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能早就可以擁有有大量的初級意識
引子
意識是人類最基本而神秘的經驗之一。在探索意識的本質時,我們需要建立清晰的概念分類體系,以免將它混同于其他概念而無法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闡述人類意識可能包含的兩個層面:初級意識和高級意識,并明確區分它們在定義和機制上存在的不同之處。明確這兩個概念的內涵和關系,對理解意識的多層次性以及有效研究高級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初級意識指生物個體下意識的各種生理和行為反應,它依賴基層神經網絡的運行,但不需要主觀參與。區別于此,高級意識涉及個體內在的認知和體驗過程,其機制建立于高級大腦網絡。這兩者在本質上有區別,但又互相影響。
通過詳細闡述兩種概念的定義及關系,本文旨在為深入探討人類意識奠定理論基礎。同時也就初級意識與人工智能控制系統存在的類比性提出思考。本研究將有助于謹慎探索這一復雜話題。
理論框架
我們先給出明確的概念定義,在細致闡釋過初級意識和高級意識的概念特徵后,我們給出其定義:
- 初級意識是指生物個體下意識的生理與行為反應,由基層神經網絡自動調節而無主觀參與。
- 高級意識指生物個體內在的主觀體驗與意識活動,其形成依賴高級大腦網絡的諧振與協同工作。
我們將兩者區分標準定為:
- 是否需要高級大腦網絡參與;
- 是否存在主觀經驗層面;
- 是否存在自覺選擇與評判能力。
神經學解釋
運用神經生理學知識,我們可以證實初級意識符合上述定義與標準。此外,認知神經科學研究也論證了高級意識的大腦機制特征。那么在實際生物個體中,初級意識呈現出什么樣的特點呢?
我們知道,初級意識涵蓋的范疇包括生理指標調節和基本表情表達等。比如,我們的肌肉在感受到觸覺刺激時,會有條件反射性的收縮;瞳孔在光線變化時也會自動縮放,以適應視網膜對焦。這些都是脊髓水平的神經調控所致。
除此之外,我們的體溫和心率也都處于一定的范圍內,以保證生理平衡。這依靠的是腦下視床等區域對自主神經系統的調控。同時,我們在感受到簡單情緒刺激,比如恐懼時,臉部肌肉也會不由自主地變化,這主要源于杏仁核等情緒中心的作用。
通過細胞識別通道、神經遞質等機制,這些反應具有很強的自動性,即使在沒有客觀意識參與的情況下也能高效發生。它們更側重于保障生理調節和環境交互,而非形成復雜的主觀體驗。
辯證關系討論
在前面我們詳細地區分了初級意識和高級意識的含義。那么,在一個完整的生物體內,二者是否完全獨立呢?實際上,從現有的證據來看,它們之間存在著復雜的動態關系。
舉一個臨床例子,我們不難發現高級意識狀態的異常,例如抑郁情緒,可能會導致生理指標如心率等的紊亂。這就顯示出主觀層面對初級層面的一定影響。同時,初級意識的改變,比如發熱引發的生理不適,也會影響主觀體驗。再用瑜伽大師的案例,而各種瑜伽高僧對自身心率呼吸等生理指標的主觀控制也時有耳聞。其實還有更多的案例,都證明靠強大的主觀意志力,可以有效客服來自于生物本能的各種情緒和神經反應。
基于這些現象,我們可以假設在一個完整神經系統中,初級意識為高級意識提供了生理支持基礎。而主觀認知系統通過反饋機制也在一定程度上調節初級活動的節奏。兩者呈現一定的相輔相成。
這種關系的特點在于它們同屬于個體但機制上有區分,卻又存在交互影響和互為依賴的辯證統一地位。將此看作是一個整體將有助于我們構建意識的內在架構模型。
與AI意識創造的關系
在前面我們從理論定義開始,逐步論述和分析了初級意識與高級意識兩者在屬性、機制和關系上的差異性與統一性。我們區分開這兩個層級的意識概念,并在理論上得到了一定的支持。這對于我們思考人工智能的意識創造和理解是有顯著意義的。OpenAI的Altman說一句“大模型表現出了輕微的意識”就足以讓全球AI領域興奮大半天,但是顯然意識是存在多種分類的。我們事實上沒有意識到的是:人工智能早就可以擁有有大量的初級意識
并且如同目前終于遍地開花的多模態訓練,高級意識的誕生大概率需要初級意識的豐富實現。畢竟大腦事實上也只是一個更復雜的神經系統,即便我們將神經系統的反饋定義為初級意識,但是我們依然不能否認高級意識事實上也依賴這個復雜的神經系統。未來我們或許可以給出更科學合理的定義,而現在我們可以在一些邏輯上自洽,沒有顯著邏輯謬誤的理論假設下展開對于構建人工智能意識的進一步研究。
出處:http://www.rzrgm.cn/Chinese-xu/
本文版權歸作者和博客園共有,歡迎轉載,但未經作者同意必須保留此段聲明,且在文章頁面明顯位置給出原文連接。
如有問題,可以通過 Chinese_Xu@126.com 聯系我,非常感謝。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