預定的路線行駛,到達指定的棄土場后,按照棄土場管理人員的指揮,有序卸載土石方,以便再次投入運輸。整個運輸過程高效、有序,確保土石方能夠及時運離施工現場,為后續挖掘作業提供空間,保障土石方工程的順利推進。
人工經驗下的土石方困局:低效、粗放、合規隱憂
在信息化技術廣泛應用之前,傳統土石方管理體系主要依賴人工操作和經驗判斷,存在以下突出問題,直接影響工程效率、成本及合規性:
數據采集與計算效率低、誤差大
測量誤差易累積,導致土方量計算偏差(如挖填方量與實際差異可達10%~20%)。進度數據依賴人工填報和紙質報告,匯總周期長,管理層難以及時掌握現場情況,延誤決策。引發工程返工或成本超支。
土方調配與資源管理粗放
土方運輸路徑、堆放點選擇多憑施工人員經驗,易造成運輸距離過長、重復搬運,增加燃油和機械成本。常出現設備閑置或超負荷運轉,降低整體效率。
合規風險突出
土方運輸缺乏軌跡追蹤,非法傾倒問題難以追溯責任。紙質單據(如運土憑證、驗收記錄)易丟失或篡改,審計和合規檢查時舉證困難。
數字賦能破局:土石方精準質控新生態
BIM+GIS+定位設備,讓車輛的運行軌跡“說話”
根據項目前期的工程勘察與設計圖紙,對現場地形進行建模,定位挖掘點與土石方卸載點與運輸線路。通過數字化固化土石方業務流程。定義挖掘-裝載-運輸-卸貨全閉環的業務行為特征。算法根據車輛定位數據自動識別業務行為,記錄業務結果。算法搭載校驗機制,識別重復搬運行為,自動糾偏。
AI圖像識別技術,輔助算法糾偏
在卸貨點入口等現場關鍵點位安裝監控。實時識別車牌號與車載土石方圖像。通過AI大模型對土石方裝載量是否滿車進行判斷,避免對空跑車輛重復記錄裝卸量。及時對土石方挖運工作量進行自動糾偏。
業務結果智能分析
建設土石方業務關鍵指標體系,圍繞車輛出勤數據(入場閑置車輛數、車輛場內運行平均運行時長等指標)、挖掘業務數據(土石方挖掘方量、挖掘機數量等指標)、運輸量(土石方運輸方量,運輸次數等指標)等。構建面向業務主管的指標分析平臺,掌握全局業務情況。
軌跡即數據:智慧工地土石方管理新解法
袋鼠云數智應用團隊發揮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業務知識與技術知識沉淀,推出智慧工地土石方管理應用。本應用包含以下核心場景。
構建地圖與車隊信息庫
建立車隊-車輛-司機的多維度車輛管理信息庫,并圈定電子圍欄,形成地圖區域與車隊信息庫。打通車輛定位系統,實時獲取所有場內車輛的定位軌跡數據。形成業務分析算法基本數據庫。

?
基于車輛定位數據的貨運業務算法
通過引用現場電子圍欄與車輛定位軌跡數據、識別車輛裝載土石方行為特征,輸出車輛挖運記錄數據明細。在準確記錄車輛挖掘-運輸行為的同時,通過監控圖像AI,精準確識別僅路過等例外場景,保障了挖運業務算法的準確性。

?
當前,智慧工地班組應用已成功在國家重點項目上落地應用。在已有項目中,對于定位設備正常的車輛,統計準確率高于99%。完成了從線下手工臺賬傳統粗放式管理模式,到線上定位數據驅動的精細化管理的轉變。袋鼠云數智應用將每臺挖掘運輸車化作智慧工地一個個動態坐標,把每條運輸路線轉化為實時更新的數據流,推動傳統土石方作業從經驗驅動到算法驅動的范式變革。
?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